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婁星區鄉賢李雄武典型案例
李雄武創辦的婁底萬樂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集電商平臺運營、生態農業開發、鄉村旅游綜合經營發展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公司。公司秉承“為貧困弱勢群體把農產品賣出來”的初心,按照《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借助“湖湘農事”平臺,運用“益農社信息員+鄉村旅游+社區菜籃子店”的新零售模式,助力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村合作社和農戶將雞鴨魚肉、糧油、果蔬、干菜等農特產品銷售。
一、基本情況
公司根據本地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和農民信息服務需求,建立了縣級運營中心及152個益農信息服務站、187個社區團購自提點、32個實體門店。同時,組織信息員對婁星區144個村的農特產品建立了產供銷數據庫。針對農村農特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公司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土貨進城+精準扶貧”電商模式,推進農特產品銷售,助力脫貧攻堅。為全區1500戶建檔立卡脫貧農戶開辟免費的獨立網上商城,同時打造“直銷模式”,依托自建“湘村萬樂網上商城”、湘村萬樂微商城及抖音直播等,通過“互聯網平臺+基地(農戶)+社區團購”的組織形式,以社區和村為中心,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采取“平臺+團長(信息員)”的模式實現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公司與4523戶農戶簽訂了“委托銷售農副產品協議”,至2021年底,累計銷售本地農特產品4680余萬元,幫助脫貧戶義賣農產品83萬元,帶動400多個脫貧戶創業。公司總經理李雄武2018年被湖南省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湖南省“最美扶貧人物”、2021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接見。
二、特色做法
2015年,李雄武放棄在外地打拼創下的事業,秉承“幫助更多貧困群眾把農產品賣出去”的初心,回鄉創辦了湘村萬樂電商平臺。通過湘村萬樂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的特色農副產品在婁星大地“開花”。
(一)建設益農信息服務站
在婁星區設立152個益農信息服務站,覆蓋全區所有自然村。根據農村實際,圍繞農民在“湖湘農事”網查詢信息和發布信息這一目標,對每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分別配置電腦、打印機、電話機等設備,便于信息發布和查詢。
(二)發展村級信息員
聘用責任心強、文化基礎好、已掌握基本信息化技能、熱情有愛心的業務員為村級信息員,并開展崗前培訓。信息員主要負責本村信息服務的組織實施,開展本村直接面向農戶的各項農業信息綜合服務,收集農民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需求信息,并利用“湖湘農事”平臺向農民發送生產、生活資料市場信息,收集整理本村農戶生產加工及種養植(殖)農產品信息。
(三)培訓農戶骨干基本信息應用能力
對種養大戶和農戶骨干進行電腦和互聯網應用培訓,提高其掌握和利用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開展經營的能力,更好地開展經營,帶動其他農民致富,共舉辦培訓班5期,培訓人員152人。
(四)建立信息資源體系
培育涉農農產品專門數據庫,擴大信息來源,增加服務方式,為農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和服務。通過村級信息員,收集本村農特產品品種和數量,并錄入信息庫。要求信息員做到認真負責,對本村村民的種養植(殖)和加工農特產品要全部收集整理,記錄可出售農產品數量和銷售季節,及時發送信息,組織當季銷售。婁星區雙江鄉新莊村陳愛蓮擔任信息員后,主動積極、挨家挨戶收集戶主家庭成員信息及可出售的農產品信息,用筆記本記滿了整整6本,并逐一整理錄入信息系統,使本村農產品及時上行銷售,為村民增收增效。
(五)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示范園區
公司積極學習實踐習近平總書記1984年在河北正定縣任縣委書記時為正定縣確立的走“半城郊型”經濟發展的路子。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應其所變”的“二十字經”,依據電商平臺銷售數據,在婁星區轄區鄉鎮成立“鄉村振興示范園”,并逐步與鄉村美麗屋場、村級合作社、小作坊、村級旅游景點(特別是紅色旅游景點)融合,形成推動鄉村經濟振興產業鏈。2021年,公司在杉山鎮萬樂村美麗屋場成立“臘制坊”和“豆制坊”共10余間農產品初級加工作坊,溯源認養本村熟食土豬和雞鴨鵝等家禽及蔬果。公司鄉村旅游部聯系市內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的工會和黨團組織,把單位工會活動和黨團建活動組織到美麗鄉村去開展。通過“鄉村振興示范園”,鏈接城鄉經濟,促進共同繁榮發展。城市人想吃什么,公司就引導村民種養植(殖)什么、加工什么,城市人想玩什么,“鄉村振興示范園”就有什么,真正切切投城市人所好,供城市人所需,把農業做成產業化,旅游做成規范化,為農民增產增收、鄉村宜居宜業和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助力。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找到一條可復制、可持續造血的鄉村振興之產業興旺的獨特模式,根植婁底,帶動湖南,影響全國。
三、主要成效
李雄武堅持探索新零售電商模式,線上,依托“湖南省消費扶貧公共服務平臺”(湘扶網)、湘村萬樂精準扶貧電商平臺(商城及微信小程序);線下,以社區為核心,建立“平臺+信息員”的社區團購模式,設立社區菜籃子店,通過小程序和微信群兩個中心工具,打造“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城鄉聯動一張網”,撬動農產品銷售的新杠桿和新引擎。
(一)信息服務建設體系初步建成
通過三年的建設,健全和完善了農村信息服務建設體系,建設了152個益農信息服務站、選聘了152名村級信息員,實現了全區村級服務站點全履蓋,滿足農民生產生活信息需求。村民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市場信息、銷售自家農特產品、買到生產生活必需品。
(二)信息價值初步體現
通過信息網站對各類政策信息、農業和農村經濟動態信息、供求信息、農產品市場價格和農業生產技術信息宣傳推介,內容涵蓋農業生產各個領域、涉及農業生產各個環節,農業種養戶利用農產品供求信息和農產品價格信息,及時調整種養結構,選擇種養品種,選擇銷售地點,達到農產品效益的最大化。
(三)營銷模式初步形成
利用公司架構的“互聯網平臺+基地(農戶)+社區團購”組織形式,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賣難”。公司2017年開始建設“互聯網平臺+基地(農戶)+社區團購”營銷模式,開發了“湘村萬樂網上商城”、微商城、社區微信團購、抖音直播等互聯網平臺,擁有金牌會員1萬多名,憑借穩固的銷售渠道優勢,公司與4523戶農戶簽訂了“委托銷售農副產品協議”,利用益農社信息資源,通過公司電商平臺和物流,及時組織區內農特產品上行銷售,同時,將農民所需生產、生活資料及時組織供應。至2021年底,累計銷售本地農特產品4680余萬元,“零差價”幫助脫貧戶義賣農產品83萬元。
(供稿單位: 婁底萬樂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