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礦山水庫庫區垃圾場問題
雞年春節期間再次來到江西省高安市中型水庫——礦山水庫庫區游覽,希冀拾撿早已逝去的兒時記憶,回首歡樂無憂的放牛娃時光。
可是,當我們穿過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跨過溝溝坎坎來到水庫邊時,眼前的這一幕讓人眉頭緊皺,興奮的心情轉瞬為憂心忡忡,歡快的腳步變得沉重。
經年累月堆積如山的各類生產與生活垃圾堆放在碧波蕩漾的水庫邊顯得非常扎眼,不但與青山綠水的格調格格不入,而且垃圾已被人點燃,散發著刺鼻氣味的烏煙裊裊升騰,讓人不敢靠近。曾經美的令人心醉的風景和被油菜花裝扮的土地正在被垃圾蠶食和踐踏,心中悲憤之情難以抑制。
放下個人感性的說辭,理性地來看待垃圾場設置在水庫庫區內的危害。礦山水庫橫跨高安與上高兩地,輻射范圍較廣,是周邊農村與鄉鎮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地,與周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首先,水體污染首當其沖;礦山水庫所在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降水量豐富,充沛的降水對堆放于此的垃圾進行沖刷,污水隨之流進水庫;此外,風將垃圾吹得到處都是,并將垃圾帶進水庫;如此,水庫的水受到垃圾的雙重損害,水庫秀麗的風光恐怕只存留在大家的記憶中,清澈見底的水也已不見了蹤影。以前在炎熱夏季的午后,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大家牽著牛急匆匆地來到水庫邊,然后迫不及待的跳進水庫的懷抱,而現在我們卻不愿再去觸摸她的臉龐,唯恐水中細菌的侵襲。我們這代人水中嬉戲的往事可能成為傳說。這就是所謂的“我站在你面前,卻不能去愛你”。
水污染不僅威脅周邊居民的飲水安全,對居民生命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而且惡化了水中生物的生存環境,使魚類、藻類等生物死亡,破壞了水庫內部生物的多樣性,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更可怕的是,污染的水被用來灌溉水稻,長出來的稻子可能也是有毒的,最終這些被污染的水澆灌出來的大米流向平民百姓和各級領導的餐桌,尤其對水庫周邊民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二次損害。
其次;土壤污染不可忽視;垃圾焚燒后產生的有毒物質,以及被雨水沖刷后融入到水中,進而滲透進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給未來該土地利用增加難度。
再次,空氣污染愈演愈烈;塑料、育秧盤、薄膜、廢棄衣服等垃圾的焚燒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這些有毒氣體在空氣中擴散,對周邊民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雖然我國農村已經全面建立新型農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但是報銷比例還有待提高,很多疾病不在報銷范圍。在物質愈加繁榮的今天,各種怪病頻繁出現,農村家庭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現象屢見不鮮,且在不斷上演。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因此,要將因水、空氣等污染造成民眾因病致貧的現象扼殺在萌芽階段,嚴肅治理環境污染問題。
然后,增加農民家庭支出;水庫的水已經受到污染,不可避免的殃及周邊村莊的飲用水安全。筆者發現周邊大部分村莊居民家中已經在使用購買的桶裝水,這其中固然有收入水平提高引致消費需求升級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擔心飲用水不安全導致的。擔心飲用水被污染使農戶購買桶裝水的行為增加了其家庭開支,給收入本就不高的農民家庭增添了負擔。
最后,給高安品牌建設行動抹黑;從鄉村到城鎮的大街小巷遍布著“高安就是品牌”的標語,可見高安各級政府部門雄心勃勃地想從各方面打出高安響亮的、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為高安經濟社會發展尋找新動能。然而,一方面,垃圾堆放在庫區本身就損害了高安的生態品牌,另一方面,與水庫擦肩而過的滬昆高鐵呼嘯經過,車上的旅客充滿好奇的欣賞著車窗外與家鄉不一樣的風景,水庫每天要接受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的檢閱,而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這里的污染在野蠻地擴張。與此同時,我們卻將自己的“傷疤”展示給他們看,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給外人留下非常差的印象。如此,不僅拖了建設高安品牌行動的后腿,而且給高安品牌建設行動抹了黑。
