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羅凌等:關于貴州油茶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 作者:羅凌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1563 更新時間:2017-12-12 錄入:吳玲香 ]

關于貴州油茶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省委政研室、省社科聯、省林業廳、省農科院聯合調研組)

茶油曾經是“皇封御膳”用油。千百年來,一直被南方居民視為“山珍貢品”,素有“油王”之美譽。茶油是聯合國糧農組織重點推薦的保健食用油,被稱為“液體黃金”。我省現有人工種植、野生油茶面積共252萬畝,產值約40個億。按照玉屏掛職博士團的計算,全省適宜種植油茶面積約600萬畝,每畝油茶(茶油、茶枯、茶殼、茶泡)年綜合經濟效益可達1.4萬元,如果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加上化妝品、藥品、口服保健品、洗滌用品的精深加工和利用,算上旅游等三產的收入,每畝年經濟效益可達2.5萬元以上,總產值可達1500億元以上,帶動1800萬人就業,按貧困發生率4.5計算,可帶動貧困人口81萬。且這一產業一次投入,上百年持續穩定收益,又與現階段農民素質相適應,稍加培訓即可發展,年紀稍大的老年農民也可以干。油茶將成為我省繼茶產業之后的又一充滿潛力和希望的綠色產業。加大油茶產業發展,對于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油茶產業體系,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發展“大生態”“大旅游”“大健康”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油茶產業的重要意義及有利條件

(一)油茶是戰略產業。維護糧油、能源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重大戰略問題。大力發展油茶等特色木本油料生產,是國家發展食用油作物產業的基本方針。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力爭到2020年建成800個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重點縣,建立一批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示范基地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油料安全是糧食安全其中應有之義。貴州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森林覆蓋率55.3%以上,在耕地短缺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能夠收到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旅游效益。

(二)油茶是致富產業。油茶種植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近80%的投入是人工勞務。油茶產業發展可安置社會閑散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幫助農戶脫貧致富。例如,每10畝油茶可解決1名勞動力就業。石阡縣龍井鄉貓寨村農民自發成立貓寨村農林專業合作社,全村159戶農戶全部加入合作社,將所有山地林地統一整合到一本林權證下,實行集約化、規模化抱團發展油茶產業。目前合作社輻射帶動就業800余人,其中22戶貧困戶89人實現精準脫貧。2017年底該村村集體經濟綜合估值預計達2500萬,部分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學生學雜費和獎學金、孤寡老人養老金等開支。近年來,油茶價格看好,榨出的毛油價格約100元一公斤。油茶價格的不斷攀升提高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種植農民看到了生財之道,熱切盼望政府支持發展油茶產業。

(三)油茶是生態產業。油茶屬于常綠樹種,四季常青,根系發達,耐干旱瘠薄,適生范圍廣,生態效益顯著,對土壤養分的分解和吸收能力強,可用于荒坡荒地栽培,也可用于改造低產林地,在用地養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優化人居自然環境、提高土肥供養能力有積極作用,對于我省創建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加速國土綠化改善環境及喀斯特溶巖地貌石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油茶又是抗污染能力極強的樹種,對二氧化硫抗性強,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強,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固碳固氮、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的生態效益。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能充分利用閑置土地資源、綠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蟲、吸收有害氣體、改善農村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

(四)油茶是健康產業。油茶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發展油茶是對“大健康”產業的有力支撐。茶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5%以上,遠遠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比橄欖油維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長期食用茶油,能夠降血酯,對治療心腦血管等疾病有輔助作用。我省油茶栽培種植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適合油茶生長。

(五)油茶是特色產業。油茶既是貴州特色產業,又是潛力產業。我們的調研顯示,貴州的資源與生態優勢決定了油茶產品的高質量,油茶主要核心指標均好于外省油茶,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種植區域主要是黔東南州(91.23萬畝)、銅仁(85.19萬畝)、黔西南州(36.3萬畝)、黔南州(6.01萬畝),其他市州(33.27萬畝),主要分布在黎平、天柱、玉屏、石阡、冊亨、望謨、錦屏、從江等32個縣,約占全國油茶種植面積的4.1%,獲油茶有機認證產品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石阡“大其成”牌茶油在2016年首屆全國茶油文化節上,獲綜合質量評比第一名,并通過國家環保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有機食品認證。

二、貴州油茶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總的感到,油茶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政府的工作層面,還沒有將其引入市場,形成有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鏈,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因素仍然較多,主要有:

