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

[ 作者:徐佳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15 錄入:王惠敏 ]

如果你愿意離開你所熟悉的寬闊的馬路、擁堵的車流、燈火輝煌的夜晚,從城市的中心向邊緣走,不管哪座城市,用不了不多久,你就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分散的民居、大片的綠色農田、看起來有點寥落的小路、不怎么看到年輕人的村子,田園牧歌是沒有的,長久地生活在這里你會覺得無聊。

如果你愿意走得再遠一點,去河南、東北,以及更遠的貴州、甘肅等等,你會清楚地看到“二元對立”到底意味著什么。它不是早報上的一則新聞評論,也不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概念,而是歷史選擇累積之后幾乎難以填滿的溝壑。

這是一張中國夜晚的燈光分布俯視圖,被燈光照亮的區域集中在東部沿海,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世界就分布在廣袤的黑暗區域。「底層殘酷物語」中你無法想象的那群人,也在這里。就像這張圖一樣,這些地方和生活在這里的人被黑暗吞噬,大部分時候不被察覺。這就是中國的農村。

在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1)

中國有20.25億畝耕地,占國土面積的14.06%,96.92億畝的農用地,占國土面積的67.3%,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44.12%。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農村都是毫無疑問的大多數,但這是一片從未被互聯網觸及過的土地。

近20年來農村人口占比減少了20%,同時每年有2億的農民進城務工。當大家的目光被城鎮化、中產消費吸引時,像任何一次時代的選擇一樣,農村似乎又一次成為了被遺忘的土地——不僅僅是生活在這里的農民,還有試圖改變農村的創業者。

城鎮化正在快車道上,農村人口持續下降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2)

中國現在農村人口有6.4億,占到總人口不到45%,2000年這個數據是64%。16年間已經有近20%的人口從農村戶籍轉變成了城鎮戶籍。在剩下的6.4億人之中,每年有2億人左右會進入到大城市打工,1.5億人進入城鎮打工。

造成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后所導致的城鄉收入差異。

我們可以做一個收入差異的測算。

根據作物的不同,目前農民每畝地的收入在300-800元之間。按照最大值800元,一年兩熟測算,每畝地的年收入是1600元。而農村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積是3.5畝,也就是說依靠種地,農民的年收入是5600元。

另一方面,按照統計部16年的數據,農民工平均月收入3000元測算,進城打工兩個月收入可以抵上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

除了收入差異的因素,還有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問題也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村人口遷移的決策。參照發達國家80%的城鎮化率,5%以內的農業從業人口,中國離這一數據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國農村人口向外遷移的現象還將會進一步的持續。

農民進城之后,并沒有出現土地荒

農村人口流失所帶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農村勞動力短缺,耕地無人可種,農產品產量下降。但實際情況是,農產品的產量不減反增。

下圖摘自德勤中國農業和發展投資報告,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主要農產品的產量自1978年以來連續保持相對比較穩定的增長。這也就意味著單位勞動力的效率在不斷提高,土地經營逐步向機械化,規模化發展。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資訊,摘自德勤報告)

下面三組數據分別描述了歷年農業合作書數量、土地流轉面積、農機總動力的數據。

自2010年以來,全國農業合作社的數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5年時間翻了近5倍。土地流轉面積由2007年的0.64億畝增長到了2014年的4.03億畝。同時,近20年間農機總動力始終保持4%以上的增長率。

這幾組數據體現了在中國農業生產環節,土地在不斷集中。同時,生產運營正在不斷集約化、機械化。這一系列的變化致使在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失的同時,農產品產量還能連續增長。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4)

(數據來源:盈動資本)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5)

(數據來源:中國農村土地市場發展報告(2015-2016))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6)

(數據來源:旗訊網宏觀數據)

規模化是未來5年農業的主題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7)

雖然中國農作物生產在向規模化,機械化邁進,但是還有很大差距。

以玉米為例,美國6月28日玉米現貨價格為1167元/噸,廣東港美國玉米7月船期C&F報價1243元/噸。但國內玉米根據地區不同,收儲普遍集中在1900至2000/噸。

再以小麥為例,2016年5月至9月國家小麥收儲保底價格為2360元/每噸,但美國小麥6月船期C&F報價為1556.1元/噸。

這中間巨大的市場差價背后體現的是國內農產品生產成本高的特點。而導致中國農產品成本遠高于美國的最大的原因是國內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但是機械化,規模化程度低。人力被機械替代的比率還不高。

下圖是中美每公斤小麥的成本結構對比。

2012年中國生產每公斤小麥的成本是2.17元,而美國是1.51元。在小麥生產成本結構中,種子、化肥、農藥、土地的成本中美基本保持一致。但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占到了35.1%,而美國只占到了6.8%。在機械燃料技術成本中,中國占18%,而美國占42.4%。

從中美小麥成本結構的差異可以看到,中國小麥生產成本高于美國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勞動力相對密集、機械化程度低。

這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在農業生產環節已經不再具備優勢。

第二,中國機械化程度還并不高,未來向規模化生產、機械化生產還有很大延展空間。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8)

(數據來源: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2013,摘自知乎chenqin)

結構性變化帶來的商業機會

徐佳歡:從農村人口變遷角度看農業投資機會(圖9)

前面不斷在闡述的一個觀點是,中國的農村人口流失導致了土地趨于集中,而集中化的土地促使了規模化和機械化的農業生產。但是,目前規模化的程度還不足,農村人口還將大量流失,規模化的進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因此,農業生產環節正在面臨一個結構性的變化,由原來的小農經濟轉向規模經濟。這種結構性的變化會將原來不存在的需求激發出來,而帶來大量的產業優化和投資機會。

下面列舉幾個在變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幾個場景。

農資:老張一家10年前種10畝地,10畝地所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基本都在村口的小店里購買。價格比去縣里進貨稍微貴一點,但是不用跑老遠去進貨,省心很多。10年間老張同村人都進城不種地了,很多村民都把土地租給老張種。今年老張要種200畝的土地,現在他不愿意在村口的小店買農資了,因為生產規模擴大了20倍,每公斤的化肥稍微貴幾塊錢就會放大20倍。這個時候他對于農資價格非常敏感,非常需要高效低價的方式去購買農資。

金融:老張種10畝地的時候,每年播種前要花5000塊去購買種子化肥農藥。依靠前幾年的收成和農閑打零工的收入,老張投得起5000塊錢到地里。但現在老張種200畝地了,光農資就要投入10萬。而且種200畝地靠人根本忙不過來,老張想買一些微型的農機和農具提高效率,又要花5萬。靠原來的積蓄,資金根本周轉不過來,但是半年后200畝地的小麥可以賣出去30萬。這個時候他需要有人能夠提供貸款的服務,半年后還錢。

農技:老張家原來地太少,靠種地養活不了家,所以會打些零工賺錢,對莊稼種的好一點差一點根本不在意。但現在老張職業種地了,每畝地產量稍微高一些對于他來說都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所以他這個時候需要專業的農技服務,提高生產效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搜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 最新国产极品高清在线看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日本末成年aⅴ | 精品97免费公开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