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生活,離不開越來越鼓的‘錢袋子’,檢驗鄉村振興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要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3月16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袁延文代表如是說。
他說,農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如果“錢袋子”沒有鼓起來,獲得感不強,那么積極性、主動性就不高,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就難以落地生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和空間。”
這位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來京開會前,剛由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局長調任省農委主任。
近年來,袁延文一直為三農問題鼓與呼。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袁延文帶來的幾份建議都與三農問題有關。
雖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但在多年的實踐調研中,袁延文卻發現,農民自覺選用施用有機肥的積極性不高,有機肥生產推廣應用遭遇重重困難。
“令人擔憂的是,長期施用化肥會造成土壤板結,耕地質量下降。”袁延文疾呼,應該大力發展推廣生物肥、有機肥,逐步替換化肥,讓飯碗里裝滿優質糧,促進綠色農業發展。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機肥使用率僅20%左右,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有機肥使用比重都超過50%。
袁延文說,要加快商品有機肥產業化發展,要調動有機肥生產企業的積極性,要提高農戶施用有機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袁延文建議,設立財政專項資金,對有機肥生產和施用等給予適當補貼。增強農民施用有機肥的積極性,讓有機肥投入成為農民自覺的生產行為。
多推廣施用生物肥、有機肥,有助于改變目前化學農業的施肥思維方式和耕種方式,進而引導農民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有機農業發展道路。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農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有機肥農化大全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