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看到這個之前,真不敢相信,在21世紀的中國,竟然還有生活在洞穴中的。看到這個之后,我相信了!
中國最后的穴居部落
中洞苗寨,據說被稱為“亞洲最后的穴居部落”,本人不敢肯定是亞洲最后的,但確定是中國最后的穴居部落。
中洞苗寨位于貴州省紫云縣格凸河畔水塘鎮格井村,離紫云縣城約30公里,距貴陽161公里。
高50多米,寬100多米、洞深200多米,18戶人家共73個苗族人,他們的祖輩當年為躲避戰亂而遷到山里,之后定居洞中。
由于受到交通和語言的限制,中洞人也不愿與外界有太多的接觸。他們就在洞穴周圍的石洼上,種植玉米等作物為生。在以前,中洞人還大多自己紡紗織布、自做衣服。
出名,源于被外國發現
中洞苗寨的出名據說來源于一位美國人,2003年,一個叫胡蘭克·博德的美國來到中洞,看到這里苗民貧困窘迫的生活條件,捐款10多萬人民幣架通了從山下到中洞的輸電線路。
中洞苗寨從此過上了有電、有光明的生活。這還不是事情的結局,胡蘭克·博德又先后三次來到中洞,為了讓中洞苗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他給每戶人家捐贈800元人民幣,讓他們用這筆錢買牛、羊、雞等畜類放養,作為生產的資本投資,使他們的生活水平有一個不斷上升的良好循環。
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洞口被蒼松翠竹所遮掩,真正的山頂洞人哦。
洞內開闊、寂靜,洞中人家籬笆做墻,洞頂便是屋頂,家中陳設多是做工拙樸的木頭箱柜、桌凳。
洞內居民自己紡紗織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買些油、鹽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種田、放牛或養豬。
中洞人的天空永遠是凝固的!
別有洞天
靠近洞口散布著幾十座同樣沒有屋頂的干欄式木柱竹樓,像舞臺布景,人們就在這舞臺上天天演繹著真實的“山頂洞人”古樸生活。
所有洞穴內的房屋,無一例外地都沒有蓋房頂,怪石嶙峋的洞頂,成了一個巨大的公共天花板。為了防止洞頂滲漏的水滴,一些屋架上簡單地拉上一張塑料布。
洞外的霧很大,但洞內采光還是不錯的
洞中的水常年貯存著用之不竭的山泉水
曾經的洞中小學,現在已搬離。
最開始的學校簡陋至極,用秸桿圍成一圈,就是洞中小學的“教室”
三個班級“教室”毗鄰,教學、朗讀之聲清晰可聞。
學校外有一座籃球場,是學生和年輕人喜愛的地方。如今學校遷走了,年輕人外出打工了,籃球場無人問津了。
過上現代生活的”桃源人“:依舊很貧窮
世居在中洞的村民們同樣也從來沒有想到,他們住在洞內的生活方式,竟然會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自從中洞被外界所知后,與世隔絕的生活被打破了:一撥又一撥的扶貧志愿者、慈善愛心人士、媒體記者以及獵奇者走進這里。這使中洞有過一段好時光:一些生活設施得以改善,部分村民得到一定的物資資助。
但這樣的好時光沒能持續,隨著外界獵奇的熱度褪去,中洞又恢復了原本的偏僻與冷清,畢竟“原始”的生活方式雖賺了眼球但卻無法幫助他們脫貧。
洞中的居民只有微薄的土地能夠耕作,少數人放養牲畜換回吃穿,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了,留下老弱婦孺在家中。人們過著人均收入不足兩千元的生活。
女人放牧是要背竹簍的,要撿柴回家的。
為了改善中洞苗人的居住環境,當地政府先后采取修道路、架電線、建水窖、安裝電視轉播塔等一系列扶貧措施。原來幾乎與世隔絕的中洞,現在也有了通訊信號,各家各戶也有了電視機。
原始的做飯
政府蓋了新房,但只有5戶搬進去了
2008年,針對洞穴內潮濕、陰暗的惡劣環境,為了讓洞中苗人整體搬出洞外居住,紫云縣實施了“中洞組移民搬遷項目”,在距中洞500米的山下新建了移民房屋和寄宿制學校。
2009年6月,中洞小學正式搬遷至洞外新建的寄宿制學校。洞中苗人搬出洞外后,部分居民因不適應洞外生活,居住不到一個月又搬遷到洞中生活。
談及不愿搬出的原因,苗人王鳳清說:“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洞中冬暖夏涼,不怕刮風下雨,我們很難再適應外面的居住環境。”
入夜,中洞內的籬笆屋亮起了電燈。對于這里的居民來說,山下也許對他們有誘惑,但始終敵不過這個洞穴之家。
中洞苗寨自駕游玩攻略
坐標:貴州省安順紫云縣的水塘鄉。
交通方式:自駕+徒步
方式一:進洞的路途十分艱險遙遠。從政府為這里居民修筑的公路盡頭下車,還要步行一小時崎嶇山路,途中翻越一座高山,再爬到對面的山腰上,才能到達此洞口。沿途懸崖峭壁亂石擋道,多處山路的寬度不足一米。
方式二、如今格凸河開發成風景區,從景區內也可以徒步去中洞苗寨,但也要兩三個小時的路程。但是景區190元的門票。
出了中洞上坡,穿過上洞,沿山脊前行,再下到谷底,上到一條路上,途經竹林寨,在山谷中穿越,三個來小時便可徒步到格凸河景區內,移步換景,美麗極了。
上洞
沿著中洞上行,便到了上洞,這里是個天生橋。這里是不住人的,是放牛羊人走的山路。
下洞
走過穿洞沿石板路下去行在林間,往下望去深不見底,過了穿洞沿石板下去就是格凸河。
住宿:
洞里現在可以住宿,有幾戶人家辦上了客棧。
親,
你想去中洞苗寨看看嗎?
部分圖片來自網友@清雅、@趙偉、@D-柏霖、@老哥藍海、@妖妖的樹洞,非常感謝!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走吧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