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中國玉米收儲政策的終結,也是美國農場主厄運的降臨
從表面上看,美國挑戰中國支持農民增收的糧食價格保護政策的時機看起來很奇怪。
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農民正在收割玉米,這是中國農民的玉米十年來第一次不是由政府定價收儲,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施行了玉米收購政策的改革。此外,當前的中國國內玉米價格徘徊在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但另一方面美國在世界糧食出口市場的份額不斷被侵蝕,谷物糧食全球產量過剩不斷膨脹的,中國多年來長期對谷物溢價收購支撐著全球價格,這也就解釋了是什么在驅使美國農業方面的政治力量不斷的向世界貿易組織施壓。
歐洲和美國的監管機構多年來一直批評中國的農業政策,但中國的領導人一直通過提高糧食收購價格 來確保主要糧食作物自給自足,提高農村收入,解決農村和城鎮居民日益擴大的不平等。為了做到這一點,中國政府設定目標以在農村提供就業機會,滿足其日益增長的城市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并減少對糧食進口的依賴。
美國似乎愿意冒著貿易緊張局勢升級風險,盡管中美貿易關系現在已經千瘡百孔,因為美國自己的農場主面臨著創紀錄的糧食庫存,并且谷物價格徘徊在近10年的低點附近。
這兩個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兩個農業生產國,現在已經陷入持續的雙邊貿易糾紛談判之中,中國方面正在調查由美國生產商進行的谷物動物飼料的傾銷行為。上海JC情報有限公司的分析師Rosa Wang認為,這些緊張局勢會刺激美國對等行為。
Rosa Wang稱,“這涉及到雙邊的貿易關系。”
本周早些時候有預計稱,中國將裁定美國生產商的可溶性干玉米酒糟傾銷。
美國此方面痛苦的原因可解釋為貿易流通的歷史性轉變。
據路透數據顯示,在2010年和2015年之間,美國玉米、小麥和大米的全球出口份額縮水了三分之一,原因是競爭對手巴西、阿根廷和俄羅斯的快速增長。
部分的糧食品種針對中國的銷售下降的速度更快,銷量下降達40%。
更大的癥結在于中國和美國之間谷物價格的差異自2010年初開始擴大。
美國方面生產,價格差異的擴大扭曲了世界貿易,讓中國農民面對競爭對手時擁有不公平的優勢。
在8月份中國小麥和大米的期貨現貨價格平均為美國同行的兩倍多。大連玉米期貨價格平均比芝加哥的玉米期貨價格高出1.7倍。
意想不到的后果
分析師稱,美國一味的批評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并迫使中國政府改革糧食定價系統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令美國農民痛苦的后果。
他們指出,以玉米為例。
中國國內玉米價格在政府的幫助下猛增,相對全球價格溢價很高,這為美國的出口商向中國出口玉米創造了巨大的機會。2015年,中國進口了470萬噸玉米,因為國內玉米價格每噸平均超過美國價格近1300元(約合195美元)。
但是,今年,中國已經取消了玉米儲備政策和十年來的定價收購,現在美國和中國國內的玉米價格差價已經下降了約30%,至每噸900元左右。
與此同時中國對外國的玉米需求也在下降,玉米的價格已經崩潰了,今年7月玉米價格相對去年同期下跌了22%。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的高級分析師馬文峰周三表示,中國的進口需求減弱,結束對糧食價格的支持是美國更大的擔憂。
“這是因為中國不再支持玉米和其他糧食價格以及(糧農)了,美國的出口也下降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金網09月1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