(一)生長周期和林地經營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油茶基地建設前期一次性投入較大,每畝需投資3500元左右,且回收周期較長,要等到5—6年才掛果,8年左右才能達到盛果期產生效益,高海拔地區甚至要等到15年之久。商家一旦決定投資,就意味著將面對至少5年只有投資沒有經濟效益的現狀。此外,由于油茶存在大小年問題,老林低產問題,產量不足問題,投資者和農民在短期內看不到收益,一些地方不愿意開展建廠、育苗、培訓等工作,更可能放棄投資或疏于管理,挫傷發展的積極性。從走訪地來看,無論農民還是政府,無人不知油茶的效益,對綜合效益充分肯定。但目前很多地方油茶產業發展,僅停留在以政府為主推動層面,未將油茶完全引入市場。從目前國家投入的資金來看,全國油茶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國家油茶重點縣(市、區)每畝補助僅400元。實生老油茶林改造投入財政扶持力度更弱,全省相關油茶基地實施的低產林改造每畝平均投資不足400元,且為一次性投資,大部分資金還需要地方自籌,大多數林農無力承受后期五年的撫育管理投入。同時,當前的經營方式在一些地方很難實現林地的集中流轉,這就導致油茶集約化經營的實現較難。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相當多的村民原來是在山地種植用材林,后來把目光轉向產量較高、果子成熟即可出售的核桃等經濟林上,對于結果后要賣給商家榨油換取報酬的油茶不放心,怕被商家壓價,而商家對依靠從種植散戶手中收購油茶茶果榨油也有顧慮,擔心無法形成規模不能很好地掌握大規模原料,造成開工不足,影響投資效益。

(二)缺乏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和加工技術,更沒有形成產業鏈。全省現有油茶加工企業約30家,大多數為小型油茶加工廠,加工工藝比較落后,其產品屬于初級產品,大多作為饋贈用品。油茶產品的研發和精深加工處于起步階段,基礎比較薄弱,全省具有深加工和研發能力的油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數量偏少,帶動能力明顯不足,產品研發與精深加工、缺乏帶動產業發展的市場主體和加工技術,總體上還處于以農戶為主的分散出售原料、粗加工、零敲碎打的階段。產品整體開發能力不強,科技支撐的力度不夠,專業人才匱乏,林業科技的應用和產業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能正確指導林農加工研發的技術人員,油茶科技服務的供給能力與林農的需求反差巨大,林農接受技術培訓遠遠不夠。如務川縣紅絲鄉紅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停留在茶油加工階段,沒有延伸到精深加工領域。由于資金和技術等原因,少部分企業現有的精深加工設備吞吐量不足,無法大規模加工生產茶油。部分企業正在籌建大型加工生產線,但尚未投產使用。如石阡縣龍井鄉貓寨村投入400余萬,計劃籌建年設計加工能力達2萬噸油茶籽的生產線。再有就是因為市場銷路不暢。茶油價格偏高,高端消費人群少,而普通老百姓消費能力不足,購買力不強。原料基地建設多以政府扶持為主,產業發展主要集中在種植環節,發展布局不盡合理,總體上處于出售原料或初加工產品階段。

(三)種苗問題、人才問題、科技問題等制約了油茶產業的發展。一是種苗魚龍混雜,價格亂標,直接制約了油茶面積種植擴張,制約了油茶產業的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優勢。二是部分地區油茶品質退化,產量低,油茶果的產量難以支撐規模較大的油茶加工企業。我們調研走訪的縣,大多數林農沒有把油茶當作高價值特色經濟林來培育,管理粗放。三是油茶科技人才隊伍不足,油茶基地新造、低改建設缺乏直接技術指導或不到位,在油茶樹體管理、土壤改良、施肥、套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都存在技術盲點,導致一些基地建設質量差、水平低、投產周期長。四是地方財政困難,科技投入不足,新品種的選育、引進試驗示范,新品種、新成果推廣應用不夠,產品的科技含量比較低。總體上看,我省油茶基礎比較薄弱,科技支撐力度不夠,良種繁育、生產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技術比較薄弱,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科研、技術推廣、生產三者結合不夠緊密,管理服務技術薄弱,林業科技的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需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林業部門專業技術人才單一,青黃不接、斷層問題突出。

(四)相當多的地方對茶油的認知度還不高,消費群體相對較少,油茶產業的整體開發能力不足,開拓市場的投入較大。政府在政策、資金、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還需要加大。目前,國家權威機構尚未對油茶的食用、醫療和保健等價值作出正式的檢測認定。對于油茶產品除榨油外,是否具有醫療、保健、食品添加劑、新型綠色農藥等功效仍需有關部門組織綜合研發。全省油茶原料仍處于生產總量較小,油茶籽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況,加工無法形成規模,造成開工不足,茶油產量不夠,很多企業遠赴湖南、江西收購油茶籽,沒有形成原產地品牌概念。

