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小農戶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小農戶現代化改造是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和歷史必然。社會化是小農戶現代化改造的必然途徑;社會化服務規模化是小農戶現代化改造的抓手。在鄉村振興進程中,要以解決小農戶的問題為核心,把小農戶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對象,充分發揮他們的核心主體作用。

關鍵詞: 小農戶;社會化服務;鄉村振興;現代化

一、背景與回顧

“我國目前有2.6億農戶,6億多人生活在農村,其中2.3億戶是承包農戶”。 盡管這一數字在不斷減少,但小農戶家庭經營將是我國鄉村振興進程中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今年2月21日,中辦國辦聯合發文,要求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表明中央對小農戶的現代化發展問題高度重視,推進小農戶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之舉。

當前世界各國對小農戶并沒有統一的概念和劃分標準。世界銀行將土地經營規模在30畝以下的農戶界定為小農戶。 但是國際上對世界銀行這一小農戶標準并不完全接受。因為全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擁有的土地質量、數量并不相同,而且小農戶不一定只耕種土地,還有養雞、養豬、養魚以及從事其他產業的小農戶,并不是用土地規模可以界定的。我國小農戶是指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規模小、半自給、兼業化、非法人的農業經營主體。

學界有關小農戶的理論研究并不多,一般把“小農戶”和“小農”混在一起。根據農業經濟活動主要與自然過程結合的本質特征,世界農業“可以劃分為三種經營類型:大農場農業、小農場農業和小農戶農業。”  “小農戶”是小規模經營群體 ,是“在特定資源稟賦下以家庭為單位、集生產與消費一體的農業微觀主體” 。當前“農民生產、生活、交往都被卷入‘社會化’大分工網絡,屬于‘社會化小農’。” 葉敬忠等認為“小農戶”是“小農”的“量的規定性”的獨立反映,是可進行獨立核算的合成單元。 分散的小農戶承擔著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他們“往往處于供應鏈上游,被邊緣化,絕大部分的農產品價值被供應鏈中的其他經營主體所占有”。 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對接,必須“遵循結構主義范式,全面推進產權制度、生產耕作制度、交易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等與小農戶經營相關的制度創新。”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應通過組織化路徑,需要提供包括生產性服務、經營性服務和金融性服務在內的現代農業服務。” 孔祥智 、陳錫文 等提出了用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主張。要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就要強化以小農戶生產經營增收為導向的社會型政策,促進小農戶深入參與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來。 

小農戶現代化改造就是通過提升小農戶主體現代化適應能力,使其成為適應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經營主體的過程。鄉村振興時代小農戶必須實現現代化轉型搭上現代農業的時代快車。其路徑首先是通過小農戶主體身份的社會化改造,成為現代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中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其次要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分享現代農業分工的紅利,取得內涵式規模化支持,進而實現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二、小農戶現代化改造是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和歷史必然 

中國是小農戶大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小農戶發展、分化、轉型的歷史。縱觀世界各國,小農戶在提高農民收入、提供就業機會、確保食物安全和維護農業多功能性方面意義重大。 

(一)小農戶現代化改造的現實需要

現代化的社會必須有現代化的主體。傳統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存在著固有的矛盾,即:外部大生產大市場環境與自我生產能力弱小的矛盾;小農戶需求的無限擴張與滿足需求的能力有限的矛盾;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與集體行動能力不強的矛盾等。因而當前小農戶在鄉村振興進程中面臨三大突出問題:一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過程中,小農戶面臨發展權利不充分的問題;二是在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進程中,小農戶面臨發展機會不充分的問題;三是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小農戶面臨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不充分的問題。” 吳敬璉認為,“農產品的生產在空間上是分散的,在時間上帶有季節性特點;相反,市場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在空間上是集中的,而在時間上卻帶有持續進行的特點;”特別是目前我國小農戶的經營規模小,單個小農戶只能提供市場有限的農產品數量,“小農戶的供給和大市場的需要之間就存在很大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但是,小農戶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問題。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就必須加速推進小農戶的現代化轉型。 

(二)現代化是小農戶在鄉村振興中的發展趨勢

在鄉村振興中只有解決好小農戶的現代化問題,小農戶才能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因此,新時代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銜接、與大市場銜接、與產業鏈銜接、與社會組織銜接、與龍頭企業銜接以及與城鎮化銜接等諸多問題,是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課題。 

