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近幾年,國家一直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一項重要工程。2019年3月,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解讀《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0年)》時再次強調,每年要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以上。這些“綠領精英”們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正在改變著公眾對農民形象的傳統認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那么,我國從事農業產業人員的現狀如何?新型職業農民有何特點?其他國家又是如何培育職業農民的呢?
一、我國農業從業人員現狀如何
我國目前農業從業人員也有老齡化的趨勢。1996年時,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占農業從業人員的大體比重是8%;到了2016年,這一比重達到了22%。
從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來看,大專及以上的農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很低,只有0.9%,小學文化程度的占比約37.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約48.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比約6.6%,文盲約占6.5%。
從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數據來看,我國小農戶的勞動生產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4%,僅僅是歐美發達國家的2%,很難在大宗農產品的生產上獲得競爭優勢。所以我們要加快推進農民的職業化進程,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要盡快地從傳統農民、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使他們成為提升小農戶、帶動小農戶的有生力量。
二、新型職業農民有何特點
職業新農民必須要有三個特點:情懷、能力和尊嚴。
第一,要有情懷,要熱愛農業、熱愛農村,愿意把農業事業作為自己的追求,這一點非常重要。情懷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興趣,很多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回鄉去創業,承包大量的土地搞規模經營、做特產養殖等等。我想,實際上商機是一方面,情懷是他們回鄉創業的基礎。
第二,要有能力、有文化、有技術、會經營。我們專門做過研究,高中畢業生接納新知識的能力要比初中畢業生高得多,所以我們講要有文化,才能懂技術,才能會經營。有些人說我沒有上過學,我經營頭腦一樣可以的,但至少是不規范的,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市場的意識。
第三,要有尊嚴。從2018年起,我國在每年的秋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什么設這么一個節日?就是要讓中國的農民有尊嚴,有幸福感,有獲得感。我做過幾年中法學院的院長,我覺得法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農民了,政府對他們那么好。實際上發達國家的農民是一個社會向往的職業,是大家都愿意去做的職業。當然,即使你想做農民,你也做不了,因為你沒有那么多土地,沒有那么多資源。
我們來看日本的一個案例:日本的自立農戶一年的家庭收入,如果換算成人民幣,是49.7萬元,其中農業的收入大概是41.4萬元??梢?,其家庭收入是以農業收入為主的。那么,除了農民以外,日本非農民的一般居民家庭收入是多少呢?33.8萬元。明顯低于專業農戶、自立農戶每年的收入,當然日本每年還有大量的非農業人口轉移到農業領域來。
三、其他國家如何培育職業農民
世界上其他國家培育職業農民的做法,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模式。
一是東亞模式。東亞模式就是超小型的農戶加農協,比如日本、韓國,還有我國的臺灣地區。最典型的是日本。典型的做法就是國家來統籌規劃農民的教育培訓,農業和教育部門分工協作,農協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主導的作用。日本在1947年時就出臺了《學校教育法》,規定將舊制的農業學校改制為新制的農業高中。也就是說,日本的高中教育里,有相當大比例的是農業高中的教育。高中畢業后就直接獲得了從事農業的資格,如果想進一步提升,還有后續的職業農民的繼續教育體系。日本的都、道、府都有一些農業大學,另外還有專門培訓農民的一些短訓班等,還在1947年出臺的《農業合作社法》里規定,農業高中培養出來的農業專業的實用人才就是農業合作社的骨干。日本通過大量的立法來把農業職業化的教育固化到基礎教育里,同時又有一套完整、完善的職業農民繼續教育體系。所以,日本農民的素質也是挺高的。
二是北美模式。超大型農場主加私營企業為主的農民職業化模式,代表國家是美國和加拿大。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科研、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農民培育體系。以美國為例。美國主要是靠政府推動贈地大學來做農民職業教育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1862年和1890年,美國分別出臺了兩部《贈地法案》,規定所有的州根據州里擁有的國會議員數量,政府給每一個國會議員3萬英畝的土地,議員來經營,用土地的收入來支持一所大學,這就是贈地大學。美國的很多大學,包括馬里蘭大學、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都是贈地大學。一些增地大學最優勢的學科就是農學。因為它有一個天然的職責,法律給它界定的職責,去培養農業方面的人才。比如康奈爾大學,要為紐約州培養農業技術推廣人才以及職業新農民,或者進行農民的職業培訓、職業教育。
三是西歐模式,主要代表國家是英國、德國和法國。典型的做法是政府把農業證書制度與農民考核相結合,農民接受相關農業教育培訓后,需要通過相應的考試才能獲得證書,取得從事對應農業生產活動的資格。最典型的是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對農業、對農民教育最重視的國家。2018年法國政府給農業的財政預算里將近三分之一的比重用在了農民教育上。持續多年的農民教育培訓,使得法國構建了一個非常完整、系統的農民職業教育體系,所以法國的農民接受職業教育的比重是世界上最高的。法國高等農業教育的學生的數量也在過去的40年間翻了三倍多,并且生源越來越多樣化,在法國做農業是不缺人的。法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農民要持證上崗,而且農民幾乎每年都要接受培訓。法國的浪漫,法國的優雅的酒莊,實際上在其背后,它的農民是很拼的。
三種不同的農民職業教育模式,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經驗:一是這些國家普遍重視農民教育培訓的立法。把農民教育培訓的管理機構、實施主體、運行機制,包括經費的來源做了一個明確立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現在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無論是中央立法,全國人大的立法,還是地方立法,也都在不斷地向職業農民的培養、培訓方面傾斜。二是普遍地保障農民教育培訓投入充足。三是普遍重視農業經營資格的準入。也就是說,不是誰都可以從事農業的,在法國,農民一定要拿到證書持證上崗,包括北美、歐洲、日本,實際上都有資格準入。目前我國也在推資格準入,相對來說還不是那么普遍。四是普遍重視農業后繼有人的問題。我們現在也要從各個渠道來發掘新型職業農民。
從智慧農業到特色種養植,從農機服務到鄉村旅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在農產業中找到了自己的創富之路。在河南,“全國種糧大戶”趙保獻創辦的許昌保獻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無人植保機、糧食烘干機等設備,社員138人,每年累計作業面積近10萬畝。在廣東,返鄉創業農民劉根,在體型短小、長相呆萌的巴馬香豬身上找到了商機,高質量養殖加互聯網銷售,已經年入百萬元的他,正在成為家鄉脫貧致富帶頭人。在浙江,已經有104位新型職業農民獲得高級畜牧師、高級農藝師、高級獸醫師等高級職稱。從經濟收益到社會認同,新型職業農民已經讓“農民”不再只是一個身份,而成為一種職業選擇。未來,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如何發力?又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創業模式呢?
