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農貸款中,抵押物的缺乏一直是個難題。囿于相關政策和法律的限制,農民手中最值錢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和住房卻很難盤活變現。
2015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希望借此解決農民貸款難的現象。
2016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印發《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辦法規定,農民承包的土地經營權,可以通過銀行抵押貸款直接變現,這對解決農民貸款難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在試點地區落地過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問題。
那么,好政策為何遭遇落地難?癥結主要在哪兒?又該怎么解決呢?
昨晚(5月23日)央評演播室邀請到了經濟學家曹遠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和財經評論員李藏宇共同評一評農民“兩權”貸款中存在的問題。
換個視角看經濟,CCTV2《央視財經評論》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準點開評。
央評說
1、農地農房抵押貸款難落地,難在哪里?
在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實施過程中,許多農民由于沒有土地承包所有權證,而被拒之門外,銀行為什么如此看重這個證呢?銀行的苦衷又是什么?
李藏宇(財經評論員):兩個原因導致農民抵押貸款難
第一個原因是,銀行為了發放貸款的安全,需要抵押物,如果沒有這個土地承包所有權證,銀行不能證明這個土地是你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假如沒有證件,貸款人可以無限次向不同的銀行去申請貸款,一旦經營出了問題,數十家銀行都來找這塊地,那么這塊地的歸屬就成了問題。
曹遠征(經濟學家):土地承包所有權證是證明土地所有權的憑證
如果沒有土地承包所有權證,銀行不能證明這是你的東西,銀行是跟陌生人做生意,核心問題就是信用問題,即有沒有資產,因此抵押品最重要,抵押品是所有金融活動的基礎,你沒有抵押品,銀行怎么能放貸給你。
鄭風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流轉的土地變現難是銀行不愿意接手的原因
銀行有一個困難在于,即使知道這塊土地你有使用權,一旦你違約,銀行要把抵押品變現彌補本金和利息損失,可是按照現在的土地承包管理辦法,流轉的土地想要變現,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這也是很多銀行不愿意接手的原因。
2、農地農房抵押貸款難,怎么解?
2015年底,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232個縣級行政區進行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在天津市薊縣等59個縣級行政區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政策試行幾個月來,遇到了一些問題,那么,該如何破解農地、農房抵押貸款難的現實困境呢?
鄭風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土地使用權貸款既費勁、期限又短
土地使用權本身不值多少錢,是目前農地抵押貸款最大的問題。一畝地每年的承包費也就一千塊錢,如果按60%去貸款,也就能貸到600塊錢,另外期限又很短,所以這是目前一個很大的問題。
曹遠征(經濟學家):農作物擔保貸款不足以解決長期經營投資問題
如果以農民地里種的農作物作為擔保去貸款,對于長期投資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這種貸款一般都是農民在春耕的時候需要種子和化肥,他們會去貸款,等秋收的時候他再來還款,這個不足以解決他長期需要擴大規模經營的投資。
央評君認為,針對農地、農房抵押貸款難的問題,不僅要推動金融改革,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農地在物權法當中規定的不得抵押的問題。建立農村經營者互保和財政資金成立的擔保體系,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讓政策真正落到實地,讓有困難的農民能夠貸到款。
大家可以在央評的微信公眾號“cctv2pinglun”里留言,也可以在我們的官方新浪微博“CCTV2央視財經評論”上和我們互動。如果想看整期視頻,請在《央視財經評論》微信訂閱號底部菜單中點擊“電視直播”,選擇“往期回顧”進行觀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視財經評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