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家認為,小農戶經濟普遍阻礙資本主義和工業發展,只能是封建、專制的經濟和社會基礎。但20世紀的革命實踐表明,中國小農戶顯示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從小農戶的現代發展趨勢來看,小農戶不再是過去自給自足的個體單位,也不可能自給自足地生存和發展。事實證明,現代小農戶已經不是傳統自給自足的兼業小農,而是專業化的商品生產者。 盡管當今小農戶經營規模仍然小,但他們已被越來越深地卷入到現代化社會體系之中,在現代社會里,小農戶的開放與現代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由“鄉村中國”轉型到“城市中國”的需要。我國當前的鄉村振興戰略,并不是要再回到“鄉村中國”,而是要構建適應現代“城市中國”的鄉村。因此,小農戶追趕上現代化的步伐并實現自身的現代化轉型,是中國鄉村振興中小農戶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社會化:小農戶現代化改造的必然途徑

克服小農戶的小必須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首先要使小農戶通過社會化與外界聯合或融合發展,成為現代化大網絡上的一個節點,改變自身封閉孤立的生產組織方式,成為現代社會的功能主體。 

(一)社會化是小農戶現代化轉型的前提

小農戶社會化是破除小農戶的封閉和弱小,使小農戶的生產、消費、生活均融入大社會的過程。小農戶以家戶為單位,其活動的空間半徑不大容易造成自我封閉。社會化是個體融入集體適應社會的過程,它是人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小農戶社會化就是小農戶的個體方式、價值觀念、業態價值融入農業大社會的過程。在當前的現代化進程中,小農戶顯露出了諸多的缺陷,只有進入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大市場,小農戶才能走進現代化的大家庭。小農戶社會化不僅是必要的,更是必然的,是小農戶不斷自我發展和創新中對現代社會做出的反應。 

舒爾茨認為,傳統農業社會化改造的關鍵是引入現代要素。 小農戶的現代化改造也是如此。長期以來,我國在關于規模經濟的探討中,主要是重視小農戶自身壯大規模,擴大生產來實現規模化,往往關注如何實現“外部規模經濟”,重視支持規模較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才是現代化的希望,卻相對忽視了小農戶的社會化改造,忽視如何通過小農戶的內涵發展、轉型或對接現代農業借勢實現內涵式規模化的問題。當前,我們要重視引導小農戶社會化,在社會化的基礎支持小農戶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靠攏,并推進小農戶社會化的組織創新,使小農戶成為新型主體和形成新業態。

(二)小農戶社會化的意義

小農戶社會化通過小農戶對外界生產與市場的接受,成為能夠適應現代生產和市場的社會主體,適應社會并且融入社會,成為具有社會獨特功能的社會主體。小農戶社會化的意義在于:

1.強化小農戶的現代化能力。小農戶產生于小生產的傳統社會,一直在比較封閉的鄉村生長,小農戶這種小規模經營方式和隔離的環境,使其發展處于傳統循環而缺少了現代性的環境之中,缺少現代性的小農戶就會對現代的農業生產和市場社會產生不適應感。通過社會化把現代社會的文化、規則輸入小農戶,小農戶接受現代化熏陶后自身的現代性也會相應提升,這是小農戶對接現代化的重要前提。

2.強化小農戶的網絡化支持。小農戶社會化可以最終突破自身的封閉,從傳統的小圈子進入現代的大社會,這樣小農戶就與外界產生交往成為了現代社會網絡中的一員,在社會上能夠得到網絡的支持而不再單獨是一個封閉的主體。社會化強化了小農戶的網絡鏈接使小農戶能夠突破自身的封閉循環進入大市場,從而增強小農戶的市場競爭能力。

3.保障小農戶社會化生存。小農戶最大的弱點是抵御風險的能力弱,單打獨斗缺乏社會保障。當前,我國小農戶的成員一旦失業或遇到較大的自然風險,或遇到各種病痛變故的風險,小農戶就會變得傾家蕩產,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很弱。但在城市和單位居民可以通過購買社會保險,使其養老、失業、生育、工傷等的風險均由社會承擔。因此,小農戶需要社會化,需要國家或社會提供公共性的社會保障,使小農戶能夠得到公民社會應有的醫療、養老等保障支持,提升小農戶的社會化生存能力。

