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持續告急 “主人”不可不急
——東北黑土流失與保護的調查與反思(上)
黑土仍在退化!部分土壤有機質下降到“臨界點”!黑土地全面呈現“亞健康”狀態……最近,半月談記者深入東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采訪時發現,支撐全國糧食產量約四分之一的東北黑土區正面臨嚴峻考驗。盡管國家去年在東北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取得成效,但仍有不少地區的黑土保護工作陷在尷尬之中——黑土持續告急,而黑土保護的直接主體當地農民和一些地方政府卻并不太急。
當年能攥出“油”,現在水都攥不出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觀測試驗發現,東北黑土帶的退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黑土從坡上流到坡下,土壤移動了,造成坡耕地質量下降;另一種方式是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下降。
黑龍江省綏化市地處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區,是重要的商品糧產地。綏化市北林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樹春帶記者來到一塊玉米種植示范基地,他指著地上的黑土說,這片黑土長期耕種,又常用化肥,已經“乏”了。土越來越黏,抗旱保墑能力下降。
隸屬于綏化的海倫市是全國產糧大市,當地農業局土肥站站長王艷兵告訴記者,當地黑土有機質含量,已從30年前的5.8%降為現在的4%。有機質基本降至“臨界點”,“再降莊稼就不好生長了”。海倫市農業部門監測發現,這些年全市土壤容重由每立方厘米0.79克增加到1.27克,說明土壤在黏化;總孔隙度由67.9%變為52.5%,說明土壤在板結。
水土流失導致的黑土層變薄是松嫩平原黑土帶面臨的又一個問題。海倫市水務局黨委副書記董樹海說,全市460萬畝耕地,有黑土流失現象的坡耕地高達240萬畝。雖然沒有數據證明土地具體變薄多少,但黑土量的流失和質的退化是不爭的事實。
三江平原黑土帶面臨同樣的問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紅興隆管理局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金德勝介紹,管理局土壤有機質含量呈現逐年下降態勢,已從幾十年前開墾時的8%至10%,下降到近年的3%至5%?!爱斈赀@黑土一攥都能出一把‘油’,現在一攥連水都不出了。”
部分試點保護地塊取得成效
為加快黑土地保護,我國2015年啟動了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涉及東北四省區的17個縣市區。
綏化市北林區是黑龍江省的黑土地保護試點區。記者來到北林區永安鎮鑫諾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田,看見有的地里長著辣椒、豆角等蔬菜,有的地塊已經深松整地,準備種下茬秋菜。走進深松過的農田,腳往壟臺上一踩就陷了進去,鞋里灌進不少土。踩到壟溝上的情況也是如此,深松過的土地沒過半個腳面,感覺很松軟。
同行的張樹春抓起一把黑土攥起來,松開后土又散落開?!斑@就是好地,攥緊了成團,松開后散落開,旱天保水、雨天散墑?!睆垬浯赫f,這塊地用了深翻整地、秸稈粉碎翻壓還田等綜合措施,黑土的耕性好轉很多。
在另一個試點區海倫市,黑土保護也有了階段性成效。海倫市前進鄉于剛有機富硒雜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雜糧基地旁,通過高溫發酵、菌劑調和堆漚的有機肥已達1萬立方米。合作社理事長吳彥龍說,在項目支持下,類似的漚肥池還有三四個,“這些有機肥對增加土地有機質含量,提高地力有很大好處”。
保護成本高,許多農民望而卻步
雖然有了試點地塊的成功,但對于不少農民來說,保護黑土還是缺乏積極性。
海倫市前進鄉黨委書記宋德友告訴記者,黑土保護很難一兩年就見效。對于十年八年后的好處,農民雖然能意識到,但不愿考慮那么遠,很多農民愿意把地里的秸稈直接焚燒,“省事省錢”。
而黑土保護要求秸稈還田,需將粉碎的秸稈翻埋到30厘米以下,否則不腐爛的秸稈影響下年耕種。綏化市津河鎮鎮長杜曉飛說,滿足這個要求的農機具不多。
“目前能夠很好完成秸稈還田要求的農具主要是德國的雷肯五鏵翻轉犁?!苯椈斜绷謪^副區長張英孝說,一臺機器20多萬元,對農民來說價格比較高,“關鍵是除了項目區使用外,其他地區大都不用這種機具,沒法發揮更大作用”。
