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 > 首頁 > 三農資訊

幫助農民應對農業(yè)三大風險

[ 作者:江娜  文章來源: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17-03-08 錄入:吳玲香 ]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對適度規(guī)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我覺得十分有必要。”36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沛縣胡寨鎮(zhèn)草廟村黨總支書記秦真嶺說。

隨著規(guī)模經營比例越來越大,新型職業(yè)農民的興起,搞農業(yè)越來越成為一個真正的職業(yè),也要計算投入產出比、考量風險收益率。兩會上,幾位代表分別談到了農業(yè)的風險與對策,認為應該幫助農民應對農業(yè)的三大風險。

自然風險:遭一場大旱,絕收了三分之一

我們村種當歸都有1700年歷史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禾馱鄉(xiāng)石門村黨支部書記石壽芳說起村里的中藥材種植,一臉自豪地告訴記者,現(xiàn)在村里282戶都靠種藥材富起來了。

不過,他也有犯愁的地方。村里上千年來種藥材全靠水土、氣候,他們也試過扣大棚,結果藥效打折扣了,所以現(xiàn)在為了保持最好的品性,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都是露天種植的。但這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農業(yè)面臨的第一個風險:自然風險。

去年我們村里遭了大旱,結果一下子絕收了三分之一,村里很多人一年都白干了。石壽芳說。

草廟村前幾年也遭過災,秦真嶺告訴記者,村里主要是種大棚茄子,那年的大風和冰雹把鋼架的溫室大棚都砸毀了,有些農民好幾年的積累一下子都沒了。

同樣是遭災,兩個村農民的結果卻不一樣。石門村當年只有七八戶貧困戶,財政給辦了保險,后來獲得一些賠款,其他大部分都沒有任何補償。而草廟村,當?shù)剞r委牽頭,很多年前就幫助農民辦了農業(yè)保險,后來農民從保險公司拿回了60%-70%的錢。

對抗自然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農業(yè)保險力度。但是,這些年來,農業(yè)因為風險大、收益低,農業(yè)保險一直存在種種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沈陽市會懷糧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于會懷告訴記者:一個是補助標準太低了,我們那里,一畝地全部絕產了才賠280元,種一畝地成本就得530元,所以說能不能國家拿點,咱種植農戶再拿點,把農業(yè)保險提高一下。另一個是現(xiàn)在保險品種單一,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給予補貼,我想能不能把一些特色產業(yè)、高效農業(yè),像種果樹、養(yǎng)魚等都納入國家保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要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調整部分財政救災資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險理賠標準。這一條,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市場風險:種好了頂多算豐產,賣了好價錢才叫豐收

來自市場的不確定性也是農民需要面對的一個常見風險,特別是這些年,每年都有各地的農產品爛在地里、農民哭訴求助的新聞。

現(xiàn)在農民所要面臨的市場和以前相比,風險更大。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說:對現(xiàn)在的農產品來說,本地市場不一定是你的市場,現(xiàn)在農產品都是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比如玉米,甚至都不是我們國內市場的波動,是國外的價格低沖擊了我們的玉米價格。

要降低市場風險就要延伸產業(yè)鏈。不能光靠生產,特別是農產品,現(xiàn)貨產品存不住,可以搞冷庫,搞深加工,價格不好就儲備起來,高價的時候拋出去。吳沛良建議。

農產品種好了頂多算豐產,賣出去,賣了好價錢才叫豐收。談起怎么賣,秦真嶺真是頭頭是道。一個普通的農作物品種茄子,在草廟村,愣是變得不普通起來。

栽種的時候就依靠品種、大棚技術等手段錯開上市時間,錯峰銷售;針對不同地區(qū)種不同品種,喜歡圓茄的供應圓茄,喜歡長茄的供應長茄。那么怎么能精準到區(qū)呢?村里把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管種的只管種,管賣的只管賣,凡是入社的農戶都不允許自己銷售,必須把供需信息都匯總到銷售協(xié)會來,提前預定、統(tǒng)一調度。這樣以來,合作社就有了議價權,風險也降低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fā)展新格局,這是真正讓農民增收的舉措。秦真嶺說。

技術風險:最重要的是培訓要跟上

吳沛良代表還提出了第三種風險:技術風險,比如引進一些新品種、新技術,或者是剛剛引進來還不成熟,或者是老百姓技術沒掌握好,有的失敗了,這種風險也是存在的。

這一點特別是在當前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潮流下越來越凸顯。這一方面源自農民本身素質不足,技術缺乏。農民不種玉米了,改種馬鈴薯還比較簡單,改種木耳,技術就得現(xiàn)學了。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qū)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毛丹認為,最重要的是培訓要跟上,種木耳技術要求挺高的。我們給農民專門培訓木耳種植

即使在一些已經靠技術富裕起來的地方,技術的風險也仍然存在,涉及到農民利益問題也要謹慎。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鎮(zhèn)北順村黨委書記劉天緒帶著村民在祖祖輩輩種莊稼的土地上種起了大棚蔬菜,從最早的塑料大棚,到鋼架大棚,再到現(xiàn)在的日光大棚。雖說對技術更新已經很習慣了,但去年有公司找來想讓村民幫助培育馬鈴薯原原種時,村民們還是很謹慎。后來專門跟公司簽訂了保底協(xié)議,村民才拿出少量棚試種,慢慢擴大起來。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03-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五月丁香亚洲综合499ee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阿v天堂2019国产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