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中國玉米市場化改革首迎大考

[ 作者:李彥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2 錄入:吳玲香 ]

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玉米生產國今年啟用新的玉米流通機制,用市場化收購補貼取代了已實行9年之久的官方定價臨時收儲政策。這一被外界稱為玉米市場化的重要改革推出之后,在年終歲尾迎來首次大考。

進入11月,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上的吉林省和往年一樣迎來玉米收購高潮。

該省省會長春市下轄的縣級市榆樹,有中國產糧第一縣的稱號。在縣城周邊的公路兩側,每隔不遠便可見排著長隊等待糧企驗收的送糧車輛。

榆樹市副市長高洪洲介紹,在政府引導農民了解了市場行情動態后,出現了這種大規模適時售糧的場面。

承包種糧大戶叢建感受到了市場化機制帶來的壓力。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公頃計,各種費用相加約需15800元人民幣,按照目前每斤0.75元的市價,1公頃20000斤玉米的銷售收入加上政府補貼總計17400元。

叢建說,租地農民在新機制下每公頃盈余約1600元。與實行舊機制的去年相比,盈余有所減少。

不過叢建對未來表示樂觀,雖然市場化收購價格降低令農民盈余減少,但土地租賃價格明年起將會大幅下降,對于手握大型農機具的農民來說,降低生產成本的規模化經營迎來良機。

位于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兩省是中國商品糧的主產區,一直承擔著保障中國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產量逐年遞增的同時,每年亦會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

據吉林省糧食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預計今年糧食產量將達到770億斤,其中玉米600億斤。

吉林省糧食局副局長楊光介紹,綜合收儲、深加工等需求端情況分析,預計該省本年度玉米仍供大于求320億斤左右。這部分結余數量,需要引導社會多元主體入市。

這也正是玉米收購新政的目的之一。記者采訪中發現,在玉米價格回歸市場后,得益于利潤空間的增長,糧食加工企業開工率開始增加。

“20132015連虧三年,企業瀕臨停產。中糧生化能源(榆樹)有限公司采購經理劉洪舉直言,國家實行臨儲政策時期,高昂的玉米收購成本讓企業難以維系,如今市場化定價降低了成本自然讓玉米加工企業有利可圖。

據中國官方透露出的信息,制定市場化收購補貼的玉米收購新機制,意在解決中國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如近年來出現的玉米、棉花等庫存過高,大豆、白糖等又過度依賴進口。

對此,楊光認為,新機制將有效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推動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新社11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 | 日本日本乱码伦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 中文字幕乱码女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