施用有機肥和土壤深松深翻都是保護黑土地的重要舉措,但同樣受制于成本,農民對此沒有熱情。一位基層農業干部告訴記者,施用有機肥需要大量的拋撒機械,進口機械太貴,國產的便宜一些,但拋撒效果、效率都達不到進口同類產品的作業標準。
樺川縣副縣長武慶祥說,國家在土壤深松深翻上沒少投入,深耕補貼費由每畝補貼5元上升到10元。但深松深翻的成本每畝得50元至70元,仍需要農民拿出很多錢配套。這是深松深翻面積繼續擴大的制約因素。
黑土地保護已處十字路口
黑龍江省農墾系統是實施黑土地保護措施相對較好的地區。金德勝說,在三江平原,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等“三減”措施正大面積使用,秸稈還田每年都在推進,但土壤有機質仍未看出明顯的積極變化。這說明黑土地保護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為研究東北黑土區農業生態系統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1978年中科院在海倫市設立了一個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韓曉增說,當前黑土層的退化已是不爭的事實,黑土層幾百年才形成一厘米,恢復起來十分緩慢。
這一原因也導致農民和地方政府保護黑土地的動力不足。一位縣委書記說,依靠化肥、農藥的支撐,黑土地質量下降并沒有對眼前的糧食產量造成太大影響,農民看不到保護黑土的及時效益。對于地方政府來講,幾年內看不出效果,缺乏保護積極性。
當前試點地區的黑土地保護,主要源于上層的推力?!绊椖繉嵤┐蠖际且揽宽椖抠Y金直接推動,真正調動市場化力量參與,能夠推動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相對偏少?!鄙鲜隹h委書記說。
還有干部坦率地告訴記者,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為期3年,目的是探索和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但有的試點縣在工作目標、績效考核及相關工作銜接等方面都缺少整體設計,甚至還停留在單純項目建設層面,爭來項目資金,把錢花完就拉倒。
基層干部和專家認為,黑土地保護已處在十字路口,如果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黑土地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機質下降情況將繼續嚴重。
遏制黑土退化 急需措施“進化”
——東北黑土流失與保護的調查與反思(下)
東北黑土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糧食調出量占全國三分之一??梢哉f,黑土就是我國農業的命脈。面對黑土持續退化的現狀,急需以黑土區一些行之有效的新實踐為藍本,轉換思路,破除黑土保護危機,實現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推廣新技術,開辟黑土保護新路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秸稈還田、堆漚有機肥等傳統的黑土地保護方式外,一些新技術、新模式在黑土保護利用試點中也開始應用。
在黑龍江綏化市北林區興和朝鮮族鄉勤勞村綠色稻田里,每隔二三十米遠就有一個一米多高的桿子,上面掛著燈罩似的白色罩體,遠看像一個個白色燈籠,均勻地分散在稻田中。走近看,罩體里面鋪了一層死去的飛蟲。
“這種昆蟲誘捕器叫‘愛情小陷阱’。”綏化市北林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樹春談起這項新技術津津樂道,這個昆蟲誘捕器將人工合成的雌性二化螟性誘素,放入罩體中吸引雄性二化螟進入并將其困死。雌蟲無法交配,最終減少該區域的二化螟數量。
除控藥外,一些新模式還通過控肥保護黑土地。綏化市農委主任門貴昌說,當地推廣了水稻機插側深施肥技術,在常用的水稻插秧機上安上進口的配套施肥農具,插秧時一次性下肥,減少化肥用量10%?!斑@種施肥工藝非常先進,施肥的過程中,如果哪個下肥口卡住了,還會自動報警”。
一種可解決蔬菜重茬問題的生物肥料也在佳木斯、綏化等黑土區應用。綏化市永安鎮鑫諾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潘仁國介紹,合作社種的辣椒就怕重茬,每年都得串地種,特別麻煩,有時還串不過來。用了這次黑土地保護項目的生物肥,基本解決了重茬問題。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韓曉增認為,針對我國黑土利用強度較高的現實,還需進一步研發推廣與之配套的保護技術,如低溫快速腐熟技術等?!安簧俟疽寻l明生物肥劑,促進秸稈在低溫條件下快速腐熟,但效果不明顯,應在這方面加大科研投入?!?
