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華睿推薦精準農業是什么?問題在哪里?

[ 作者:貴州華瑞教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19 錄入:吳玲香 ]

精準還是精確

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是20世紀80年代末由美國、加拿大的農業研究者提出并開始廣泛應用,目前,以日本、英國、丹麥、中國等國也開始積極探索適合國情的應用模式。國內的學者亦將Precision Agriculture譯做精確農業、精細農業精準農業。筆者認為,漢子的博大精深,雖字面含義相近,但其內涵與外延還是有所差異。精確精準相比,更加偏向一種結果的正確性,而農業生產中國的不確定性居多,精確不如精準更貼切。精細更偏向于細致化的管理、農業生產環節的細分。所以,筆者認為精準農業更為合適。

精準如何定義

國內學者對精準農業的內涵與外延定義尚存差異,筆者更加傾向于李德仁院士對精準農業的解釋。精細農業是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科技與地理學、農業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全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地、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狀況進行定期信息獲取和動態分析,通過診斷和決策,制定實施計劃,并在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下進行田間作業。這是一種信息化的現代農業。

精準粒度淺談

就中國農業的發展來說,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到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當前可謂是各地自由發展,現代化農業積極嘗試階段。精準農業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的現代農業技術,國內學者、企業在精準農業中躍躍欲試,積極探索,做出了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項目。筆者就其中精準二字談一談粗淺的認識。

自然環境決定了農業地理的基本格局和農業技術空間的分布特征,社會背景則通過國家政策與社會意識影響農業發展方向。中國自古至今,經濟、政治中心幾經變更,農業是中國經濟之本,深受影響。兩漢時期,人均耕地面積10余畝,隋唐時期,人均耕地面積2030 畝,宋明時期,人均耕地面積10余畝,清代、民國時期,人均耕地面積僅為3畝以下。中國自古以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土地難以集約管理的主要制約條件之一。根植千年的文化已經深入民心,不少三農問題正是由此而來,這是一個不能立即解決但是不能越過的問題,土地流轉就是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也就是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也就是精準農業中所關注的土地資源。因此,筆者認為,在將精準落地的時候,也應該去考慮土地面積的粒度。美國千畝級的農場比比皆是,在中國,百畝以上的經營主體占比不足百分之一。

其二,全球定位系統是精準農業的重要技術支撐,定位精度決定精準的粒度有多大。依照不同的農業作業類型,不同的農業機械對定位精度的要求如下:

深耕機監測:平面10cm;深度3cm

無人機變量施肥:10m

測產要求:10m

非重疊噴藥:10cm

精準對行施肥:5cm

構筑種床:5cm

插秧機要求:2.5cm

播種機要求:2.5cm

目前北斗衛星定位精度可以有以下幾種:

偽距單點定位精度:15m

偽距差分定位精度:3-5m

地基或天基增強定位精度:0.5m左右

單站RTK或網絡RTK精度:1-2cm

其中偽距定位不需要額外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定位精度較低,可以滿足變量施肥以及植保作業,但對播種、插秧的要求就不夠了。同時,單靠衛星偽距定位,對網絡信號的依賴過高,信號不可靠,在農業生產中會發生致命損傷。相應,地基或天基增強定位精度較高,信號可靠性增強,但需要一定的建設投入,美國的農機企業就采用這種模式。所以,定位精度也是精準農業在落地應用中所應主要考慮的要素。筆者認為,以美國為例,建設地基與天基聯合增強系統,這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

精準農業在我國發展現狀與思考

農村的人口與土地問題決定了精準農業可以在多大范圍的土地上發揮精準之力。全球定位系統的定位精度決定了精準之力的張馳程度。筆者認為,正確的認識中國土地經營的現狀,不簡單照搬美國模式,在適合的種植面積下合理縮放精準之度,積極建設基礎設施,滿足農業生產的定位需求,是發展中國精準農業的立足之本。

那么,在解決了精準農業的技術問題之后,又會有多少農民會為精準農業來買單呢?如若不能實在的為農民增產豐收,政府的補貼又該何去何從?換句話說,精準農業是真的能拯救中國農業的必經之路嗎?這是第三個粒度,政府、企業對精準農業在中國的定位。

能夠正確的把握住這三個粒度,找準適宜的目標對象,采用適宜的定位技術,定位合適的應用地位,才能實實在在的為中國農業創造價值,而不至于變成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

目前,國內精準農業的踐行者在用于嘗試,將研究應用或者國外思想不斷在中國進行推廣實踐。筆者將其分為三類,首先是高校等科研機構,這一類重在研究理論,與實際應用尚存脫節,研究產品沒有成熟體系,缺乏可靠的推廣團隊,但同時這一類凝集了國內的智囊團,能去清晰的認識到精準農業的發展。其次是以合眾思壯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這一類有雄厚的研究資金,相對成熟的產品,可靠的技術推廣人員,但在農業這一塊回報周期較長的領域,難以短期回收投入,若是沒有長久的決心,很難堅持下去。第三類是精準農業的創業團隊,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有激情,希望為中國農業注入新的活力,精通互聯網技術,希望將互聯網應用在農業生產當中,但2015年年末,遇資本寒冬,創業融資困難,初創公司對傳統農業了解較少。

上述踐行者無論在研究還是應用推廣過程中都或多或少遇到了困難,一方面是需要多方協作,找到一條真正適合中國的精準農業應用模式,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農業發展的活力,有很多人立志為中國農業奉獻一份力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貴州華瑞教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青青青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欧美亚洲另类日韩在线网页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 亚洲乱AV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