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田,原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1992年離休,離休后繼續從事“三農”政策研究。
郭書田說,回顧40年農村改革的經驗,農村的巨大變化是一場尊重農民意愿、解放思想、糾正錯誤理念、改革違反客觀規律的僵化體制、釋放生產力的革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仍然要繼續解放思想,排除障礙,全面深化深層次的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長效機制。
郭書田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有量化指標,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要五級分層,逐級抓落實,最后將成果切實落實到每個農民身上。一是按照中央確定的三步走路線圖,提出分階段量化任務。要分全國與地方(包括省、地、縣、鄉)兩個層次,來確定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任務。二是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2017年城鄉居民收入差為2.7∶1,依然高于1978年2.5∶1的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城鄉居民的收入差應低于1978年的水平。三是縮小城鄉差別。除了收入差外,還要在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以及公民權利等方面,實現城鄉一體化,在這方面也要有量化指標。四是為縮小農村東中西部區域的差距,應有區別性量化指標。五是對進城的農民工(現有2.8億人),雖作為常住人口已計入城市人口,但戶籍身份仍為農民,他們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理應享受當地市民的同等待遇。
同時還要從農村經營主體、財稅金融支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繼續發力。
要建立農村多元化經營主體。一是在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中,家庭經營應始終占主導地位,這是由農業生產的自然屬性決定的。二是現在的家庭經營已分化為四個種類:一是農業專業戶,二是以農業為主的第一兼營戶,三是以非農業為主的第二兼營戶,四是非農業戶。目前前二類與后二類之比為3∶7,在政策上應鼓勵與支持專業戶的發展。三是規范國內外工商企業到農村發展二三產業的運行制度,不僅要吸收農民就業,還要以土地股份形式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
深化財政、稅收、金融體制改革。在財政支出結構上,與農村在GDP總量與貢獻率的比重相應(目前農村占近50%,其中農業為8%,工業為22%,服務業為12%)。在稅收上應取之于農用之于農,收取的耕地占用稅應全部用于耕地的占補平衡,不得挪作他用。為支持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對涉農企業的稅收應實行減免政策。而在金融方面,應改變農村存貸差額流入城市而農民貸款難的局面。同時應支持與農民關聯最密切的合作性銀行的發展,以使它同政策性農業發展銀行與商業性農業銀行形成三足鼎立的農村金融體系,使信用社真正成為為農民服務的合作金融。
完善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改革。由農民創造的村民自治,實現了四大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由此開創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先河,使農民真正能夠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但在實踐中出現一些違背宗旨的問題,需要認真糾正。并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試行向鄉里延伸,擴大自治范圍,減少行政層次。(記者 劉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8-10-0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