三、關于油茶產業發展的建議

我省油茶產業有優勢、發展有基礎、增收有空間、群眾有積極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2010年《貴州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到2020年全省新造油茶面積500萬畝,實現年產茶油13萬噸以上,建成精煉茶油加工及系列產品開發的龍頭加工企業3—5家,在政府優惠政策的支撐下,農民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很高,油茶產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一)采取集約式的集體林地經營方式,調動投資者和農民積極性。目前,許多地方林地的經營方式是將林地分包到農戶手中,造成零星分散種植,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這是制約油茶發展的一大障礙。為此,建議“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式進行合作,即以村組為單位,成立專門的油茶種植合作社,對全村組的油茶林地實行統一經營。根據各自山地的多少確定其在合作社的股權,效益的大部分按股權比例分給村民,一部分作為合作社的工作經費。合作社以集中起來的林地與企業合作,成立農民專業管護隊,負責入股林地的油茶種植和管護,由企業按月付工資。企業除付給農民賣果的錢,還應在獲利后按農民集中林地入股的比例再付給農民股息。這樣做,一方面還有利于避免散戶各自經營而導致的低價格競爭以及產業內部內耗過高的不利情況。合作社式或大農場式經營的好處在于形成對農戶統一的管理,引導小農轉型升級,實現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幫助農戶統一面對市場競爭,消減同類產品間競爭,提高油茶的整體競爭優勢,分擔農戶的營銷成本。另一方面,農戶能夠騰出時間堅持油茶種植,且有較為穩定的資金來源,成為產業工人和股東,有工可務,有利可得。石阡縣龍井鄉貓寨村探索出了油茶種植的“貓寨模式”:全村一本林權證,“確權確股不確地”,16000畝林地分為159股,為159戶農戶共同持有,共同使用,既解決了無法丈量土地面積、邊界不清等歷史遺留問題,又促進了土地集約化使用和油茶產業規模化發展。用足用活退耕還林政策,采取退耕還林財政補助資金+產業發展基金相結合方式,加大投入力度,促進油茶產業規模化發展。

(二)扶持龍頭企業,形成完善的油茶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一是鼓勵龍頭企業建設油茶種苗基地、示范林基地。建立發展油茶產業的專項扶持資金,用于龍頭企業對油茶優良品種的篩選和培育,優良采穗圃的建設及示范林種植,種植技術、產品研發等技術創新。創新機制,探索把國有商品林委托給龍頭企業經營的路徑,解決龍頭企業建設示范原料林基地和種苗基地的規范建設的土地問題,降低企業林地投資成本,提高油茶林種植規范管理和技術水平,實現油茶產業種植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經營。二是扶持和引導龍頭企業成為油茶技術創新主體。引導龍頭企業發揮主動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油茶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種植、加工、產品開發的技術水平。三是推行農工貿一體化經營。依靠龍頭企業形成與農戶的利益共同體,實施合作造林,通過政府對產業的引導,對龍頭企業的扶持,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經營風險,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訂單解決林地產出問題等措施增強農民信心,并通過技術扶持、資金扶持拉動合作造林的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四是靠國有林業龍頭企業帶動油茶產業發展。重點扶持國有林業企業,發揮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通過建設優良種苗基地、示范林基地、合作造林基地等方式,促進規模化基地形成。同時,吸引外商及民營企業,入股國有企業或者與國有企業共同成立油茶專業公司,通過精準扶貧、城鄉融合、環保等渠道積極爭取國家農業扶持資金、科技發展資金、林業扶持資金等專項資金投入,融到股份公司中,做到資產保值、增值,實現共建、多贏。申請國家相關經費,用企業化管理的方法,把山地轉讓給企業來經營,提供科研基地,共享科研成果,再配套發展房地產、旅游、銷售等多種企業,推動油茶產業的發展。

(三)加快種苗培植基地建設,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我們認為,良種繁育是油茶發展的根本。有了好的品種,沒有大規模的培育繁殖能力也是枉然。從現在情況來看,油茶平均畝產值并不高,除了油茶產業鏈條單一、精深加工和科技支撐不足、綜合效益未得以充分體現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種苗問題。同時,由于油茶面積包含了野生林和新造林的統計,且大部分油茶面積處于野生混交林,產量不高,布局分散,采摘不易,許多老百姓因成本高而放棄采摘。油茶產業如果在更大規模鋪開,種苗的需求量將會很大,將形成一個很大的市場。當前,應在已認定的優良種源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對天柱、黎平、錦屏,松桃、玉屏、冊亨等縣新建或改擴建良繁基地的扶持力度,重點培育在我省產區已表現出豐產性能的湘林系、長林系、岑軟系等油茶優良品種,根據我省適合油茶生長的區域和范圍,加大選育優良品種,加快良種采穗苗圃建設,選用豐產性能好、抗病性強、品質好、出油率高的品種進行育苗,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種苗質量管理制度,確保種苗品質優良和市場需求。

