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鄉關系是費孝通一生的研究課題。闡述了費孝通城鄉關系研究的歷程、觀點,認為先生立足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富民為主旨,從農村到小城鎮再到區域發展,反映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的特征,皆以城鄉關系為主線,農工相輔、城鄉融合是時代的主旋律,這對當今下仍有重要的啟示。當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城鎮己成潮流,追溯其最早的理論支持者應為費孝通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費孝通就致力于城鄉關系研究,不同時期的文章反映了他不同的城鄉關系思想,回顧費孝通的城鄉關系思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費孝通城鄉關系的思想進行梳理和評述。
一、費孝通城鄉關系思想的歷史脈絡
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首先提到小城鎮對周邊鄉村的影響,他認為小鄉村的發展依賴于周邊城鎮的供給。他在對震澤鎮周邊農村調研時候,發現農民購買商品可以直接在外部市場購買,也可以通過中間商直接運輸到農村,這些中間商有小販、零售店和航船。特別是輪船,它是連接城市和鄉村的紐帶。城鎮是農村與外界交流的中心,航船是連接城鄉的紐帶,農民通過中間商購買城市工業產品,同時將農產品賣給他們。當時先生所描述的村莊所依托的鎮,便是震澤鎮,在城鎮和農村之間的貿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費孝通先生在《云南三村》提到街子是農村主要的貿易機構。他在對祿村調研時候,發現大部分農村都是依靠農田生存,職業分化很簡單,偶爾依靠他的副業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先生提到的街子是發生買賣的貿易場所,每個街子,每隔一段時間會開市一次,但是它區別于店鋪,它是間斷的,又區別于小販,不是流動性的,它出現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流動的街子往往比固定商鋪的客源豐富很多。所以在鄉村不容易發展起來城鎮,貿易結構以街子為中心。街子間販貨的資本要求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去販運貨物,因而成為祿村人的副業。
費孝通先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才提出發展鄉村的工業,改造鄉村,即先生在《鄉土重建》中提出的重建鄉土,在人多地少的農村,發展副業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副產品相輔相成。在《鄉土重建》中先生就城鄉關系相成還是相克進行了論述,他認為只有城鄉資源雙向流動,才能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城鄉互動中,都市對鄉村進行了雙重反哺:都市消費了鄉村剩余的農產品,客觀上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資金;都市的工業制造品反哺給了農村,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附加值。城鄉相成論認為,城鄉的發展在于城市這個引擎,城市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的經濟。隨著西方產品的進入和大都市的發展,中國傳統手工業受到沖擊,地租、高利貸等現象逐漸出現。原來城鄉資源的雙向流動被農村的單向輸出所取代,而城市中的西方產品沒有流入農村,直接流入城鎮被地主消費,而農村人則被無法消費。鄉村供奉著城市,城市克著農村,鄉村沒有城市是件幸事,而城市離不開農村。西洋產品農村人沒有享受到,但是城鎮人用于換洋貨的土產卻是全部由農村供奉著的。
費孝通先生在《中國鄉紳:城鄉關系文集》中分析了城鄉關系如何走向對立。費老提到了街子與集市、鎮與城的關系,他認為:士紳階層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中起到了重要的經濟作用。在城寨里,有收租、放高利貸的階層,還有一些主要為城里人生產商品的工匠,而城市交換是以農村為基礎的,這是一種剝削的城鄉關系。通商口岸的出現,加劇了剝削的城鄉關系。紳士們不知道,一旦農村工業蕭條,他們的生命就會失去源泉。他們悠閑地消費西方產品,過度剝削農民,這將動搖他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農村不僅遭受了經濟損失,還流失了大量人才。不合理的教育體系未能使中國走上道路現代化,但它讓小康家庭的孩子流入城市,但城市并不能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費老提出了重建農村工業,吸引紳士回鄉。
費孝通先生在《小城鎮·大問題》中,分析了大城市與小城鎮的關系,他從具體的小城鎮入手,認為要對不同的小城鎮進行分類,他將城鎮與鄉村的關系比喻成細胞核與細胞質,相輔相成,結合成一個細胞體。小城鎮作為各類商品的匯集地,其商品的流通程度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密切聯系,相互影響。費老十分注重農民的管理和市民化問題。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著農民進城。然而,農民融入城市的問題依然存在,如何安置農民工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設計。費孝通提出了小城鎮模式的概念,這是小城鎮研究的新的突破點,為區域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費孝通城鄉關系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集鎮在城鄉中的功能和地位
1982年以后,費孝通的研究領域擴大到城鎮,稱其為城鄉的結合部,是城鄉生產要素集散地,促進了城鄉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了小城鎮自身的發展,同時帶動周邊農村的新發展。小城鎮是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如果國家只發展大中城市,不重視小城鎮的發展,農村的發展就沒有立足之地。人們把這片既滋潤著小城鎮又接受小城鎮反哺的鄉村取名叫“鄉腳”。每個小城鎮的“鄉腳”是以同心不同半徑的圓所構成,“鄉腳”的大小決定了小城鎮的發展層次及其對農村發展的輻射作用。由于客觀條件不同,發展小城鎮要“因地制宜,不同模式”,后來又增加了“隨勢應變,不失時機”的動態思想。先生認為,在發展小城鎮的時候,既要強調各種模式的特色,又不能忽視共同的發展基礎和共同目標。小城鎮發展了農村經濟,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提出了“離土不離鄉”“離鄉不背井”的兩條路徑,成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蓄水池。費老認為,中國應該走富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小城鎮——農村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大中城市無法吸納全部的農民,小城鎮在城鄉關系中起到樞紐的作用,農民可以就地城鎮化,人民的生活離不開小城鎮,同時發展小城鎮需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補足后勁。形成以小城鎮為主,大中城市為輔的城鎮化之路。
