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新華社受權發布《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8份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3次聚焦“三農”。
一號文件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
現將一號文件6個部分中對土地領域的相關部署梳理如下:
一、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1、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內容。
2、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
3、完善工商資本租賃農地準入、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
4、健全縣鄉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加強對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
二、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1、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力實施農村土地整治,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嚴禁毀林開墾。
2、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
3、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
4、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與監測,擴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規模。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加快改造鹽堿地。
5、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通過輪作、休耕、退耕、替代種植等多種方式,對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綜合治理。
6、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開展退耕還濕。
7、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制度。
8、加強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復墾利用。
9、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
10、編制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
三、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1、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
2、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
四、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1、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2、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五、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1、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
2、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發展林權抵押貸款。
3、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健全非經營性資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機制。
4、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完善“三權分置”辦法,明確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具體規定。繼續擴大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整省推進試點。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引導農戶自愿互換承包地塊實現連片耕種。
5、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所需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6、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總結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經驗,適當提高農民集體和個人分享的增值收益,抓緊出臺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征管辦法。
7、完善和拓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將指標交易收益用于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8、探索將通過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指標,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返還指標交易收益。
9、研究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補充耕地由國家統籌的具體辦法。
10、加快編制村級土地利用規劃。
六、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領導
著力轉變基層干部作風,解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加大對農民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監督審查力度,重點查處土地征收、涉農資金、扶貧開發、“三資”管理等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污挪用等侵犯農民群眾權益的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UPDIS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