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

[ 作者:一介書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9 錄入:王惠敏 ]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非常自豪結識了一幫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希望的人們。他們讓我認識了他們的家鄉,了解了他們的家鄉。一次次走進它,讓我深深的感覺到,在他們的努力下這里發生的巨大變化。他們也把我成為“井陘人”。

  6月6日,一個最新的概念在這里誕生,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在河北井陘掛牌。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

  石頭村清涼閣·郭書生攝影

  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誕生

  我是一個攝影志愿者,曾經參加了井陘的傳統村落調查。井陘古村數量在河北省首屈一指。據負責該項工作的馬佶介紹:2015年河北省199個立檔調查的傳統村落中,僅井陘一個縣就有58個,占比近三分之一。目前該縣318個行政村和616個自然村中,現存千年以上傳統村落73個,500-1000年的傳統村落110個,300-500年的傳統村落70多個,僅500年以上傳統村落比重就達57%,其中千年古村落比重達23%,符合傳統村落四項條件的更是達到246個,數量之多令人驚嘆。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

  副縣長蒲月英接受常祥霖主任頒牌

  此次成立的全國首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區”規劃范圍包含井陘縣天長鎮、于家鄉、南障城鎮、秀林鎮四個鄉鎮的24個村莊,規劃片區內村域面積9800.3公頃,傳統村落面積306.2公頃,總人口23542人。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3)

  曾經“井陘古驛道”就是幾千年以前的國道,習慣稱之為秦皇古驛道,也就是說在秦始皇的時候,沿著古道就有了若干個傳統村落。近代歷史上正太鐵路和309國道的修建改變了古驛道生存狀況。古道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那些太行山的古村落卻較為完好的保存下來。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4)

  盡管井陘已建成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4個、中國傳統村落7個(天長宋古城、于家、大梁江、小龍窩、地都、呂家、梁家)、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34個。但是如果不整合優勢資源,讓他們單打獨斗也很難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在這個時候傳統文化保護區的概念應運而生。我說它叫—用石頭種植傳統村落理想的偉大舉措。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5)

  這個舉動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也切合了美麗河北的發展思路。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段惠軍、省文聯副主席、省民協主席鄭一民、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常祥霖、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解曉勇和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吳忠華、省民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楊榮國,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中月,石家莊市社科院研究員、著名學者梁勇,等省市領導和學者來到井陘,參加了此次頒牌儀式。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6)

  我們志愿者們又一次來到曾經辛苦工作過的地方,和各媒體記者一起又一次參觀了中國傳統村落于家石頭村、大梁江和呂家。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7)

  井陘千年古縣,文化底蘊深厚

  井陘縣地處河北省石家莊市西部,晉冀通衢,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是全國首批千年古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感恩文化之鄉和河北省文化產業十強縣。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8)

  境內人文歷史積淀厚重,有東元村史前文化、威州蔓葭文化、測魚仰韶文化、石橋頭龍山文化及跨越千年的古瓷窯文化;有蔓葭古城、天長古城、秦皇古驛道為代表的千年古縣文化。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9)

  近年來,井陘縣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把保護傳統村落作為傳承光大千年古縣文化的重要載體,成立了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掛帥,主管領導主抓,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專家學者、志愿者、熱心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人士激情參與的工作格局,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變化,受到中央和省市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大大促進了古村落旅游的發展,打開了傳統村落老百姓致富之門。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0)

  我曾經到過井陘的數十個傳統村落,在哪里拍攝了大量的影像資料。為整理此文僅僅收錄了以下幾個村落。

  用石頭筑起夢想的于家石頭村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1)

  于家石頭村是第一個舉起旅游旗幟的村莊,這里居住著歷史名人于謙的后人,是一部用石頭書寫的村落史詩。 于家石頭村位于河北省井陘縣城微水鎮西南約十五公里處,建于明朝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來到這里的人們都會拍攝“清涼閣”,一個用石頭打造的傳奇。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2)

  這個石頭村在四面環山的洼地,山巒環抱,綠樹掩映,不到村頭見不到人家。當走過彎彎曲曲的山路,走進這個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頭的世界: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橋石欄,村路也是古老的石頭鋪就的。鋪路的石頭多是青灰色,石質堅硬,歲月的摩擦使石頭棱角圓潤光亮,但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潔靜,走在上面,腳下發出輕輕而有韻律的“噠、噠”的聲響,這聲音讓人心中泛起一股寧靜、幽遠的情思。站在這石頭街上,環顧四周,與腳下的石路相連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兩旁全是石頭房院,隨便推開一扇石門,便又會看到一個石頭筑造的小天地。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3)

  大梁江,一個石頭民居的百科全書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4)

  大梁江村,位于河北省井陘縣西部,因其隱藏在群山環抱之中,古風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來。這里有一處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房屋建筑以石頭作為主要材料,木質門窗,碧瓦青磚,斗拱飛檐,氣勢宏偉,向人們展示著一代晉商曾經的輝煌。有人稱之為河北的“喬家大院”。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5)

  井陘大梁江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當屬“武舉人”的“一宅九院”,占地兩畝,房屋百間。進一道門,可以走遍九重院落,院中有院,院里有樓,樓上有樓,樓頂有院,樓能通樓,院能通院,可以說是深山里的大宅門, 成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石家莊市發現的保存最好、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一處。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6)

