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罰單難壓農產品價格

[ 作者:于海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22 錄入:吳玲香 ]

“前幾天交了12萬元的罰款,剩下的慢慢湊吧?!?span>7月28日,吉林省洮南市吉豆經貿有限公司(下稱吉豆公司)總經理宋亞軍在電話里告訴本刊記者。在湊錢的同時,他也請了律師,準備提請行政復議。

這一天距離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查處一批農產品經營者已近一個月。三家綠豆經銷企業因“通過舉行會議等,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操縱市場價格”,被處以50萬元至100萬元的罰款。吉豆公司即在其中。

而就在這一個月左右,小宗農產品價格并沒有隨著這些“價格違法案件”的查處,延續有關部門整頓農產品市場秩序之初的下降走勢。根據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據,7月下旬綠豆價格已由613.5/公斤的低點攀升至16.5/公斤,而大蒜價格更是飆升至10/公斤以上,最高達到12/公斤,遠高于農產品市場秩序專項整治開始前的高點9.9/公斤。

市場的反應,顯然并不合乎參與專項整治行動的相關部委的意愿。而在當前的流動性狀況和小宗農產品供求條件下,有關部門價格管制的老套路難以奏效也在情理之中。有專家稱,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的苗頭已經出現,但受限于農產品的生產周期,短期內政策很難發揮作用。

爭議罰單

71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通報查處一批“惡意囤積、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的違法案件”。行政當局翻出了200910月的舊事——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等企業,召集全國109家綠豆經銷企業召開“綠豆市場產銷行情研討會”。

發改委等部門認為,“企業相互串通,捏造散布綠豆大幅減產等漲價信息,統一價格上漲共識,對全國綠豆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睍h主辦方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被處以100萬元罰款,吉豆公司和內蒙古扎魯特旗正達糧油有限公司作為協辦企業,分別被處以50萬元罰款。

從接到罰單,宋亞軍就一直喊冤,稱會議當天他并沒有發言,甚至在會場“只待了20分鐘左右”。

不過,三家企業并未馬上繳納罰款。71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研討會的部分錄音作為證據。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副司長張光遠強硬表態:如果企業拒不執行,價格主管部門可以依照《價格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50條,采取兩項措施:第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第二,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正達糧油有限公司經理郝國良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質疑,發改委的錄音中只有一個代表的講話,對開會和價格,別的任何說法都沒有,“錄音中他說一句話就有那么大的力量么?”

這是否足以成為處罰的依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向本刊記者表示,“研討會原則上不能作證據,必須要有行政監管部門的調查報告,什么時候哄抬了什么產品價格,哄抬了多少,后果是什么,等等。”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也告訴本刊記者,發改委處罰所稱的“惡意囤積”“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在實踐中并沒有確切的界定,“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習慣、一種下意識”。

“發改委的處罰雖然有法律依據,但是對這些行為的判斷都是邊緣的?!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姆▽W研究者對本刊記者表示,對每個案例,“惡意囤積”“串通漲價”“哄抬價格”這些行為都不相同,很難有明確的界定,但是,認定這些行為的關鍵在于行政機關做出裁量的時候,推理過程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即不能只考慮行為本身,還要考慮損害,以及兩者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如果在一個法院比較獨立的體制下,政府的價格管制僅僅是與市場博弈的一方,法院則是仲裁者。”李曙光告訴本刊記者,應該將“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的認定,放在一些有公信力的專業機構,“發改委自己做判斷,又是主管部門,總覺得有利益沖突之嫌”;同時,應該給企業一個自我辯護的機會。

雖然吉豆公司等企業正在準備提請行政復議,但是,“行政復議還是在行政體系中,很難獲得改變。”

政策何為

在公布處罰案件以儆效尤和七部委聯合整頓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同時,一系列通知、文件相繼出臺。

713日,國家發改委對《關于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時期價格違法行為處罰的特別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明顯加大了對價格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其中,對經營者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罰款數額,比《價格法》提高了1倍。同時,對何為“哄抬價格”也作出規定:經營者的產銷或者進銷差價額超過正常時期差價額一倍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

但是,這一特別規定并未得到法律研究者的認同。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學研究人士認為,發改委沒有權力替經營者確定價差。

李曙光也表示,雖然中國實行自由定價會出現一些過度投機的行為,政府需要在中間找到一個度,但是,1倍的規定對市場自由定價的限制過于嚴苛。

相關部門對經銷商的處罰,未能震懾住農產品市場,各地綠豆、大蒜漲價又卷土重來,漲價品種也有擴大的跡象。對此,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能完全否認政府整頓的效果。但農產品市場基本完全放開,政府管制改變不了供求關系。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王遠鴻告訴本刊記者,由于春季的干旱和近期的洪災,市場對農產品的預期發生了變化,放大了供求之間的缺口。由于農產品分散、小本經營、信息不對稱,加之生產周期較長,從某種意義上講,生產調節和政府彌補都是無效的,在農產品價格已經出現輪番上漲的苗頭時,“政府應該引導市場預期?!?

政府的調控體系和機制仍須調整,而糧食、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豬肉五大類商品的供求調節更是懈怠不得。728日,發改委等12個部委和單位聯合下發通知,希望引入一定數量的骨干企業,作為現行大宗農產品調控體系的補充,防止企業的趨利行為與政府調控目標產生矛盾、弱化政府調控的效果。

王遠鴻表示,引入骨干企業,有利于物價穩定和市場平衡。從供求本身看,真實需求和供給缺口并不大,只是受預期影響,有效供給不足,放大了供求缺口?!肮歉善髽I在收購和銷售農產品時,不要都去抬高物價,對穩定市場和穩定預期都會起到一定作用?!?

李國祥沒有這么樂觀。他認為,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農產品價格大漲時,大企業能起到穩定價格的作用,但在中國(大企業)能不能發揮這個作用“還值得觀察”。在他看來,2004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價格就出現了輪番上漲,“一個產品接著一個產品在漲,一輪接著一輪在漲?!?

要改變這種局面,政府須校正自身行為。李國祥稱,首先取決于政策的選擇,比如在補貼政策和價格支持、托市收購中怎么選擇,“如果過度使用托市價格,農產品價格肯定是不斷上漲;更多采用補貼的方式,糧食價格就會相對穩定,帶動很多產品價格都穩定,抑制輪番上漲格局的出現?!?

小宗農產品、投資品等的價格高漲,也與宏觀的貨幣政策等相關,在目前這種適宜的氣候下,總有價格冒泡的地方。學者認為,與糧棉油糖肉五大商品相比,小宗農產品受資源的約束性并不是很大,依靠市場的力量,需求就可得以滿足。政府該花心思的,應是大宗產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周刊》2010年第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 色综合久久综合香蕉色老大 | 亚洲欧美国产色婷婷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午夜成本人动漫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