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二論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上新水平
千村一面不是美麗,在獨具匠心的打造中形成差異化的風格,這樣的鄉村才是有特色有韻味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關鍵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推動產業發展、提升文化內涵,讓鄉村因特色而更加美麗、因特色而更具活力。
鄉村美麗,其核心元素是“特色”二字。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邁上更高水平,就是要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建設有特色有韻味的美麗鄉村,具體而言就是以凈為底、以美為形、以文為魂、以人為本。以凈為底,即以干凈清潔作為基礎和底線;以美為形,即有美麗的形狀和形態;以文為魂,即以彰顯文化底蘊、文化特色作為精髓;以人為本,即打造宜居宜業、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村莊都既凈且美、見文見魂、各美其美。
規劃是特色的源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堅持規劃先行,讓每一個規劃充滿創意、每一個細節體現特色。要把凸顯鄉村特色擺在重要位置,從規劃上把鄉村和城市區別開來,凸顯鄉村風情、田園氣息。要突出專項規劃特色,民居的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鄉村園林綠化的規劃,都要體現鄉村特色、區域特色,不能千鎮一面、千村一面。要注重發揮村莊原有符號的作用,能保留的要保留,充分體現原生態美感。要強化修建性詳規和設計,把規劃落到每一個村、每一戶、每一個雕塑、每一個路燈、每一個建筑上,確保規劃特色能落地、能見效。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具體的路徑要在文化內涵、民居建設、景觀打造上突出特色。我省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千年古縣、千年古村,我們要傳承歷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皇家文化、音樂文化等特色文化,使其印在墻上、刻在磚上、雕在門樓上,著力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標簽”。要結合山區、壩上、平原、沿海等不同地域實際,結合各地古民居、古建筑的實際,對已有民居院落進行改造,努力做到既傳承歷史風貌,又搞出現代特色,打造一道道靚麗的民居風景線。要用好自然生態、田園景觀、農林牧漁等資源,著力打造農家特色餐飲美食、鄉村游覽觀光、農耕文化體驗、鄉村休閑娛樂、農業科普教育等特色村莊,充分展示美麗鄉村的魅力。
特色小鎮是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綜合載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必須建設一批形態上“小而美”、產業上“專而強”、機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鎮。各地要把特色小鎮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學習借鑒浙江等地的先進經驗,搞好特色小鎮建設規劃,依托村莊、園區或景區,突出一業一鎮,著力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功能疊加融合、體制機制靈活的特色小鎮,為各種高端要素向農村聚集搭建平臺,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上新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百花齊放才能春色滿園,各美其美才能美美與共。把握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建設原則,我們就能讓鄉村更有品位、更具活力,載得動鄉愁,讓居住于其中的廣大農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中國鄉村發現網:河北新聞網2016-04-1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