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日前發布今年的1號文《關于復制推廣我省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的通知》,總結了30項可復制推廣的經驗,要求各地切實落實復制推廣工作,將之作為2017年的工作重點。30項可復制推廣的經驗中,清遠占了16項,其中一項就是“創新整合涉農專項財政資金”。
“原來祠堂門前是一片沒膝蓋的荒草,現在變成了綠茵茵的草坪、籃球場,夏天晚上村民在這乘涼、打球,很熱鬧!”說起村子的變化,清遠英德市九龍鎮塘坑村大崗村小組組長黃水英臉上總是洋溢著自豪。
大崗村的嬗變要從清遠市進行農村綜合改革、整合普惠性涉農資金說起。2016年4月,國家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市縣試點,清遠成首個地市級試點。大崗村所在的九龍鎮便是清遠市涉農資金整合試點,試水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
村民的種糧補貼交給了集體
走進大崗村,只見一排青瓦白墻,古色古香,墻上畫滿了各種宣傳畫。祠堂門前是一片綠茵茵的草坪,石桌石凳和各種健身器材分布其間。魚塘十分干凈,綠波粼粼。只有村前公告欄的照片還記憶著這個村莊的過去:荒草萋萋,土墻脫落,甚是破敗。
“以前村里沒有錢,沒人管,村前屋后臟亂差?!贝迕顸S神妹說,現在的變化得益于村民團結起來,將涉農資金整合到集體。黃神妹家里有4畝地,每年有幾百塊錢的種糧補貼,但田早就丟荒不種了,補貼用于交電費或買油鹽等生活用品。“補貼不多,也沒在種地,就交給村集體搞建設。村里有了錢,搞什么也好搞?!?/p>
“雖然整合的涉農資金數目不大,但讓村集體實起來了?!秉S水英說,2014年村里整合涉農資金,每年有11700元,3年整合了3萬多元。隨后,大崗村大搞美麗鄉村建設,村民每人集資1000元,再加上賣集體松木的20多萬元,一共投入近60萬元,投工投勞1000多人次,不僅完成了道路硬底化和村前公園建設,還完善了污水處理系統,垃圾每天有專人清理。
九龍鎮寨背村的水逕水利陂頭年久失修,滲水嚴重,影響到寨背、擔水逕、湴田村三個村小組。原來村小組沒有集體收入,想重修陂頭一直有心無力。2014年9月,寨背等三個村小組拿出整合的涉農資金6萬多元,加上政府補貼資金,不僅重修了陂頭,還修建了七八百米的“三面光”水渠,解決了365畝農田的灌溉問題。
村與村的“攀比”激發積極性
2014年5月,九龍鎮寨背村整合涉農資金,僅12天,全村10個村小組就全面完成資金整合工作,也是九龍鎮第一個100%完成涉農資金整合的行政村?!罢仙孓r資金,組織建設是關鍵。”寨背村支書陳鳳仙說,黨支部沒有下移、村民理事會沒成立前,干部和村民間溝通難;后來寨背村下移成立了9個黨支部,成立了10個村民理事會,“溝通的橋梁多了。另外,除了黨員和理事會成員,我們還發動村里的能人,他們更有說服力”。
“村和村之間有競爭‘攀比’心態,利用這種心態激發村民積極性?!本琵堟傓r業辦主任彭卓威介紹,九龍鎮最初以楓木村的老鴉山村小組、塘坑村的活石水村小組作為涉農資金整合、建設美麗鄉村的典型,組織其他村組干部和村民去參觀。“同屬一個行政村,憑什么活石水搞那么好?我們也可以的!所以大家都愿意把補貼拿出來。團結起來搞什么都能搞好?!碧量哟宓拇髰彺逍〗M村民黃伙榮說。
基層自治下移實現自我監督
涉農資金整合后,如何使用、監管成了另一課題。陳鳳仙說,村小組使用涉農資金時,首先要立項說明,召開村民或戶代表大會通過,再由村民理事會向村委提出申請審批,公開項目合同、投資預算、開支等信息。村務監督委員會也會定期對涉農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查詢監督,“盡量使用轉賬方式,避免現金”?!霸谪攧帐褂蒙?,要避免只有一兩個人簽名?!迸碜客f,村民理事會少則三人,多有七八人,一個人往往代表村里宗祠不同房的利益,所以要求至少有3-5名村民理事會成員簽名,“讓他們都有知情權”。
“實際上,基層自治下移后,村民理事會有著天然的自我監督體系?!鼻暹h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辦主任魯小鵬說,自然村是熟人社會,具有天然的監督能力。涉農資金整合需要每個村民自愿同意簽字,使用情況也都在祠堂公示,每一分錢用在哪都會有說明。“對著列祖列宗,誰敢造假?有敬畏的。”
涉農資金整合令1+1>2
“整合涉農資金不僅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更激發了鄉村建設的內生力量?!蹦暇┺r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周應恒說,以往涉農資金涉及多部門,往往各自為政,無效投資很多。清遠市不僅整合非普惠性涉農資金,還整合普惠性涉農資金,小錢大用,實現了效益1+1>2,更調動了村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不再是‘長官意識’決定村民干什么,而是村民自己做主干什么?!?/p>
“補貼直補給農民是為了防止資金被挪用,但清遠通過自治架構下移有效解決了整合后的監管問題。”周應恒說,行政村下轄區域往往很大,自然村之間距離遠,村民沒有利益關聯,信息傳播不暢通;現在村民自治下移到自然村,自然村是熟人社會,信息能夠有效傳播,比村務信息公開更有效,實現了自我監督。
去年8月,受農業部委托,周應恒率評估組到清遠開展農村改革試驗區中期評估工作。他認為,清遠通過“三個重心下移”、“三個整合”有效地把各種社會關系如老師、退伍軍人、鄉賢能人等組織起來,實現村莊的有效治理、有效建設,“調動農民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這是清遠農綜改最大的成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農村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