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方式:
1、掃碼或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購買
2、團購電話 座機:010-59367127(微信同號)
內容簡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實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持續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通過內生發展實現鄉村的現代化,解答的是“如何持續發展”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深刻把握國家戰略的核心邏輯,而且需要面對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鄉村發展的差異性以及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短板。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長效機制,確保政策能夠根據鄉村發展變遷的實際狀況做出及時適度調整,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本書把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制度邏輯、社會結構與經濟轉型所體現的特殊性,作為研究的重要維度,以識別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探索建立一個政策架構,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為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提供參考,服務鄉村具體實踐,以回應時代之問。
前言: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中華民族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數億農民擺脫了貧困。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中國鄉村經歷了從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演進,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由溫飽到全面小康的歷史跨越,從此進入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的歷史新方位。如何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不僅決定著能否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更決定著中國全面現代化與民族復興的成敗,是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
脫貧攻堅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決策,其核心在于通過精準扶貧方略,精準識別并幫助貧困群體,從根本上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在這一戰略框架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推動,“五級書記”抓扶貧機制的實施,確保了扶貧工作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合力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而鄉村振興則著眼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主要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原則,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要求,通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
這一過程中,兩者雖目標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服務于同一個目標,即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并與全面現代化同步,因而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脫貧攻堅為推動解決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轉型提供了動力,大國小農的國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基礎,而鄉村振興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根本保障。
但是,真正的挑戰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如何結合脫貧攻堅階段的成就,確保政策的銜接性與實效性。脫貧攻堅政策的執行在短期內會快速產生效益,但有時未能充分考慮長期的可持續性與戰略銜接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實現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持續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不僅需要宏觀政策的一致性和互補性,還需要微觀層面上提升脫貧人口后續生活品質,以及推進傳統農業的綠色轉型,這既是對政策制定的考驗,也是對理論研究的挑戰。
脫貧攻堅戰略針對性極強,精準發力,解決的是“誰來脫貧”的問題,而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通過內生發展實現鄉村的現代化,解答的是“如何持續發展”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深刻把握國家戰略的核心邏輯,而且需要面對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鄉村發展的差異性以及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短板。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長效機制,確保政策能夠根據鄉村發展變遷的實際狀況做出及時適度調整,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并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鑒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任務,本書在解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探討中,把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制度邏輯、社會結構與經濟轉型所體現的特殊性,作為研究的重要維度,以識別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探索建立一個政策框架,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為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提供參考,服務于鄉村具體實踐,以回應時代之問。
《中國鄉村現代演進》目 錄
緒 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一 基本問題
二 研究價值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
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三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戰略轉型
四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案例研究
五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方案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視角
第一章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相關理論探索
第一節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維度:貧困問題與脫貧攻堅
一 貧困和反貧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 中國扶貧開發的歷史進程與經驗研究
三 新時代的精準扶貧研究
第二節 鄉村現代轉型演進維度:鄉村變遷與鄉村振興
一 鄉村發展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綜合性研究
三 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性研究
第三節 體制機制耦合互動維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
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內在一致性研究
二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差異性研究
三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現實性問題研究
四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研究
五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現途徑研究
第二章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互動機理
第一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互動的多重邏輯
一 中國共產黨反貧困的理論邏輯
二 新中國成立以來貧困治理的歷史邏輯
三 全面小康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現實邏輯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制度邏輯
第二節 國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大國的反貧困探索
一 發達國家減貧策略與鄉村發展
二 發展中人口大國減貧策略與鄉村發展
第三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多重關系
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必然性與現實性
二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三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階段性與長期性
四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特惠性與普惠性
