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人才是關鍵。無論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還是加快成果轉化應用,都離不開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從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優化,為全市新農村建設和小康社會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
一、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目前,全市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1220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52名,其中擁有本科文憑的專業技術人員約占總數的34%,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才涵蓋了茶葉、蔬菜、水果、苧麻、水稻、植物保護、農藥鑒定、土壤肥料測定、種子檢測、畜牧水產養殖、農業機械維修、農業科研等各個領域,基本上實現了農業各領域人才的全覆蓋。
此外,農業部門還注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5600人,其中遴選并錄入湖北省農村實用人才(新型職業農民)信息網9000人。培訓農業科技示范戶6370戶,覆蓋80%以上自然村,示范帶動周邊6.5萬戶群眾。
二、農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為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的實施和縱深推進新農村建設,市農業局高度重視農業人才培養工作,創新體制機制,做到“圍繞產業抓培訓、依托平臺辦培訓、整合資源促培訓、形成體系保培訓”,大規模培養各類農業人才。
1、加強農業干部隊伍建設,提供發展現代農業的組織保障。
多種途徑引進人才。近年來,全市農業系統通過招碩引博、公務員招考、從三支一扶人員中選聘等方式引進各類農業專業人才90余名,進一步改善了農業干部隊伍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多種方式培訓人才。借助各個培訓平臺如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培訓、農業高等院校骨干培訓、農業生產基地實地培訓等,進一步提升農業干部為“三農”服務的本領。每年組織一批市、縣、鄉農業技術人員到省農業廳、華中農業大學開展培訓,更新知識結構。2011年至今已累計培訓農業干部198人,其中市局機關干部18人。選派了2名專業技術人員援助非洲,選派了2名干部到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掛職鍛煉。優化配置選拔人才。局黨組按照“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完善了專業技術人員考核制,推行聘任制,將業務能力強、群眾公信度高的專業技術人員調整到領導崗位。目前,局系統具有專業性質的崗位全部由專業技術人員擔任。重注實踐鍛煉人才。結合三萬活動、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等活動,選派年輕干部深入農村鍛煉,在實踐中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2、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的領頭雁。
現代農業最需要的是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有文化,而且要懂技術,還要會經營。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市農業局逐步加大了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力度。2014年至今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436名。重點面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等農業生產經營大戶人才,開展農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知識、市場營銷方法、崗位職業技能等系統培訓。2015年9月,在市會議中心舉辦了1200名新型主體參加的培訓會議,這樣大規模的培訓在全省也是首次,受到省農業廳的高度肯定。會上省農業廳拿出136萬元獎勵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同時也要求將我市培訓經驗在全省推廣。
3、強化政策扶持,讓土專家、田秀才走進培訓講堂。近年來,農業部門整合糧棉油高產創建、農村能源、美麗鄉村、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糧食大縣、畜牧大縣、水產大縣、農機購機補貼、經濟作物標準園建設等項目資源,集中向已認定的農村實用人才傾斜,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實用人才承擔國家涉農財政項目,通過項目帶動農業農村人才創業興業。支持土專家、田秀才走進培訓教室為農民傳授創業致富經驗。據初步統計,全市已有80名農業生產大戶,承擔了早稻集中育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涉農項目,累計資金達6000多萬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咸寧日報 2016-11-1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