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如何實現農民到市民的轉變

[ 作者:王慧敏?方敏?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23 錄入:吳玲香 ]

——西湖農民融城記(鄉村觀察)

在城鎮化進程中,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郊結合部的農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拆遷,既讓他們的財富劇增,也讓他們的身份隨之發生變化——由農民變成市民。人們把這種變化,形象地稱為洗腳上樓。

洗腳上樓后的農民要與現代城市真正接軌,要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通過探索新型公共服務方式、鼓勵村民就業創業等努力,幫助進城農民真正變成城市居民,實現生活富裕、精神富有。

一夜暴富后,非理性消費突增。奢靡一陣子,不顧一輩子的現象令人憂慮

春日,杭州多雨。在轉塘街道的江口大廈,汪老伯在兢兢業業地打掃衛生。

汪老伯,因為拆遷,獲得了200多萬元的拆遷款和330平方米的安置房。像他這樣的農民,在轉塘街道不在少數。

有人老問我,為何還在上班。汪老伯笑道:“人的心,不能荒了。如果人心荒了,金山銀山也會坐吃山空。

汪老伯說:“村里有的人以前日子過得還算安分,可拆遷后,手里一下多出來幾百萬元錢,心就荒了??磩e人開豪車,自己也買一輛;別人打麻將、放高利貸,他也參加進去。不走正路的結果,不少人把錢敗光了,一夜致貧。

有錢后,非理性消費突增,這在拆遷戶中的確存在。留下街道副書記張康平說。“2011,這里的民間借貸案件占到民商事案件的33.8%,民間借貸官司很多都涉及拆遷戶。采訪中,杭州九堡法庭的一位法官告訴記者。

現今,這些現象在杭州西湖區已有了根本改變。56,記者走進轉塘街道陳祖良拆遷后的新家。窗明幾凈,一張辦公桌上,放著他制作的簡報。翻開一看,全是媒體報道的負面的拆遷故事。這主要是給孩子看的。陳祖良說:“因為拆遷暴富,家里人前幾年也有些不淡定。后來,隨著政府一步步引導,我們心里越來越踏實……”

如何讓拆遷群眾不是幸福一陣子,而是幸福一輩子?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探索!”杭州市西湖區區委書記王立華說。

生活環境改變,生產方式也要變,栽下搖錢樹”,才不怕坐吃山空

冒著春雨,記者來到西湖區拆遷戶集中的蔣村街道。

拆遷戶老劉告訴記者:前幾年,確實有些迷茫。沒了土地,萬一坐吃山空了怎么辦?

如今,老劉家每年僅分紅收入就有10多萬元。他笑著說:“剛開始,大家都主張把集體補償款也分了,覺得還是把錢攥在自己手里踏實。幸虧聽了政府的!”

原來,拆遷完成后,西湖區經過認真調研,說服村民將集體補償款用于留用地項目開發,村民成為股東,建成大樓后出租收租金,村民每年按比例分紅。如今,兩座大廈僅租金年收入就上千萬。去年全區60個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了分紅,歷年累計股金分紅總額達到23.1億元。

王立華說:“農民進了城,不僅戶籍變了,生產方式、行為方式也必須進城。這就需要政府正確引導。

為此,西湖區各個街道專門成立了就業創業辦公室,組織專家對失地農民進行技能培訓和指導,鼓勵并督促村民就業創業。區里還推出了就業補貼、企業用工社保補助、自主創業社保補貼……為此,西湖區每年投入1500萬元專項資金。

在轉塘街道的沈家路上,一個叫愛樂琴行的培訓機構即將開業,這是失地農民傅海生在專家的指導下開辦的。傅海生滿臉都是笑:“這是栽下了搖錢樹’,今后不怕坐吃山空了。

物業管理、種茶采茶……在就業方面,西湖區針對拆遷居民的特點,今年已舉辦各類招聘會和項目展示會5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00人。江口社區書記宋利法說:“不少社區居民經過培訓后,可以直接在江口自己的物業公司上班,除去養老保險等五險后,年收入5萬元。

扔掉了鋤頭,失地農民們做著和城里人一樣的工作,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如今許多人的談資也變成了入股分紅、找好項目、創業眾籌等話題。生產方式的變化,讓大家的精氣神大變樣。

