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綿延,滿目蒼翠,溪水潺潺,空氣清新。時維九月,杭州進入G20時間,來自世界各國的數十位媒體記者走進“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探尋中國美麗鄉村的“發展密碼”。
安吉是浙江北部一個極具發展特色的生態縣,然而很少人會想到,就在十幾年前,安吉生態卻曾亮起“紅燈”,被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受到“黃牌”警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安吉走上工業強縣之路,造紙、化工、建材、印染等企業的崛起成就了GDP的高速增長,貧困縣帽子很快被摘掉。然而來不及驚喜,安吉人驀然發現,環境破壞,生態惡化,黑煙滾滾,污水橫流……
“那幾年靠著采礦,錢是沒少掙。”生長在礦區附近的安吉縣余村村民金小亞忘不了其中苦澀,“灰塵大,常年都是灰蒙蒙一片,家里不敢開窗戶。”
余村村委會主任潘文革感慨道,那時全村200多戶,一半以上家庭都有人在礦區務工,“礦山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金山銀山。”
2003年起,在浙江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的大背景下,當地關停了礦山和水泥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5年8月起,余村換了“新活法”:重新編制發展規劃,發展生態旅游經濟,礦山村重變“桃花源”。
“好看的村莊能賺錢。”潘文革自豪地說,十一年前,余村村集體收入為91萬元,人均收入為8723元,但去年,這兩個數字已變為320萬元和32990元,是10年前的近5倍。
余村變遷是安吉縣的蛻變縮影,同樣也折射了中國鄉村的變遷史。2008年起,安吉全面開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探索出了一種生態與經濟、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市民、農業與二三產業互促共進的美麗鄉村建設“安吉模式”。
從“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蛻變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一年來,安吉讓人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實踐樣本,更看到了一條美麗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綠色經濟。
同行的國內外媒體評價說,安吉念的這本“美麗經”很有啟迪意義,“(安吉)現在的路更加美麗和健康,無論對環境來說,還是對民眾來說,如果繼續下去,村莊會得到更多的自然回報,發展得更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新社9月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