四、新型職業農民擁有怎樣的發展機遇
1.智慧農業
未來中國的大農業應該怎么發展?我想有兩個最典型的路徑,其中一個就是智慧農業,甚至是人工智能農業。比如黑龍江農墾,通過互聯網、物流網來實現對整個耕地的土壤、水情、風力等的操控,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現代化。還有植物工廠,未來可能在相當程度上會成為農產品供應的一種新模式。什么叫植物工廠?就是我不再需要大量的耕地,像蓋樓一樣,在這樓里可以種各種各樣的農作物,通過營養液、培養基或土壤,一層層累起來,以工廠的形式來進行農業生產?,F在我們幾乎可以控制植物工廠的生產,比如一種葉菜,它的生長只需要某一個波段的光,直接用這一波段的光來照它就可以了。而且這樣生產出來的蔬菜是綠色的、有機的,因為完全沒有農藥,也不用化肥。這種植物工廠目前在國內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在設計,農科院的東門有一個很大的溫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在做這種東西。實驗室里的智慧廚房,把你的一些個人信息輸入以后,它就能告訴你應該吃哪種蔬菜、要和哪種蔬菜搭配,然后它就自動采摘,給你炒好了。未來智慧農業所帶給大家的,是一種生存方式的革新。
陽臺農業未來也是智慧農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大家追求什么?追求吃得安全。怎么樣才能吃得安全?自己種最安全。怎么種?在陽臺上就可以實現。針對不同城市的氣候特點,規劃設計好這個月適合種什么種子,種到幾月份,然后再換其他的種子。一戶家庭通過在陽臺上種蔬菜,基本上可以滿足日常的家庭蔬菜供給,同時還收獲了其他東西,比如生態、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科普——小孩子可以看看植物是怎樣一點點長起來的。這就是農業多功能性的體現,是未來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也是鄉村振興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業方向。
2.鄉村的社會化服務
江蘇昆山有很多特色民宿,把鄉村旅游做到了一個極致,就是鄉村社會化服務的優秀樣板。比如周莊地區,由村集體把農民或者漁民長期閑置的房子租過來,重新裝修,由于它的位置是在村里,旁邊就是小橋、流水,游客就可以親身體驗到當地的傳統和風土人情。所以未來的民宿,比如特色民宿,應該是鄉村振興過程中,尤其在城鄉接合部、大城市周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
實際上,未來整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相關的各個環節,都蘊含著無限的創新和創業的機會。那么,小農經濟在什么條件下可以實現現代化呢?在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前提下,可以實現現代化。也就是說農戶適當的土地規模經營,涉及到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從技術指導到生產資料,到種子購買,到最終的收獲,都由社會化來提供。這樣既降低了大規模農戶的成本,還帶動了整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各個鏈條的發展。我認識一個人,他搞了一個突突農機,自己建了一個電商平臺,別人到他的平臺上來注冊,一到收獲的時候,誰家說我今天需要收割,在平臺上直接叫一個突突拖拉機來就給他收割了。對用戶來說,自己只需付一畝地一百多塊錢,成本很低,而且不需要自己去買大型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所以,與小農經濟對應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是小農現代化的根本出路,我們要大力發展面對小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對于中部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更是這樣。
3.四種創業模式
面對鄉村振興,農民該如何創業呢?我們總結了四種創業模式。
一是平臺服務助推模式。政府搭臺、市場引領、農民參與、企業幫扶。政府實際上要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經濟學里講政府什么都不要管,市場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驗證明,一個有為的政府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需要政府搭臺來唱這出戲。
二是青山綠水支撐模式。強調生態保護基礎上的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本質上就是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再也不能把我們的青山綠水污染掉、浪費掉了。我們過去的發展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如果保不住青山綠水,連人都會保不住,哪來的金山銀山?所以環境、生態是第一位的。
三是賢才能人的引領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一些發展比較好的典型村落,基本上都有很好的帶頭人,賢才能人是發展的根本。
四是龍頭企業帶動模式。現在我國國家級、省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幾千家,這幾千家龍頭企業,確實在引領鄉村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龍頭企業要把利讓給老百姓,把利讓給鄉村,讓給合作社,讓給普通的農民,這就是龍頭企業的帶動模式。
最后,給創新、創業的農民五句口訣,希望對他們創新、創業有用:一是邊干邊學,打工積累經驗,返鄉做賢才。很多在農村的青年人,一定要到城市里看一看,積累一點經驗,然后返鄉做賢才。二是學文件,把握政策導向,選準創業點。三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立足當地特色,念好山海經。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要知道怎么吃才行。四是勤動腦,線上線下聯動,抓住好機遇。五是傳幫帶,村民同舟共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農業經濟與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本文為作者在《中國經濟大講堂》的演講,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0年第1期,此為原稿,與書刊有出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