從村委會變成居委會,只有權責更明晰、服務更專業,才能贏得民心

從村莊到社區,原來的村委會變成了居委會。從村書記變成社區書記的宋利法發現,自己的工作對象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宋利法說,“以前,盡管村委會的人并不多,但各項工作都能找到自己的。如今因為拆遷安置,許多情況發生了變化。村民們成為市民后,都在不同的單位里找到了工作。想找’,很難……”

根據這一變化,西湖區給居委會制定了更為詳細的工作清單,明確組織架構、規定工作權責,同時招聘許多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參與到社區服務中。為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古蕩街道探索建立了社會事務聯動機制,在城中村確定計生、老齡、社保等社會事務工作人員,并與所在社區業務線社工實現一對一對接。

這一對接,“又回來了。各項工作比以前抓得更準、更實。

記者在古蕩街道益樂社區采訪時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沈春芬正忙活著本月的捐助活動。她說:“之前擔負著多重載體功能的村委會,變成了從重管理到重服務的居委會。要想服務好群眾,除了在頭腦里增強服務意識,還要做到服務更專業。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民心。

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社區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居民的眼中。為此,西湖區在加大社區干部擔當表率上下了大功夫。拆遷時,干部帶頭搬進過渡房;進入社區,干部帶頭改變自己的言行;工作之余,干部帶頭投身社區志愿活動……如今的西湖區,干部群眾正一起逐步適應著改變,享受著改變。

農民變居民,必須是人的現代化,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要變

在拆遷集中區三墩鎮,一路上,景觀低密度住宅、小高層住宅矗立在道路兩旁。不經介紹,實在難以想象這些漂亮住宅是安置房。

李大媽坐在花園里曬太陽,一把瓜子嗑得正香。和記者聊天時,她將掉在地上的瓜子皮撿起放進自己帶的食品袋里。她笑著說:“小區環境這么好,吐在地上弄臟了,多可惜!”

管道改造、道路重修、植被綠化……西湖區按照統一拆違整治、統一配套管理的思路,完善了農居點的配套設施,各項標準也都向城市標準看齊。環境的變化,讓居民格外珍惜。李大媽說,自己越來越習慣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之前是適應,現在是享受。

讓拆遷農民逐步改變原有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是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城市化過程中最難的一環。王立華說。

為更好地提升居民的城市文明素養,西湖區努力了10多年,如今依然在繼續。走在外桐塢村的路上,一座兩層的古樸建筑格外顯眼。上前一看,上面端正地寫著外桐塢文化禮堂幾個字。這個融合著孝道文化、民俗文化的禮堂,集教育、禮儀、民俗傳承于一體,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重要場地。

因為距離市區較近,這里得到市區文化的沁潤也很多。根據拆遷居民點菜”,西湖區的各類文化培訓,除了有國學、法學、家庭教育、養生健身等專題外,“西湖文藝大課堂還開設舞蹈、攝影、戲曲音樂等專門課程;西湖區文化三堂每年舉辦講座及培訓600余場次。

走在西湖區的一些拆遷村社,圖書館、活動室、健身器材一應俱全,這些地方取代了牌場,成了大家日常聚集之地。還有些農民將房屋租給了來此客居的畫家,自己趁此發展起制作畫框、裝裱等生意。有的農民在耳濡目染中也拿起畫筆學起來。漸漸地,大家做生意、愛文藝的氛圍越來越濃,打牌賭博的漸漸少了。

光有引導不行,西湖區還在抑制方面下足了功夫。西湖區公安分局民警介紹,該區加大了社區黃賭毒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如此一揚一抑”,讓居民從身邊的案例中知法守法,西湖區違法犯罪的現象比之前少了很多。

如今,經過一系列有效接駁城鄉的措施,西湖區的失地農民正經歷著各種改變,并逐步適應城市的新生活。曾經因為拆遷而一夜暴富的拆遷戶,因為有了政府的不斷引導以及各方面的支持,擯棄了奢靡一陣子,不顧一輩子的生活方式,逐步接受市民的新身份,走上了一條生活富裕、精神富有的生活之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人民日報 》( 20160522 09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 日韩久久精品视频 |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v欧美v日韩v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