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媒:中國鼓勵農民“移民”城市 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外媒稱,為了緩解當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減緩的趨勢,中國正在進行戶籍制度改革。農村人口“移民”城市是過去30年來確保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
據埃菲社7月21日報道,上世紀50年代末建立的戶籍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寬松,尤其是面對國內移民的減少和城市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問題。
“‘戶口’并不約束移民的遷移和就業,但阻礙他們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服務和權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政策專家王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報道稱,這樣的模式使中國農村與城市間發展不平等的狀況持續,沿海地區工業化程度很高,成為國家的經濟引擎,而內陸農村地區卻非常貧困,同時也是城市廉價勞動力的源頭。
這個過程推動了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大爆發——即所謂的“中國奇跡”——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那個時期中國有約2.7億人在流動。這些農民前往城市打工得到的收入比種地所得要高得多,很多人將這樣的遷移視為自由和機會的代名詞。
但這樣的遷移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層面上的不利影響:農民工在城市中的權利受到局限,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將孩子留在了農村老家,逐漸形成了“留守兒童”的一代。
“有至少6000萬兒童在缺少至少一名家長的情況下長大,有約3000萬兒童成長過程中沒有雙親陪伴,有至少200萬兒童甚至在沒有任何成年人照料的情況下長大。”致力于維護亞洲兒童權益的非政府組織瑞聯稚博執行董事伊娜·肯普弗表示。
報道稱,盡管戶籍制度帶來了種種不平等,但康奈爾大學教授、中國城市化問題專家杰里米·華萊士認為,這一制度有效地避免了中國各大城市遭遇拉美國家目前存在的貧民窟問題。
雖然有利有弊,戶籍制度目前正處于改革階段。“自20年前起,很多中小城市的普通住房門檻都已經降低,改革的障礙都已清除。”王東表示。
報道稱,落戶中小城市的便利旨在維持近30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移民潮。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農村人口移民城市的增幅只有2%,相比前幾年明顯減少。
報道稱,中國政府正在尋求推動經濟從廉價制造業向高附加值服務業轉型,但農民工的“回流”將對這一計劃造成影響。
另一個可用來鼓勵農村移民的因素是房地產市場繁榮導致的城市房屋空置率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
不過,華萊士等專家認為這些手段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仍未放寬戶籍制度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新華社客戶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