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互聯網營銷方式紛彩異呈,出現了一系列經典的案例,對于一直苦于市場銷售不穩定的農業而言,完全有一些可以借用。
比如說眾籌,目前發展風風火火,農業眾籌的規模也已經不小,而且各大電商平臺也都開設了農業眾籌的頻道,有的電商平臺還自己參與設計一些新穎的眾籌項目,比如京東扶貧推出的“跑步雞”計劃。從新聞報道看,有一批新農人的創新型的農業眾籌項目,已經得到了網上的資助和大量公眾參與。眾籌分股權眾籌、產品眾籌等多種形式,可以因農業項目不同而對應設計。
再比如說預售,很適合那些市場價格預期還不明確,有可能造成滯銷的生鮮農產品。可以參照往年價格一個基數,提前和消費者達成購銷協議,成熟季節只需要按訂單發貨即可。但必須注意的是,要注意防范因氣候造成的違約風險和因管理不到位的產品質量風險。
再比如說共享經濟,目前也非常火爆,農業的共享領域也不少。一個共享的熱點就是民宿行業,依托著農村的好山好水好人居,把大量農民不住的房子進行改造,然后租給城里人住。像浙江的鄉村民宿,條件好的住一晚要兩三千還訂不上。另一個共享的熱點就是土地,把零散的土地從農民手里流轉回來,然后劃成一個小格一個小格,請城里人來當“地主”,種什么、用不用化肥農藥等,都由“地主”說了算,產品由“地主”來支配 ,“地主”隨時可以來地里檢查或通過手機上的軟件實時查看,也可以來地里勞動體驗。共享土地可以說很好地融合了前些年的QQ農場、社區支持農業和現在的體驗經濟、農村電商的優勢,是一個融合性的創新項目,“我在鄉下有塊田”等項目各地已經開展不少。
還有領養,就是把農民的一只羊幾只雞,還有果樹等,讓城里人以一定價格來認養,農民平時來管戶,最終獲得安全生態的農產品,既讓城里人吃得放心,也讓農民增加了收入。
再就是定制,比如一些較大的企業和單位,在扶貧過程中依托單位的食堂和工會辦福利向農民采購一些農產品,讓農民按需求去養豬種菜,加工一些農產品,價格高于市場,而且不愁銷路,是一種良好的消費扶貧模式。
還有就是對一些新型營銷載體的應用,比如微博、微信和短視頻。以前有微博賣貨的,后來基于微信的微商發展很快,到現在抖音、快手也能把家鄉的農產品變成網紅產品。前一段有報道說,一個返鄉創業的女孩用了半年時間,就在抖音上銷售農產品超過百萬元。
再比如說體驗經濟,原來我們的農家樂是做好了讓大家吃,現在則是讓大家參與過程。比如說今天中午炒的菜,可以讓孩子們去地里“偷菜”,體驗勞動的快樂;再如今天吃的土雞,可以讓客人去挑,然后去抓雞,最后把抓雞過程的滑稽搞笑再傳播到朋友圈和抖音上;今天要吃的涼皮、豆腐等,也可以讓大家體驗一下制作過程,城里人往往很稀奇,而且這種體驗能夠增強客戶粘性。
總之一點,隨著各類創新性的營銷方式出現和互聯網載體的廣泛應用,農產品完全可以突破原有的區域性限制和單純原產品的低價特征,在各種營銷方式的推動下,把更多的利潤留給農民,留在農村。
(二〇一八年七月十八日午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