(二)相成相克的城鄉關系
費孝通認為都市在城鄉關系中有著重要地位,它不僅為鄉村提供了工業制造品,同時吸納了鄉村中剩余農產品,使剩余的農產品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實現,都市成了鄉村的大市場,市場越大,糧食的價值越能實現最大化。從城鄉相克論出發,先生研究發現,在歷史上中國都市的發展其實并沒有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相反都市興起和鄉村衰落在近百年來像是一件事的兩面。先生以抗戰時中國經濟為例,發現城鄉的關聯度越低,農村經濟卻獲得了發展,佐證了城鄉相克理論。費老一生志在富民。從微觀的農村出發到小城鎮大中城市再到宏觀的區域的研究,使費老萌發了全國一盤棋的思想。中國工業的發展是在農業繁榮的基礎上,走的是農工相輔,城鄉一體化的道路。在20世紀30年代,進入開弦弓村進行實地調查,農民自己辦工業引起了費老的關注。在《江村經濟》一文中指出中國農村存在的問題是解決農民饑餓問題,費老認為農村需要發展鄉村工業使農民脫貧致富。50年代時,農民手里有糧無錢,市鎮上的經濟不景氣,小城鎮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費老鼓勵村民發展副業和小型工業來致富。80年代,社會學重建之后,費老立足于中國國情,認為企業應該下鄉,而不是集中在幾個大城市中,工業下鄉增加了工業的比重,同時避免大量人口向城市匯集帶來的城市病。農民就地城鎮化,亦農亦工兼業。
(三)區域經濟在城鄉關系中的地位
上世紀90年代,費孝通從沿海與沿邊的農村經濟發展中發現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由西向東呈階梯狀上升,現代工業由東向西逐步延伸,城鄉區域經濟發展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具體體現。先生從香港對珠三角的輻射作用,聯想到了上海對長三角的輻射作用,超越行政區劃而形成的經濟區域,中心地對腹地的輻射作用。提出了以上海為領頭羊,江浙為兩側,長江為骨干,以南方絲綢之路和陽關歐亞大陸橋西部為尾部的構想。以上海浦東新區為研究起點,從珠三角、長三角、黃三角等區域開發的層面,為宏觀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出謀劃策。上世紀90年代后期,先生不斷修正自己的城鄉關系理論,農村發展離不開城市的支持,面對中國龐大人口的合理布局,費孝通認為,要吸納中國人口,必須以大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豐富了費老對于中國城鄉研究的內容,費孝通先生的研究從微觀的角度發展到宏觀的層面,也是費老對城鄉內容研究的逐步豐富的過程。
三、費孝通的城鄉關系思想對當今的啟示
(一)費孝通的城鄉關系思想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內容
在探索城鄉發展的新路徑時,費孝通先生不斷地進行反思,有些思想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過時,因此費老不斷地進行修正。無論小城鎮的發展,還是區域思想的發展,對當今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費老認為,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并舉,城鎮工業的發展要兼顧農業的發展,走城鄉一體化道路。在《發展鄉鎮企業》一文中,費老提到小城鎮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腰包鼓起來了,加速了走上現代化的道路。小城鎮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工業排放的污水、固體廢棄物、廢氣、噪音污染等嚴重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在發展小城鎮之前,要統籌規劃,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發展經濟。當然,費孝通先生對小城鎮的研究只限于蘇南地區,缺乏對全國的了解,無法推論到全國小城鎮的發展。各地應該發展特色城鎮,避免全國發展一個模式。從發展區域經濟角度出發,先生也認為小城鎮遍地開花是不可取的。發展小城鎮要因地制宜,東西部差異巨大,小城鎮建設應根據腹地的具體情況,合理規劃,不能走一條路子。農村的發展必須堅持內生和外援相結合的模式,因為農民價值觀念相對落后,完全靠農村自身的發展,很難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二)費孝通的城鄉關系思想對當今的啟示
中國城鎮化建設,一方面要農村依靠自身發展,實現現代化。另一方面城市要幫助農村,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我國近期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快速推進工業反哺農業。此項戰略將農業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致力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戰略的制定是建立在工業己經發展成熟的基礎上,換言之,這個時候的工業己經發展到足夠反哺和支持農村的階段。鄉村振興戰略里,國家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面提出了很多的政策。盡管政府意識到了這一政策的重要性,向農業進行政策傾斜,但是從目前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看,我國工業反哺農業政策的實施仍然存在這許多的不足之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工業反哺農業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費孝通先生的城鄉發展思想對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工業反哺農業,最重要的是少取、多予,進行深入的改革。首先是國家要做出相應的財政支持,現在的改革主要是調整利益關系,因此沒有相應的財政支持,改革就無法進行。其次是政策的傾斜,國家要提供公共服務,為農業發展提供基本保障。最后就是深化體制改革,給予農民公平待遇,包括科技、教育醫療生態環境方面的保障。工業文明以來,城市是利益的既得者,如何讓其放棄己經獲得的利益,來幫助農村發展,是問題的關鍵。這個時候就需要國家政策從中調節,使城市真正做到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