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上海作為全國的發達地區,隨著城市化進程增速、土地增值明顯、農村集體資產急劇增長,目前農村集體資產有5100多億,其中70%集中在鎮級層面。上海市2012年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2015年制定了相關政策的設計方案,2016年把改革的工作重點轉向鎮級集體資產的產權改革。至2016年底,上海完成了25個鎮(占20.5%)、1621個村(占96.7%)、涉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500多萬人的產權制度改革。2015年度實現了124萬人、12.7億元的集體資產經營收益分紅。在閔行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農民財產性收入占比18.1%,是全國地區級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方之一。總的來說,上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以下三方面的經驗。
1、堅守基本底線是關鍵
堅持兩個促進(促進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兩個防止(防止集體經濟由內部少數人侵占并非法處置、防止農村集體經濟被外部資本侵吞并非法控制)和兩個確保(確保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成員基本利益)的改革底線,制定鼓勵引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合理分配原則的改革政策;注重因地制宜,對近郊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以及撤村改制的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有限責任公司或社區股份合作社的改制,對中遠郊經濟發展水平較一般以及未撤村改制的集體產權制度進行經濟合作社的改制;并在改革全過程中推行依法依策依民主的決策,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2、實現還權于民是根本出發點
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是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以符合市場經濟要求、有利于管好用好集體資產、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的農村集體經濟治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3、創新體制機制是不竭動力
一是創設“經濟合作社”等形式的經濟主體。二是健全治理機構,明確了由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村集體經濟治理體系。三是創新工作機制,實行“一把手”工程,區縣和鄉鎮黨委領導掛帥領導改革工作。四是注重持續發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五是實現賦權于民,全面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權、收益權試點,有條件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權、繼承權試點,慎重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擔保權試點。
未來上海將在完善股權權能、加強地方立法等方面繼續進行探索。在深化研究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穩定完善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等方面,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還將在深化農村改革中發揮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系上海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研究室主任,本文根據其在“清華三農論壇2017”分論壇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的發言整理,經本人確認并授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