(三)小農戶社會化的依托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在小農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規模大,緊密對接市場,是農村出現的新的生產模式,代表著農業的新生產力,是帶領小農戶走市場的重要力量。首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具有相同的出身,它是小農戶適應現代農要求而發展起來的,是小農戶的不同生產經營的組合,小農戶通過組合轉型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而成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組織。其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產業化帶農惠農的主要力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等不同方式,帶動小農戶的社會化生產經營,幫助小農戶闖市場,形成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的多種力量。再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小農戶社會化的載體,他可以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等方式,與小農戶組成生產經營的聯合形式,延長小農戶生產經營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利益鏈,引導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最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小農戶資源社會化的載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吸納小農戶的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入股,采用農民負盈不負虧的分配機制,帶領小農戶統一生產、統一營銷,互通信息共享技術,共同創造品牌,為小農戶的融資提供擔保,形成與小農戶互贏互利的利益共同體。因此,小農戶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實現自身的聯合、聯營、轉型發展,加快社會化進程。一方面,引導小農戶轉型升級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現代化規模經營;另一方面,要通過合作和帶動,增強小農戶的現代化生產能力和市場經營能力,彌補小農戶規模小能力弱的缺陷,引導和帶動小農戶社會化。

四、社會化服務規模化: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橋梁

小是小農戶的優勢,也是它的弱勢。因為小沒有能力影響市場因而市場競爭力弱,因為小許多事情成本高辦不成。因而小農戶必須打破封閉的家庭社會單元模式,利用社會化服務實現規模化,把自己融入大社會和大市場之中分享現代化的成果。 

(一)小農戶通過社會化服務分享社會分工紅利

社會化服務規模化是社會化分工理論的創造性應用,小農戶接受社會化服務,通過購買社會分工的專業化、社會化低成本產品或勞務,是以“外包”促進農業分工。使分散的小農戶因為購買專業化規模化社會服務而連接現代化技術和生產,從內涵上實現了規模化和現代化。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為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而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的各種專業化服務。在農業現代發展的理論研究中,我們曾經把“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與“農地規模經營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作為經典,一度將土地規模作為經營規模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農業規模存在“內在規模”與“外在規模”,農業主體規模擴張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另一種形式就是通過社會化服務得到規模化的效益。如隨著小微型農業機械的問世,丘陵地區、偏遠山區的小塊耕地也可以進行機械化耕作了,現在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由于社會化服務的不斷推進,都普遍使小塊土地實現了機械化和規模化,不少地方通過衛星導航和互聯網服務進行信息化的田間管理,從而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規模經營概念,打破了小農戶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判斷。” 因為如農業機械化,不可能每一個農戶都去購買農機,不可能每家每戶去對接市場,必須要有一個社會化服務組織成為鏈條,鏈接加工、鏈接市場。在我國,由于耕地規模的硬約束,實現小農戶的規模化就必須“用擴大社會化服務規模來提高農業技術裝備規模和信息化水平,可以彌補耕地規模的先天局限性,促進小農戶裝備現代化與經營集約化,”無疑是實現小農戶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二)社會化服務規模化是小農戶現代化的通道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小農戶融入現代社會,成為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途徑。單個的小農戶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在許多生產和經營中成本高。根據委托-代理理論,社會化服務中小農戶通過購買社會服務,把自己的某些部分勞務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的提供者,雙方之間形成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因而利用規模化的公司實現了自身的規模化,提高了勞動效率,從而小農戶不再小,反而更加顯示出自身的優勢。社會化服務對小農戶規模化功能是多方面的:

1.連接溝通小農戶與現代化。社會化服務可以通過社會化服務的買賣,把分散的小農戶連在一起,使分散的小農戶可以集聚起來。如劉某是小農戶,劉某種的柑橘委托給銷售協會代為銷售,銷售完了付給協會代理費,通過購買銷售這一社會化服務劉某就不是一個小農戶在銷售,而是一個大公司在做銷售,既有市場議價能力,又可以通過規模化運輸節省物流成本,而劉某只要負責柑橘生產就可以了。這樣,小農戶劉某通過銷售協會也似乎和其他的小農戶連起來成為了一個聯合體,與外面的銷售市場聯通了。