專家們表示,不斷出現的新技術為黑土保護探索了新方向,現在需要做的是,盡快采取各種辦法,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技術推廣到更大面積的黑土上去使用。
借鑒國外經驗,采取輪作休耕等措施
美國、烏克蘭等國也有大面積黑土,他們為了保護黑土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其中一些好的舉措值得我們借鑒。
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姜佰文等專家介紹,美國、烏克蘭圍繞合理規劃土地和科學耕作制度等開展研究,大舉營造農田防護林,采取輪作、套種、少耕、免耕等辦法,充分發揮了耕作措施與林業措施相結合的群體防護效力。
韓曉增總結,美國黑土保護的主要措施有兩種,一種是讓耕地“休閑”,也就是休耕和輪作。“有時候是年季休耕,即這一塊地今年種,明年不種,讓它自由長草,或者種些可用作飼料的苜蓿。有時候是季節性休耕,明明可以種兩季,卻只種一季,另一季休息?!表n曉增說,美國農民休耕時候的收益,來自于政府補貼。
另一種措施是給黑土補充養分,即秸稈還田?!懊绹斩掃€田效果比我國好很多。”韓曉增說,美國在玉米育種上就傾向于培育籽粒重、秸稈細的品種,方便秸稈腐化,再通過增加植株密度保證一定產量。
美國還根據當地積溫科學選擇玉米品種,也有利于秸稈還田。韓曉增說,美國農民在選種時,多考慮到秸稈腐化問題,一般不搶積溫。比如當地年積溫2600攝氏度,就選擇需要積溫2500攝氏度的品種,雖然影響一點產量,但成熟度好,“秸稈在地里長著的時候就干了,收割時好粉碎,便于秸稈腐化”。
烏克蘭大平原黑土區雖然種植的作物和美國黑土區不同,但采取的黑土保護措施大體一致。烏克蘭黑土一年種一季小麥,一般是四月種、七月收,生長時間短。收割后將小麥秸稈還田。盡管與我國東北黑土區處在相同緯度,但烏克蘭黑土區收獲以后,黑土還有一個多月的“休閑”時間。我國東北主要是玉米、水稻產區,生長期長,土地幾乎沒有“休閑”時間。
專家建議,可借鑒國外經驗,在黑土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加快還林還草,加大土地休耕輪作試點。通過耕種苜蓿草等畜牧飼料,加快我國東北黑土地的“休閑”探索。在當前我國玉米供求出現階段性、結構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可加大對玉米輪作大豆、小麥的補貼力度,在保證效益的前提下,調動農民輪作積極性。
發展有機農業,促進黑土保護良性循環
東北黑土是我國生產優質有機農產品的珍貴資源。韓曉增介紹,東北黑土玉米,每公頃需施氮肥150公斤,而一般土壤要想達到這個產量,則需要施氮肥220公斤。對于用植物蛋白量來衡量品質的大豆,一般土壤每生產10公斤植物蛋白需施1公斤氮,而黑土區只需施0.1公斤就夠了。
發展有機農業,黑土區的一些地方已經嘗到了甜頭。在綏化市北林區永安鎮廂黃三村,潘仁國正組織社員們往大貨車上裝蔬菜?!拔覀兊睦苯啡窟\往北京市場,這段時間每天運4個掛車。”潘仁國說,“我們生產的有機辣椒,維生素C含量比普通辣椒高3%,種植的西瓜含糖量比一般西瓜高4%,非常暢銷。”
位于三江平原黑土帶的樺川縣,也在有機鴨稻、魚稻、蟹稻的種植上收獲頗豐。這個縣從北京聘請的運營總監伊銘說,由于綠色有機農產品賣得好,樺川的電商平臺銷售額居全省第一。樺川縣副縣長武慶祥說,依靠這里的溫度、水分、空氣,特別是黑土地,我們在種植有機農產品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鑒于黑土地的珍貴性和不可替代性,部分基層干部建議,把黑土地保護與有效利用盡快納入國家系統性戰略工程,在東北黑土區建立“國家級東北黑土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廣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讓農民在保護黑土中增收,讓地方政府在保護黑土中增稅,市場化推動農民采取綠色、有機種植模式保護黑土地。
海倫市委書記王學斌認為,黑土地利用和保護不應再止步于一個個零星的示范區,應上升到國家戰略。地方政府也應采取綜合性和市場化措施,保護工作絕不能再簡單地歸為減肥或秸稈還田等某一項工作。
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姜佰文認為,黑土區的農業發展方向,應建立在高效的基礎上,建立在優質、有機和生態的基礎上。將黑土地的保護與農產品品牌建設聯系起來,與農業產業化,與一二三產業融合聯系起來,即讓黑土地保護與農民收入、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呈正相關,以市場化手段同時實現強縣和富民兩個目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半月談雜志(新華社主管,2016年11月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