第四節 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戰略演進
一 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演進的必然趨勢
二 演進的條件、時序與階段性要求
三 演進的目標、總體要求與基本任務
四 演進的行動策略與支撐體系
第三章 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第一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經驗借鑒
一 歐美西方國家的做法及經驗
二 日韓東亞國家的做法及經驗
三 新興經濟體的做法及經驗
四 國內發達地區浙江省的做法與經驗
第二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本思路
一 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 下好多方面銜接的先手棋
三 踩實高質量轉型的落腳點
四 抓好創新性發展的驅動器
第三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任務
一 推進規劃銜接:明確振興路徑
二 推進人才銜接:培育振興隊伍
三 推進組織銜接:健全領導體系
四 推進產業銜接:實現產業興旺
五 推進政策銜接:形成長效機制
第四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實路徑
一 階段性脫貧攻堅與解決長期性相對貧困問題相銜接
二 配置資源行政“輸血”與市場“造血”相銜接
三 基礎性制度體系與差異性政策體系相銜接
第四章 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戰略轉型
第一節 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戰略轉型的必然要求
一 中國城鄉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
二 破解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所在
三 全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第二節 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型的戰略方向
一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
二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攻堅方向
三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鑄魂方向
四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強基方向
五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奮斗方向
第三節 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型的戰略重點
一 由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
二 由人才幫扶向人才振興轉變
三 由文化扶貧向文化振興轉變
四 由生態扶貧向生態振興轉變
五 由黨建扶貧向組織振興轉變
第四節 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型的路徑選擇
一 發展理念上注重可持續性
二 要素配置上注重高質量導向
三 發展動力上注重農民主體地位
四 實現路徑上注重公平與效率相統一
五 體制機制上注重區域差異性
第五章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湖南案例
第一節 堅持把有效銜接工作擺在頭等位置
一 強化問題整改與動態清零
二 聚焦破解有效銜接的難點與堵點
三 探索向鄉村振興轉型的戰略路徑
第二節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多重挑戰
一 從特定幫扶對象轉向普遍性鄉村群體的挑戰
二 從集中于特定區域轉向全域國土空間的挑戰
三 從局部性工作任務轉向全局性長效機制的挑戰
四 從階段性戰略目標轉向長期性戰略愿景的挑戰
五 從特惠性政策支持轉向普惠性制度保障的挑戰
第三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實著力點
一 注重規劃與政策目標的協同性
二 突出產業發展的增強就業導向
三 推進幫扶與示范帶動相結合
四 發揮政府投入對市場投入的引領作用
五 通過責任考核建立有效約束機制
第六章 全域鄉村振興示范建設的長沙案例
第一節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市
一 以多元賦能為突破口打造都市農業領航區
二 以美麗屋場建設為抓手打造生態宜居典范區
三 以特色小鎮為依托打造富裕富足先行區
第二節 全域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難題
一 鄉村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不同頻
二 要素投入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不一致
三 基礎設施多龍治水與城鄉一體化整體推進不匹配
四 現代都市文明不斷推進面臨如何留住鄉愁的壓力
五 合鄉并村后治理與建設成本攀升形成鄉村債務風險
第三節 全域推進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
一 順應長株潭一體化目標要求強化規劃約束力
二 發揮區位優勢激活鄉村產業要素動能
三 以城帶鄉探索城鄉融合發展中部地區范例
四 建設具有鄉土風情魅力的都市鄉村
五 構建“一核多元”的高效能治理高地
第七章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方案
第一節構建有效銜接的基礎性制度體系
一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市場主導制度體系
二構建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普惠性公共服務體系
三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共同富裕制度體系
第二節構建有效銜接的差異性政策體系
一建立有效銜接的差異性區域政策
二建立有效銜接的村莊差異性政策
三建立不同脫貧人口有效銜接的差異性政策
第三節 健全有效銜接的多維度保障體系
一健全有效銜接的頂層設計
二健全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體制
三健全多元投入的協同機制
四健全以法治為引領的治理體系
五健全強化責任考核的工作機制
主要 中外參考文獻
后記
后記
本書是我2022年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的成果,而研究的發端源于申報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項目雖未申報成功,但相關成果為本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衷心感謝課題組成員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先生、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郭曉鳴研究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陸福興教授、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何紹輝研究員的合作與支持!
本書的案例研究主要在湖南進行,因為湖南地處內陸,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曾經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于一體,貧困面較廣、貧困程度深,曾經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更是“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之地。因此,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湖南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難點所在,在全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某種意義上,研究湖南就是研究中國。在此,要感謝湖南的省直各級職能部門、各市州黨委政府,以及各縣市區等基層黨委政府對本研究的支持,使本研究得以順利推進。
要特別表明的是,本書的主題是具有時代性的宏大主題,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受限于本人的知識結構,本書更多的是定性研究,定量分析是本書的短板。要衷心感謝立項評審專家和結項評審專家,不僅包容了研究的不足,更是分別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使本研究得以不斷完善和提升。
在本書的起草和修改、定稿的過程中,得到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蔣俊毅副研究員和彭秋歸博士,以及我的團隊成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陸福興教授、胡揚名教授、瞿理銅副教授、謝宗藩博士的幫助和支持,得到了我的博士后游斌,及博士研究生李珺、王文強、汪義力、李珊珊的幫助和支持,在此致謝!
基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時效性,本書匆匆推出,期待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
陳文勝,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農村發展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湖南省重大決策咨詢智囊團專家,《中國鄉村發現》主編,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湖南省中國鄉村振興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中華倫理文明研究中心的“鄉村政治倫理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三農”問題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3項、一般項目15項,其他項目28項。出版專著7部、合著7部、編著60余部;在《求是》《政治學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10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20余篇;研究報告獲黨和國家領導人肯定性批示11人次、省部領導肯定性批示70余人次,15項成果進入湖南省委省政府決策。代表作《論大國農業轉型》《論中國鄉村變遷》均入選“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大國小村》入選中央組織部舉辦的第六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優秀讀物,并相繼出版英文版、法文版、哈薩克文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