總而言之,在庫區設立垃圾場的決策是違背社會福利最大化的非明智之舉。因為,不但水將這里的污染擴散,讓更多的人受到威脅,而且高鐵也將使更多的人知道這里污染存在的事實,使水庫污染臭名遠揚。
那么大家會想為什么將垃圾場選址在離筆者所在村莊最近的庫區呢?而且在距離垃圾場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條引水渠流向我們村的池塘和田地。
第一,此處有空地,將垃圾直接傾倒于此簡單方便;滬昆高鐵在高安境內全面開始修建時,劈開了礦山水庫邊高度較矮的山,然后把從山體中開挖出來的石頭堆放在附近山腳下的土地上(有部分地勢較高的地由本村村民耕種),后來石堆上方經過平整處理,形成一塊面積較大的平地。第二,于某些人看來該地塊權屬不明晰,因而采取強占等非市場行為攫取資源;礦山水庫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當時庫區有不少村莊,被移民走了,其中一部分遷移到了我們村對面,之后庫區這座石頭山周圍的土地全由我們村小組村民在耕種,事實上,對該地塊的占有權與使用權歸屬于我們村小組;雖然已經分配了大量田地給該移民村,國家也對2006年以前出生的移民每人每年發600元的移民直補,補貼發放時限為20年,而且還有移民后期扶持項目支持,可以說,國家和地方從各方面對移民戶進行了令人艷羨的補償,但他們仍對離其村較遠的石頭山提出所有權聲索;第三,相對于礦山行政村其他村小組而言,筆者所在村莊人口少,勢力弱。一般而言,人口數量與質量決定了村莊在資源分配中的談判能力;人口越多,或有村民在村委或更高級別政府部門任職,村莊談判能力越強,在資源分配中就越占據有利地位。然而,本村人口既少又“朝中無人”,且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村里留守農戶就更少,維權能力弱,屢屢在村集體財產保衛戰中敗下陣來,成為他人眼中的軟柿子,在資源爭奪戰中自然成為被“捏”的對象。
那么相關部門應當如何做呢?
首先,重新規劃選址。相關部門應和村民充分協商,尊重民意,將垃圾處理場設立在遠離村莊、水源地和主要交通線路的地方,這樣可以將污染和負面影響盡可能控制到最小程度。此外,對受垃圾處理場影響最大的村民群體進行補償,以消除他們的不滿,維護社會穩定。
其次,探索農村垃圾處理的有效模式。現在村莊內部衛生環境大為改觀,村委給每家每戶分發了一個垃圾桶,在每戶的房屋墻上掛著“庭院三包責任牌”,明確每戶應保證房屋周邊衛生的范圍;還在村道兩邊放置了不少較大的垃圾桶收集垃圾,并在每個村小組建了一個垃圾集中點,每個村小組雇了專人負責每天的衛生清潔工作,行政村層面還雇了專人負責村小組垃圾的轉運工作,將各村小組的垃圾運至行政村垃圾處理場。目前就在垃圾集中處理的最后一環出現問題,垃圾處理場選址隨意性較強,缺乏上級部門的指導與監督。當前不僅要重新選址,還要考慮垃圾最終的處理是由村委來完成還是讓鄉鎮或者縣政府來負責。同時建議設立科學的村莊環境評估方案,將村莊環境衛生狀況納入村兩委領導班子的考核體系之中。
最后,增加農村垃圾處理經費,保障經費有效使用。農村稅費改革以后,基層村民自治組織(村委)失去了向農民收稅費的權力,經費不足的問題暴露出來,使一些益民與惠民項目難以實施,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理論上,農村垃圾處理設施屬于公共物品,一方面,具有“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村民不用付費便可使用,同時也不影響他人對垃圾處理設施的使用;另一方面,垃圾處理設施的建立與完善對于促進村莊環境衛生的改善具有積極的意義,還具有較大的正外部性,這就導致村民與村集體缺乏激勵去投資建設這類具有“公共品”性質的村莊公益設施,因而就需要政府在農村垃圾處理設施中發揮主導作用。上級政府部門應適當增加農村垃圾處理經費,幫助相關部門建立功能完善的垃圾處理設施,從而減輕農村垃圾對民眾生產與生活造成的影響。
希望相關部門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對環境問題重視起來,保住礦山水庫山清水秀的名片,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道路,不要“吃祖宗飯,斷子孫路”,在發展的同時破壞了生態環境。在未來道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民眾全面實現小康之日,屆時庫區迎來發展農家樂與鄉村游的大好時機,為周邊村民開辟新的收入來源,帶動農民家庭收入的增加,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貢獻。
我的使命是堅決地捍衛農民的權益,但不想每次為弱勢的農民群體發聲就是歇斯底里的吶喊。希望下次見到的水庫是煥然一新的容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三農研究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