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農業生產出現了土地流轉加快、農業資本不斷深化和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等特點。盡管我國農業生產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認清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對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本報今日刊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業規模經濟發展課題組《我國農業規模經濟發展及問題》一文。文章指出,長久以來,我國農業是注重產量的粗放型生產方式,這種單純依靠土地、化肥等生產要素投入的生產方式越來越難以持續,農民增收、糧食增產的難度越來越大。
針對當前農業生產存在的農業生產成本高、利潤薄等問題,文章指出,由于農資成本、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我國三種糧食生產的利潤率越來越低,亟須提高生產效率,逐漸從小農生產方式向規?;⒓s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其間存在諸多要素配置不合理,表現為:一是耕地規模小、碎片化嚴重。二是勞動力的老齡化,且受教育程度不高。三是農業科技含量仍有待提升。四是農業融資不足。五是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偏低。
對此,文章結論認為,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下,我國土地、資本、勞動力、科技等要素投入的質量和配置效率都處于較低的水平,造成農業生產成本高、利潤薄,農民增收困難。因此,農業生產方式轉型期要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提高農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文章強調,以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抓手,可以發揮農業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提升農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有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