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補短板調查:破解科研經營“兩張皮”

[ 作者:喬金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26 錄入:吳玲香 ]

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56%,但農業科研與產業發展兩張皮,是長期以來困擾我國農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由農業部、財政部實施的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致力于解決科研經濟兩張皮的痼疾,被一些國際機構稱為中國的體系模式。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是如何解決農業發展的科技短板的?

讓科研人員安心研究

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科研周期長、見效慢,短平快式的科研管理方式不符合農業經營。國家柑橘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說:農業科研有其規律,很多成果需要長期積累才能完成。以往我國農業科研按項目形式管理,3年至5年一個周期。像柑橘育種需要6年至7年,水稻育種需要8年至10年。只有經費穩定了,科研人員才可以按產業的需求去研究。

按照原有的科研管理方式,很多產業難題是難以立項的。柑橘體系栽培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彭抒昂介紹說,柑橘體系成立后推行的覆膜增糖”“大冠改小冠等技術,都是慢活兒,這些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推廣,在原來的單個項目是難以做到的。

足額、穩定的財政支持是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一大亮點。農業部科教司司長廖西元介紹,中央財政每年為每個首席科學家投入30萬元管理經費,為每個科學家崗位投入70萬元基本研發費,為每個綜合試驗站投入50萬元研發和試驗示范經費。8年來的實踐證明,這個經費額度基本可以保證專家在不申請其他項目的情況下能夠安心科研。

大麥等與農民收入密切相關的小作物,以往科研較少關注,經常出現科研經費不足情況,面臨人才流失、隊伍解散的危險。進入體系之后,有了穩定支持,既能保住隊伍,也使產業壯大。

改變評價體系讓研發更接地氣

以往我國農業科技計劃通常是下發項目指南、專家申報、競爭答辯、立項的模式,容易形成科研成果躺著睡大覺的情況。

作為首席科學家,我們需要思考產業的問題是什么,產業的趨勢又是什么。多位首席科學家表示,以往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爭取項目上,加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使他們從沒完沒了地寫申報書等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現有玉米品種,機械化收獲以后的損失率是13%以上。找到適合機械化收獲的玉米品種成為擺在玉米科研人員面前最大的問題。玉米體系首席科學家張世煌說。在過去的科研體制下,這樣的課題很少會有科研人員關注,因為過不了立項關、執行關、考核驗收關。在體系中,科學家沒有這些壓力,我們的項目都是從實踐調查中得來的。

科研人員感受最大的是評價體系的變化,也帶給了他們全新的人生感悟。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專家王源超教授對植物病害深有研究,卻不知道如何把技術推廣給農民。現在,他作為大豆體系病蟲害防控崗位科學家,深入到各個產區幫助農民、服務產業,他認為工作很有價值

形成全產業鏈讓上中下游手牽手

有了穩定支持,科研力量如何分配?圍繞農業產業鏈,體系部署了環環相扣的科技創新應用鏈條,分為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控、栽培、機械化、產后加工、產業經濟6個學科領域,每個領域設置若干科學家崗位,并在主產區設立若干綜合試驗站,由此形成了一個全產業鏈的技術團隊。

50位首席科學家、1050位崗位科學家、1137位綜合試驗站站長,這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陣容,匯聚了來自全國757個農業科研、教學、企事業單位的2237位科研人員。50個體系瞄準50大類主要農產品,建立了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資源分散低效、農業科技領域各自為戰等現象較為普遍,跨部門、跨區域、跨學科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力度不夠。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在不觸動現行管理體制前提下,通過中央財政穩定支持和任務委托方式,以引領產業發展協同創新為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打破部門、區域和學科界限,搭建了農業科技聯合協作的大平臺,致力于解決地區分割、部門分割、效率不高等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 婷婷丁香五月欧美在线播放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