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張立棟:農業補貼政策思路要怎么改?

[ 作者:張立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23 錄入:王惠敏 ]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有關專家在一個論壇上表示,我國的農業支持政策已經進入調整拐點。

    這句話看似不起眼,熟悉中國農業的人士卻能掂量出其中的重大含義。

    在筆者看來,這位專家提出的觀點重心在于,價格支持政策在面臨國內國際市場劇烈變化之后,到了一攬子調整的時候。

    所謂市場出現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長期以來,我們對農產品的價格支持政策導致相關產品價格上升,與此同時,國際農產品卻處于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周期,在這種情況下導致我們的農產品在市場上受到的沖擊很大。重點是,這是一個長期要面對的事實。

    市場受到沖擊的必然結果是高庫存。因此,我們的農產品也面臨去庫存問題,而有效去庫存、降成本則需要多項政策配合調整來得以實現。

    中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一個不短的過程。然而,近年來的情況顯示,補貼資金在上調,補貼效率卻在逐步下降,粗放的補貼政策已經不再適應新的市場形勢。

    有人稱,我們的補貼速度已經趕不上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增長速度,因此再強大的財力也無法支持這種補法。

    那么,補不補?怎么補? 當然要補!因為農業補貼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對農業生產、流通和貿易進行的常規轉移支付。遍觀世界各國,處于任何發展階段的國家都會采取這種政策以保護本國農民的根本利益。

    所以,就剩下怎么補的問題。

    就目前看來,盡管喊了多年,但中央財政對農業實施的各種補貼政策還是沒有走出“普惠制”的框架。

這種普惠制表現在如良種補貼、種糧直補、農資補貼、農機具補貼等以前所謂的“四補貼”上。此外,糧食最低收購價、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即“托市政策”)也是一種方式。

    毋庸諱言,這些普惠的政策對保障農民收入還是起了很大作用。

    然而,普惠制終究不能長期持續,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財力長期扛不住。二是隨著市場變化很可能讓普惠制的補貼產生反效果。

    財力是個很大的問題。以前的“四補貼”每年支出都在千億元以上。更大的資金則消耗在“托市政策”上。有報道稱,托市政策中所支出的各種補貼收入,總數要遠高于前文所講的“四補貼”。如果再加上其它名目繁多的各種農業補貼,中央財政每年對農業的補貼已經超過萬億元,當整體經濟運行步入下行周期,進入“L”型運行軌道的時候,這種支出壓力就日益加大。

    另外,當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相對固化的普惠制補貼就可能變得比較被動。

    比如,國家逐年提高主要農產品的最低收購價格導致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比國際價格高出一大截,而國家儲糧又由于各種原因賣不出去,因此國內糧食市場出現扭曲,糧油類加工企業就叫苦不迭,收購成問題,反過頭來又會傷及農民本身。

    當然,新的改革措施也在很多地方逐步推出。不過,從目前得到的情況來看,很多老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對人不對地的補貼:只要是擁有政策性承包地的農民,不管種不種地,每年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國家補貼。造成的結果是,有的農民拿到補貼后,轉身去了城里打工。租地種糧的人又享受不到種糧種地補貼,此外,還有農戶和收購機構串聯起來騙取補貼等等,老問題尚未有新辦法加以解決。

    回到本文之處,相關專家在此時的表態,正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農業供給側改革”精神的關鍵時期,可以把它視為基于上述情形釋放的改革信號。話說回來,無論想不想改,現在市場留出的空間和時間都是比以往更加緊迫了。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 2017-01-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