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許朗:積極穩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 作者:許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31 錄入:王惠敏 ]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特點是人口多、耕地少,水旱災害頻繁,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這就決定了中國農業必須走灌溉農業的發展道路。我國大中型灌區受到早期經濟能力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在運行管理中存在諸如灌溉工程設計標準低、工程質量不高、設施配套不齊全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灌區良性運行,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安排、同步推進。為此,水利部提出,要以完好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為基礎,以農民用水自治為核心,以科學的終端水價制為保證,構建“三位一體”的農田水利良性運行長效機制,這對于國家糧食安全、農民增收減支、節水型社會建設以及水管體制改革的大局均具有重大意義。

農業終端水價改革是規范末級渠系水價、改革農業供水管理體制、保證工程良性運行、促進農業節水增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選擇。通過推行農業供水終端水價,避免多頭收費現象,使農民心中有數,放心用水,并可以起到遏制亂加價、隨意搭車收費的作用,使水費收取工作形成一種良性機制,有利于水利工程可持續運行,提高灌溉服務質量。

我國農業水價政策及水價模式分析

1.我國農業水價政策概況

農業水價是水作為一種商品資源用于農業生產如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用水和水產養殖等方面的交易價格。目前農業水價主要是供水成本和費用,不含利潤和稅金。

我國農業水價發展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無償供水階段,即農業用水價格為零。第二階段是農業水價低標準收費階段,但是農業水價仍然遠遠低于用水成本。第三個階段是部分成本收費階段,2003年頒發、200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法》標志著我國農業水價改革進入了快車道。

2008年開始,我國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13年,水利部協調財政部加大支持力度,在全國27個省55個縣深入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2015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對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做出部署。

2.農業水價模式概述

綜合來講,水資源定價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基于供水成本定價。分別測算原水供應活動、自來水生產供應活動、污水處理活動、以及調水等涉水活動中的為了水的生產供應發生的各種投入,形成各類供水行業的生產價格。2、基于農民承受能力定價。基于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企業生產水平、水資源可利用量等條件,確定各類用戶對水價的可接受范圍。3、基于市場均衡關系定價。基于一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部門的投入產出關系、居民用戶的用水價格彈性等因素構建虛擬的市場體系,對非市場化條件下的水資源價格進行評價,分析一定條件下的水資源市場均衡價格。

由于各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水資源賦存條件也不一樣,因此各國實行的水價制度和所采取的水價形成機制也不相同。美國對于農業灌溉用水則采用“服務成本+用戶承受能力”定價模式。同屬發展中國家的印度、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經濟為主,灌溉用水量很大,其水價確定通常采用用水戶承受能力定價模式。

3.我國農業用水服務的特點

(1)農業用水的服務對象農業是弱質產業,水價應體現政策的導向性。(2)農業用水提供的服務具有商品屬性。(3)由于不可能在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區域內再建一套灌排工程系統來與之在價格和服務方面進行競爭,農業用水服務具有一定的壟斷性。

從上面的特性來看,我國農業用水服務工程既不同于純公益性的防洪工程,又不同于以盈利為目的的水電企業,故其水價不應按統一模式而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制定。因此,我國農業用水定價應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一方面,灌排區工程的水價與投入、產出及國家宏觀政策密切相關。因此,對農業水利工程投入較少、農村經濟條件好、農民有支付能力的地區,可將農業水價提高到供水成本并加上適當的利潤;對區域內農業水利工程投入較多、農村經濟條件較差、農民支付能力暫有困難的,在政府提供財政補袩的基礎上,可采取分步到位的辦法,每年適當提高一點,待各種條件改善后再提高水價到成本核算價;對區域內農業水利工程投入巨大、農村經濟條件很差、農民支付能力確有很大困難的地區,可采用中央財政補袩與地方財政補袩相結合的方法,解決農業供水成本得不到補償的問題,待條件成熟后,再考慮利潤的問題。

另一方面,結合我國農業用水傳統的幾種定價方法和我國當前農業用水的影響因素,我國農業用水費用的征收宜采用兩部制水價。兩部制水價實質是對供水生產成本、費用中的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實行不同的補償方式,即固定成本由基本水價補償,可變成本由計量水價補償。

我國農業水價政策改革面臨的問題

目前的問題主要有:

一是觀念的挑戰。農業水資源的利用長期以來都是無價或者低價使用,水價的改革從整體上來說是農業用水的“漲價”,農業用水提價受到諸多質疑,對剛剛培養起來的“水資源有價”觀念形成很大的挑戰。

二是農民承受能力的挑戰。水價改革應在農民的承受能力范圍之內,農民承受能力是農業水價的高限。由于農業屬于弱質產業,受益不高,在此背景下,水價對農業生產成本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在物價連續上漲的時期,農民的承受能力更低。

三是水管單位生存的挑戰。水費是水管單位重要的生存經濟來源。由于費用征收困難,導致水管單位成為“窮廟”,生存出現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水平,為高效用水埋下了隱患。

我國農業水價政策改革的建議

農業水價不僅僅是一個水利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密切相關,和農民及相關水管單位的利益糾纏在一起,非常復雜,農業水價改革必須采取慎重、積極穩妥的原則穩步推進。

1.加強農民的節水意識,培養對水商品屬性的認識

水價政策的執行與改革想要起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與理解,但是無償或者低價用水已經成為多年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農民的節水意識,所以首先需要改變廣大農戶的觀念認識。各鄉各村可以請專業人士為大家講解水權、當前我國水資源現狀等知識,讓大家了解水資源的寶貴,重點對象可以是那些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新型農民,讓他們把這些觀念傳遞給其他農民,效果會更好,當廣大農民認識到水資源的稀缺與水的商品屬性后,水價政策的執行與改革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2.搞好水價管理,規范末級渠系水價政策

農業用水是農業生產要素之一,應根據農業生產要素市場發育程度、資源情況和供求變化,及時修訂政府定價目錄。要將末級渠系水價納入政府價格管理范疇,依據末級渠系的運行管理成本核定末級渠系水價,積極推行“一價到戶、一票收費”的終端水價制度,水管單位要延伸管理,直接供水到農戶,減少中間環節,實行開票到戶,增加繳費透明度,堅決扼制亂收費、亂加價現象,切實解決農民水費負擔不合理的問題。2008年開始,我國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此次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將農業末級渠系水價納入政府管理范圍,實行國有水利工程水價加末級渠系水價的終端水價制度,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末級渠系系統。

3.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建立農業水費補貼激勵機制

農業水價改革,必須在農民的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是水價改革的首要基本原則。有關部門應在充分聽取農民的意見基礎上,制定一個合理的標準,將其作為農業水價改革的上限指導水價改革。同時建立農業水費補貼激勵機制也是非常必要的,所謂的農業水費補貼激勵機制,就是將農業水費補貼與節約用水結合起來,促進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機制。其具體機制是對農業水費進行補貼,該補貼如同糧食補貼一樣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同時對農業水價進行調整,這樣有利于調動水管單位和農民雙方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要調控水價的調整幅度和農民補貼之間比例關系,應該讓農民補貼收入高于水價漲幅的支出。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試點,建立和完善這種補貼激勵機制。(課題承擔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08-3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 |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更新 |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 日本乱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