2.促進小農戶集聚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是服務主體利用自身的優勢提供的規模化服務,因此,相對于某個小農戶而言,規模是很小的,但是整個服務是規模較大的,而小農戶通過社會化服務也享受集聚化大規模的紅利,而不是小農戶自己的成本。如小農戶劉某只有5畝地,自己沒有收割機,準備把自己的5畝地承包給李某收割,李某除了承包劉某的5畝地外,還承包了張某的13畝,陳某的16畝地收割,這樣一來,李某的收割地共計就達到了34畝,小農戶劉某、張某和陳某通過購買李某的社會化服務也融入了規模化經營而享受到規模化的收割效益,擺脫了規模小的弱勢,從而對接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生產。

3.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效率。社會化服務通過規模化服務,降低了服務成本,節約了社會資源提高了效率。如小農戶劉某家里總共只有5畝水田,如果劉某花錢買頭耕牛耕地,買個收割機收割,肯定不劃算,因為成本太高,農具閑置多沒有效益。因此,劉某通過租用張某的耕牛耕地,租用李某的收割機收割,劉某就只需支付租金就可以了,因而可以省下買牛的花費和買收割機的花費。而張某喂養的一條牛通過開展社會化服務,就可以租給劉某、李某、王某耕地,降低了他們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他們的生產效率。                                                                                   

(三)如何加強對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

社會化服務作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橋梁,是鄉村振興中引導小農戶現代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加強對小農戶的現代化服務,必須從組織培養、平臺構建、機制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著力。

1.完善小農戶社會化服務的組織。為小農戶提供完善的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從傳統的小規模經營形式引入現代化大生產,才能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對接。 要加大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力度,大力培育各類公共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社會類服務組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形成公共社會化服務組織與社會類服務組織多元協作的組織體系。一方面,要鼓勵一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形成多形式、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另一方面,要創新社會化服務組織形式,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小農戶”組織,如“公司+小農戶”“合作社+小農戶”“基地+小農戶”等組織形式。

2.夯實小農戶社會化服務的各類平臺。社會化服務需要平臺支撐,要以2.3億戶小農戶的需求為出發點,因地制宜搭建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平臺。其一是夯實技術服務平臺。要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激勵經營性服務組織,鼓勵兩者融合發展共創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臺。其二打造營銷服務平臺。推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社對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鼓勵小農戶開展網絡購銷對接。其三是完善物流服務平臺。支持建設面向小農戶的農產品貯藏保鮮設施、田頭市場、批發市場等,加快建設農產品冷鏈運輸、物流網絡體系,建立產銷密切銜接、長期穩定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其四是創新信息服務平臺。加快農業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服務,推廣小農戶適用的手機、互聯網信息服務,把小農戶納入信息化服務網絡。

3.創新小農戶社會化服務的機制。加大政府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力度,完善社會組織提供社會化服務方式,創新小農戶公益性社會化服務與經營性社會服務綜合機制。一是要創新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機制,發展單環節托管、多環節托管、關鍵環節綜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種托管服務;二是要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豐富供給內容,優化供給服務,完善政府生態農業技術培訓、農產品質量檢測認證、合作社經營管理、農業品牌設計、物流倉儲、新農人網絡建設等服務供給。此外,激勵社會組織加大生產服務與生活服務的供給創新,建立多元、多層次的社會化服務機制。 

 4.培育小農戶社會化服務人才隊伍。加大農村社會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其為小農戶服務的意識、提升能力,完善社會化服務人才開發的激勵機制;鼓勵開展返鄉青年、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社區工作者、返鄉農民工服務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試點,努力提高小農戶服務人才的待遇和社會保障。

五、思考與結論

奧爾森在《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論證,“小規模組織由于凝聚力更大,組織費用更小等原因,比大規模組織更易于形成統一的決策,使集體行動更有效率。” 小農戶是中國農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主體,他們的存在在我國具有長期性。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和方向,但改變分散的、粗放的經營方式,是需要時間和條件的,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中國人口大國的現實即使實現了全面現代化達到80%的城鎮化,還有20%的農業人口,也就是近3億人,按照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人均6畝耕地,這就決定了小農戶在相當長歷史時期的必然存在。 中國農村的全面小康,必須看小農戶是否小康。在中國鄉村振興中,要把小農戶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對象,只有小農戶得到振興,中國鄉村才能振興。

[作者陸福興,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員。長沙 410003]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學刊》2019年3期 (此為原稿,刊發時有修改)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亚洲 | 亚洲精品电影05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