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研究通過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部署中,明確提出要依靠科技創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高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
為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農業現代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農業部提出“十三五”期間將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教興農戰略、人才強農戰略,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度為根本目標,加強農業科技供給,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突出問題導向,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做優做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集聚全國農業科技優勢資源,著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和市場需求的有機銜接,把產業技術創新落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增長點上。做大做實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把創新聯盟打造成多學科集成、上中下游協同、產學研企結合的創新平臺。推進農業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分類評價,逐步建立農業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分類評價機制。
立足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以重大品種、現代裝備為核心,以節本增效、生態環保、質量安全為重點,加快發展生態、綠色、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建立現代種養、農產品加工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等技術體系。強化觀測監測和數據收集分析等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國一體化、系統布局的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網絡。
聚焦市場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推動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由農業技術推廣向農業公共服務轉變,健全以公益性機構主導、其他推廣主體補充的“一主多元”農技推廣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方式方法,為農民提供精準、實時的指導服務;加快推進成果轉化應用,出臺《農業部關于深入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若干細則》,探索建立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著眼激發活力,強化現代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設高素質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生產經營、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隊伍,使之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抓好農業科技人才隊伍、農技推廣隊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分層次、分類型、分產業開展精準教育培訓,用5年時間把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一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