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要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圍繞穩糧、調棉、優果、興牧,充分挖掘農牧業發展潛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牧產品深加工,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打響新疆農牧產品綠色、生態、有機品牌,提高農牧產品的有效供給。由此可見,品牌建設是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提升農牧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途徑。2016年,借助農牧業供給側改革,新疆農牧產業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其中農業品牌建設,為新疆農牧產品帶來了市場,為新疆農牧產業帶來了生機。
品牌在農牧業供給側改革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變化,以農牧產品為主的餐飲業為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心餐廳到底用的是什么原料。這個背后說明什么問題?就是需求的升級,怎樣讓消費者從吃得飽到吃得更好,這是中國人到今天為止看到的非常重要的消費升級。同時,消費者更加注重飲食消費的安全綠色,因此,在消費時也更加看重品牌,品牌日益成為消費者津津樂道的話題,越來越受消費者和企業的熱捧。因此,可以說品牌競爭是市場競爭的高級階段,新疆的農牧業最終必然要走品牌經濟之路,以此突破新疆農牧產品供給的質量瓶頸。
品牌經濟就是提升有效供給的質量經濟。品牌對于消費者和企業意味著什么?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精神消費需求更加突出,在消費中更加注重情感和心理上的滿足。那么品牌的供給,不僅是為消費者提供物質上的滿足,也是為消費者提供精神上的享受。特別是對于農牧產品,為了飲食的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品牌產品,因為品牌也意味著質量的保證和個人的消費品位。
對企業而言,品牌是統領企業技術、質量、管理、文化以及廣告等一切要素的載體和實現市場價值的重要工具。一個知名品牌不僅可以在營銷渠道上獲得更多的合作機遇,而且能夠使企業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大收益。品牌是能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的一種無形資產和無形資源。
從國家和地區的角度來看,品牌經濟實質上是提升有效供給的質量經濟、形象經濟和信用經濟,尤其是知名品牌的多少,反映出一個國家和地區有效供給的綜合實力。所以說,發展品牌經濟,打造強勢品牌,不僅能夠增強區域經濟實力,提升了有效供給,也是支撐經濟發展后勁的動力。具有品牌優勢企業的不斷涌現,將促進地區經濟整體素質的穩步提高,促使市場供需有效平衡和持續健康發展,并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在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大背景下,在“一帶一路”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對加快發展新疆農業品牌是一個重要機遇。如果不抓住這個機遇,打造出一批強勢品牌,我們就會失去一個品牌創建的黃金期。因此,新疆的農牧企業必須要通過打造品牌,把資源優勢轉換為品牌優勢,盡快擺脫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依賴,創造企業個性化模式,通過創建品牌探索農牧業供給側改革之道,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力,主動適應“新常態”下提出的新要求。
新疆農業品牌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新疆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切入點,加快推進品牌經濟,取得了重要成效。特別是堅持把建設特色林果、養殖產業作為實施農牧業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精心謀劃,強力推動,積極引導各地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和養殖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通過實施農業品牌創優戰略,新疆特色林果和養殖業在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至目前,全疆林果總面積達2200萬畝,果品總產量達700萬噸,建成了環塔里木盆地以紅棗、核桃、杏、香梨、蘋果等為主,面積近1500萬畝的林果主產區,創建了250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出口注冊、生態健康果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豐產栽培示范基地和畝均效益過萬元的紅棗、核桃、枸杞、蘋果等精品林果品牌基地,具備了向全國消費者提供千萬噸優質新疆品牌果品的生產能力。在乳品加工方面,有乳品加工企業53家,整體設計年加工能力243萬噸,實際年加工量約65萬噸。同時大型乳品企業都建有奶源基地和規范化、規模化的奶源生產體系。
通過近幾年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局和新疆品牌經濟促進會的大力推進,新疆已有18個中國名牌產品、206個新疆名牌產品,在西北五省區排名第二,其中農牧產品品牌占到70%以上。不但形成了“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和田大棗”“阿克蘇蘋果”“和田核桃”“若羌紅棗”“庫車小白杏”“精河枸杞”等為代表的一批地理標識區域品牌,還產生了像“伊力特”“麥趣爾”“西域春”等有影響力的品牌,這些品牌已經成為輻射帶動全疆農業品牌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又有52個農牧業新產品被認定為新疆農業名牌產品。其中,新疆西域春乳業公司躋身2016中國奶業20強,極大地振奮了新疆奶業發展的信心。
目前全疆果品貯藏保鮮與加工企業達400家,組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1300家,精深加工產品400多種,年貯藏保鮮與加工處理能力突破300萬噸。部分精深加工產品如天棗素、杏仁油精華素、葡萄系列產品、紅棗系列產品等部分林果精深加工產品科技含量高、生產技術先進,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如今,新疆已經實現了新疆農業產品在北京、成都等地展示直銷常態化,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銷售渠道和網絡,優質肉、奶等畜產品也通過企業間合作,走向了內地千家萬戶。