(四)加快送檢鑒定步伐,提高油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品牌決定效益,品種決定未來。發展油茶,原產地是前提,良種是關鍵。衛食藥監部門、農林等部門應牽頭加快檢驗鑒定工作,對油茶的食用、醫療、保健、殺蟲、殺菌、環保等各種價值作出科學鑒定,出具權威性的相關文件或證書,以便更好地吸引投資者發展油茶產業。實施油茶品牌發展戰略,按照“統一品牌、商標各異”的方法,以全省統一品牌開展對外宣傳,拓寬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提高我省油茶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使油茶產業成為我省標志性產業和品牌。在原產地認證方面,尤其是要保護好我省自主研發培育的本土系列優良種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升種苗品牌效應,為我省優良種苗推廣到外省打下品牌基礎和產權保障。要加大宣傳力度,以產地和品種資源優勢提高種苗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我省本土優良種苗、種樹的價值,以便推廣引種,提升油茶綜合產值效應。隨著我國居民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將帶動食用植物油市場消費升級,為優質食用植物油茶油的消費市場培育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國家實施“大健康”戰略的背景下,綠色健康食品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人們對食用植物油消費觀念、消費習慣也開始改變,預計茶油的消費量會出現快速的增長趨勢。近年來油茶價格一路攀升,農民參與種植積極性高。目前,我國油茶市場正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市場遠未達到飽和,油茶占我國食用油市場的份額不到3%,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只要加強產業化模式,提高茶油的生產技術水平,加速新產品的研制開發,規劃好產業的整個布局,加強產業的資源整合利用,保持茶油產業的競爭優勢及發展后勁,油茶產業化發展的市場潛力很大。為此我們有必要確定油茶對人的綜合功能價值。林業部門就牽頭做好這項工作,加快推動國家權威部門對油茶的食用、醫療、保健等各項價值作出科學鑒定,更好地吸引商家投資開發油茶,推動油茶產業的發展,讓貴州油茶產品和品牌深入人心。在科學鑒定的基礎上做出“油茶正宗”的市場開拓,提升貴州種苗、種樹的價值。

(五)走茶旅一體化路線,提高油茶的綜合效益。積極探索特色經濟林種植技術,與國內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加快技術研發,提高油茶產業發展中的科技含量和科技管理水平,支撐產業發展。采取以耕代撫模式,開展油茶與綠茶、黃豆、花生、中藥材、辣椒等套種,實現以短養長。探索“茶+果+蔬菜+藥+畜禽養殖+文化”等模式,通過舉辦油茶花節等活動,提高油茶產業綜合效益。云南羅平有油菜花節,河南洛陽有牡丹花節等。油茶花是我省如石阡等一些縣市的特色,漫山遍野的油茶花與其他旅游資源結合,依托油茶園區,農旅、林旅一體化經營,打造油茶公園,吸引遠近游客,開發相關旅游項目以及發展茶林中的農家樂、養殖生態雞等項目均能帶來可觀的收入。我省有許多高原湖泊,周邊區域不少地方適宜種植油茶。油茶本身不用化肥,有利于保護生態、涵養水源、美化環境,又可增加農民收入。


課題組顧問:

李  裴  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

包御琨  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毛秋生  省農科院黨委書記

黎  平  省林業廳廳長

皮貴懷  銅仁市委常委、石阡縣委書記

課題組組長:

羅  凌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社科聯副主席(執筆)

課題組副組長:

崔云霞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劉豐泉  省社科聯秘書長

向守都  省林業廳副廳長

課題組成員:

趙雪峰  省委政研室農村改革試驗辦主任

吳  勇  省農科院辦公室副主任

張秋濤  省社科聯學會部副部長(執筆)

阮成江  玉屏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

譚方友  省林業廳營林總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

李世洪  省委政研室農村改革試驗辦副調研員

覃  剛  省委政研室農村改革試驗辦副調研員

劉  韜  省委政研室農村改革試驗辦干部(執筆)

王瑋璟  省社科聯研究室副主任科員

楊曉鳴  省林業廳營林總站主任科員

岑顯超  省林業廳營林總站主任科員

王  莉  玉屏縣科技局副局長(掛職)

丁  健  玉屏縣林業局副局長(掛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 在线观看韩国免费A∨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 免费人成国产网页在线观看 | 色婷婷色综合缴 |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