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深刻把握農業農村發展新階段對三農工作的新要求,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工作主線,堅定改革發展方向,加快改革調整步伐,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農業農村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之所以能屢攀新高,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能夠因時而變、隨世而制。在實踐中,根據不斷變化的發展條件調整工作重心和方向,明確不同發展階段的工作主線,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符合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和促進“三農向好”的政策框架,并通過有效的工作措施把政策落實好。這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寶貴經驗。新形勢下,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農業農村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征。
深刻把握農業農村發展新階段,必須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和挑戰。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一方面消費者對農產品要求更高了,另一方面農產品結構調整仍相對滯后;一方面過量資源要素投入造成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巨大,已經難以為繼,另一方面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的轉型還有待加速;一方面主要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倒掛”,另一方面競爭力和綜合效益不高仍是制約農業經營的關鍵瓶頸;一方面農民增收傳統動能衰減,另一方面針對農民的改革紅利和新動能釋放需要一個過程。發展現代農業既存在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等多個突出問題,還面臨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等多個矛盾。這些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突出的是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供給側入手,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發力,從根子上解決這些矛盾問題。
深刻把握農業農村發展新階段,必須抓住當前有利機遇和條件。近些年,我們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很多積極的探索,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裕也為我們做好下一階段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尤其是隨著市場化改革和國際國內市場的深度融合,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還在迅速增加。當前,無論是普通家庭經營,還是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無論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還是正在形成潮流的“城歸”力量;無論是瞄準農村“藍海”的工商資本,還是正在釋放潛力的科技推廣創新,都是農業農村發展能夠倚重的有效載體。這些都是新的發展階段下的有利機遇和條件。認識農業農村發展新階段,既要規避不利影響,更要抓住有利機遇和條件,主動改革,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潮流。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農業農村發展新階段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在這場涵蓋范圍廣、觸及層次深的變革過程中,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把握住、把握好發展機遇,把控好、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和挑戰,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工作主線的總體要求,立足本地實際,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積極性,勇啃硬骨頭、多想好辦法,步步為營、久久為功,銳意進取、全力攻堅,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3月11日0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