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韓洪云等:農業供給側改革要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

[ 作者:韓洪云?黃祖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24 錄入:19 ]

簡介:浙江大學現代農業與農業投資研究所所長韓洪云教授、浙江省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教授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要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文章內容務實,觀點創新,浙江省委副書記王輝忠、浙江省副省長黃旭明等領導同志分別批示給相關部門研閱吸收。

農業粗放式發展戰略偏差導致的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和農產品質量問題,是造成中國農業“三量”齊增結構性失衡的根本原因;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國際國內市場壓力,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十三五”農業發展的核心。為此,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提出: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農業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通過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是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就是要發揮工商資本在技術、資金和管理方面的優勢,以提升農產品供給體系質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社會效能,走適銷對路、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為此,必須實現農業發展戰略的徹底變革:

1 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補短板夯實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戰略基礎

與需求側的投資、消費和出口拉動的經濟措施相比,供給側改革需要勞動力、資本、技術與制度四大要素的變化,四大要素的改善決定了中長期的潛在經濟增長率。要把弱小的傳統農業改造成為一個高生產率的經濟部門,取決于對農業的投資,包括現代物質投入品和具有現代技能的農民。水土資源短缺和環境質量下降,是中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短板,補短板的關鍵在于從戰略高度正確認識和處理綠色經濟與農業現代化的辯證關系。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工商資本有條件進入農業,中央“鼓勵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必須通過財政支持政策和綠色金融制度設計,誘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薄弱環節和薄弱領域,是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可行戰略選擇。補短板夯實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基礎,必須從戰略上認識綠色引領農業資本深化的作用:

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首先,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環境污染導致的農產品品質下降,是導致供需錯配的一個重要誘因。綠色發展是綠色與發展的有機結合,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重要思想的有益實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和綠色的發展理念,用綠色理念引領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補齊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短板

其次,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補齊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短板。由于農業設施投入大和投資回收期長,小規模生存農業無力承擔綠色農業發展的高成本、投資風險和農業自然風險,必須通過政府政策扶持,誘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在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提高單位耕地和勞動的資本占有率,通過提高要素投入的協調效率,彌補農業綠色化發展化學要素投入降低而導致的農業發展的效率損失,夯實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基礎。

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培育新需求增長點

第三,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培育新的需求增長點。通過財政支持、稅收減免和綠色金融政策安排,誘導資本進入農業生產領域,推動農業綠色化發展,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培育新的需求增長點,是解決農業結構性過剩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正確道路。

2 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實現農業提質增效,打造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

農業供給側改革,必須發揮資本在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結構調整、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和轉變發展方式中的作用,通過資本深化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發揮工商資本的資源整合和市場拓展能力,促進農業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業協調效率,消除農業結構性失衡的根源,打破中國農業發展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為此,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發揮專業化經營主體的市場拓展功能

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發揮專業化經營主體的市場拓展功能。中國農業三量齊增的背后,是中國農產品總量趨緊的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變化、農業生產成本過高、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天花板”和“地板”雙重制約倒逼農業供給側改革。如何在“雙重擠壓”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是中國農業面臨的一大考驗。穩增長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發展的供需錯配的結構性矛盾。讓農業生產者真正成為市場經營主體,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結構,以深度發掘和創新市場需求,消除農產品供需失衡的經濟基礎,是中國農業由短缺轉向結構性過剩必須解決的難題。中國大量的兼業農業生產者,無意、也無力承擔農業市場拓展功能,必須充分發揮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資本優勢和技術創新優勢,發揮專業化經營主體的市場拓展和結構調整觸發功能,通過國際和國內市場聯動,化解農業生產國內資源和市場壓力。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形成與工商資本的有效對接,提高農業專業化水平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持續穩定增長。

通過農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業核心競爭力

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通過農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業核心競爭力。傳統農業能否順利實現向現代農業的歷史性跨越,從根本上看取決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進程是否能夠平穩有序地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是農業規模經營的一種形態,主要適合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生產。隨著農業土地租金和勞動成本的提高,化肥、農藥等生產要素投入的持續增長,單純的農業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已經難以為繼,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競爭力的基礎。隨著中國農業化學要素投入的屢創新高,改善農業要素投入協調效率和實現農業規模效率,是中國轉型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小規模農地支撐大量農業就業的現實,使得土地集中成為農業適度規模發展的關鍵。目前中國農業生產的人均資本存量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中國仍有通過進一步資本深化實現高速經濟增長的空間。通過資本進入,培育農民土地資產和人力資本意識,加速土地流轉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發展,為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奠定物質基礎。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農業發展的產業基礎

重視綠色導向下的資本效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奠定農業發展的產業基礎。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機制,需要生產理念、產業發展模式和組織制度變革。產業融合的本質就是農業產業的“接二連三”,通過農業產業化和縱向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業的功能擴展和范圍經濟。農業生產物質資本積累長周期,決定了工商資本進入,是打破農業發展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必然選擇。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能夠通過農業產業融合,實現分工合作、創造市場需求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由于農業生產領域利潤空間限制,不可避免地阻礙資本進入農業的熱情,必須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和建立適宜的利益分享機制,借由資本介質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和提高農業產業協調效率,提升農業產業利潤空間,奠定農民增收的產業基礎。與此同時,通過農業產業融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多類型規模經營和建立多元化服務體系,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機制,最大限度發揮資本紅利,助推農業現代化進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現代農業與農業投資研究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 日本玖玖资源在线 |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 中文有码亚州AV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丝袜精美视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