  離“一宅九院”不遠處,有一株千年古樹見證著古村的歷史。據考證,這株老槐樹植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老槐樹的樹心已經枯朽,僅有部分樹皮活著,整個樹身向東南側傾倒,被村民們用一個拱形的小牌樓支撐起來,它又順勢向上生長,依然枝繁葉茂,亭亭如蓋。老槐樹表皮蒼勁皺黑,枝干屈曲虬結。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7)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8)

  種植著綠色希望的呂家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19)

  呂家村隸屬于井陘縣南障城鎮,位于石家莊西南80公里晉冀交界處。據介紹,村里除了一外遷戶外全姓呂,是井陘境內呂性最為集中的古村落:“據呂氏譜書記載,明嘉靖年間(公元1552年~1566年)就有人居住在此,后本縣南障城洪河槽有呂氏遷居此處,因呂氏家族人丁興旺,改名為呂家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重修官房碑記》有‘呂家村,環村皆山,接壤平定,洵正定之鎖鑰焉,而民風淳樸,風俗近古’的詳實史料。”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0)

  目前村里的明清時代建筑共有76處,最具風格的有12處,保存比較完好的8處。這些建筑冬暖夏涼,適宜人居,目前仍是呂家村村民主要的居所。呂家村建筑的一大特點就是石窯結構,當地俗稱“靠山家”,這些石頭都是村民一塊塊從山下搬來。目前村里正在對一些舊建筑、舊民居進行維修、維護,竭力保持此類建筑的原樣及特點。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1)

  除了具有濃郁特色的晉地建筑外,八路軍129師指揮部遺址也在呂家村,當年劉伯承、鄧小平就是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長生口伏擊戰。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2)

  有山有水,有風景有故事的乏驢嶺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3)

  乏驢嶺,河北省井陘西部一個有故事的小山村,我曾經8次來到這里。因為我拍攝的一張日軍侵華時留下的炮樓的照片,引來了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來來此拍攝。一條“#冀有美景# 好山好水好地方,從石家莊北站做綠皮車3元就可以看到美景,享受農家樂了。為何不去?找不到理由。”的微博,刷爆朋友圈。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4)

  乏驢嶺,張果老騎驢困乏于此,因此得名。村口綿河之上,百年鐵橋橫亙;村中老民居前,騾馬古道遺跡尚存;村后,太行第一渠“綿右渠”至今流淌。

  地處冀晉險要的乏驢嶺,是娘子關下第一門戶,“欲奪娘子關,必占乏驢嶺”。作為兵家必爭之地,乏驢嶺周邊存有三座古山寨,晉軍坑道工事隨處可見,日軍曾在此建有七座炮樓。對日作戰中,這里曾發生過慘烈的“血戰乏驢嶺”之戰,曾是百團大戰的重點戰場之一。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5)

  在乏驢嶺,最有影響的還要屬百團大戰。當時,日軍實行“囚籠政策”,僅乏驢嶺一帶,就筑有大小七座炮樓。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冒雨進行了戰斗,乏驢嶺鐵橋被炸遺址和彈坑,即是此戰明證。僅此一役,日軍全部搬上了好漢寨炮樓,龜縮不敢外出。 至今,在熊猴灣鐵橋處,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日軍炮樓。如今,這也成為了日軍侵略中國的鐵證。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6)

  宋城天長,一個用河卵石筑起的古城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7)

  天長歷史悠久,名起于漢代,唐設天長軍,后晉改為天威軍,宋熙寧八年(1075)至公元1958年為縣治之所,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天長,一個用河卵石筑起的古城。我拍攝的圖片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站在城下我們不得不為我們先人而自豪。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8)

  天長古鎮依山傍水,四周極為開闊,因建在大山深處的一片平緩河谷處,加上受城墻包圍限制,所以多少年來,天長古鎮內的規模一直沒有多大變化,顯得非常小,也非常奇特,用當地百姓的古諺語說:“井陘縣簸箕城,周圍下雨中間晴”。從南向北望去,城內地勢逐漸上升,呈北高南低,北窄南寬,猶如簸箕倚立之勢,故當地人將天長古鎮俗稱為“簸箕城”,但多數居民習慣稱古城為老縣城。近年來,若說天長古鎮的標志,自然繞不開井“宋古城”。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29)

  三眼閣讓我記住了這里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30)

  下安西有一座三眼古閣,是全縣唯一的三眼閣,近似于我們現在的丁字路口。古驛道由閣下通過,鄉人稱三眼閣東面的出口為“遠觀啟明”,西面的出口為“遙望長庚”,北面的出口為“佇立盼斗”。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31)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32)

  井陘核桃園,這是一個令人留戀的地方,當你漫步在那千年古驛道上,眼前展現的是一幅幅歷史的畫卷,腦海里翻騰著歷史的風雨。當你用您的鏡頭為美景定格,你就會發現,歷史與現實的交融,讓眼前的這一刻更加生動。

  走進中國第一個傳統村落保護區(圖33)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樂途旅游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 亚州Av片在线劲爆看 | 午夜福利小草久久99 |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