但與全國相比,由于受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影響,新疆的品牌經濟仍然相對滯后,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加快農業品牌建設和升級,提升新疆品牌競爭力已成為新疆農牧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要進一步提升新疆農牧新產品有效供給,就是依托品牌建設,堅定不移地創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正確把握農業品牌培育階段,有效實施品牌升級
農牧企業要突破新常態面臨的經濟困境,必須通過品牌的培育,實施產業升級。農業品牌培育大體上可以分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找準定位,突出特色。特色就是優勢,優勢就是競爭力。依靠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和特色品牌,就更具有品牌的生命力。事實上,近幾年新疆特色產業正蓬勃發展,只是特色產業發展的規模、層次不盡相同,面臨的問題也各有差異,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一是特色產業“特色”不夠鮮明,定位模糊,各區域產業還比較類同;二是區域性的產業差別化政策還不夠明確,影響了特色產業的聚集效應。所以,這一階段主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要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要找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階段:培育出農業品牌產業群。由于特色產業大多是由自然資源優勢轉為產業優勢,因此,農業品牌龍頭企業的培育十分必要。應重點解決農業品牌規模和升級問題。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相當規模、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在特色產業中起到示范、領導作用的農業品牌龍頭企業,以品牌龍頭企業帶動品牌產業群發展。
第三階段:打造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特色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企業數量越來越多,競爭趨于激烈,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規律開始呈現。強勢企業通過自身的不斷發展和擴張,兼并弱勢企業,企業規模不斷增大,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開始培育出區域性的名牌產品,形成一定規模的名牌企業。經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逐漸被市場認可,贏得消費者和社會各方的口碑,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信息、技術等資源在市場機制的配置作用下,開始流向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這種積聚效應,進一步推動名牌產品的發展。
第四階段:形成地方特色的農業品牌經濟。在前三個階段基礎上,把品牌作為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帶動引擎。放大品牌輻射作用,形成地方特色品牌經濟,帶動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提高。
實施品牌戰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改革的對策
依托新疆特色資源,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特色就是優勢,優勢就是競爭力,要依靠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和特色品牌。例如,新疆年產700多萬噸林果、年產200萬噸以上牛奶、200萬噸牛羊肉;棉花、啤酒花、釀酒葡萄、制醬番茄、紅花、打瓜子、薰衣草等特色優勢資源,有的在全國排在第一位,有的占有重要地位,很多農產品品質一流,在全國有口皆碑。這是我們打造品牌的優勢所在,要充分依托這些豐富的特色優勢資源,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發展,打造出一流的特色農業品牌。
發揮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體作用,提高企業對品牌經濟的運用能力。企業是實施品牌經濟的主體,是品牌的所有人和受益者,品牌意識是現代企業家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廣大企業家不但要關注資金、項目等硬實力的提升,更要關注品牌等軟實力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認識農業品牌背后蘊含的技術、質量、管理、文化等深層次問題,切實提高實施農業品牌龍頭的主動性,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出發,把品牌興企納入農牧業企業發展總體戰略,加強品牌規劃,明確品牌定位;塑造品牌個性,提升品牌質量;豐富品牌文化,樹立品牌信譽。以品牌整合農牧業企業生產、營銷的各方面資源,提高新疆農牧業企業打造和運用品牌的能力和水平。
農牧業企業要持續創新,通過品牌創建不斷適應市場的要求。不斷進取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戰略。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企業需要從運行機制、管理制度、業務結構、員工福利待遇等方面著手,不斷適應市場環境的要求。
提升政府服務,加強政策引導扶持,優化農業品牌建設環境。政府要在政策上、資源上、環境上給農牧業企業創建品牌提供支持,大力實施品牌富農、品牌興農、品牌強農、品牌強企、品牌強區戰略,因地制宜引導培育和支持一批新疆農業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以品牌提高新疆農牧業產業競爭能力和有效供給能力;同時要增強政府對農業品牌發展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效率,切實落實好自治區發展品牌經濟的相關扶持政策,實施績效考核,切實推進新疆品牌經濟加快發展。
轉變觀念,加大農業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品牌意識。加大對新疆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文化、品牌成果、品牌知識和品牌保護的宣傳力度;不斷創新宣傳思路,豐富宣傳手段,強化宣傳效果。
作者系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新疆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亞心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