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文章

[ 作者: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01 錄入:吳玲香 ]

——二論學習貫徹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

揮別十二五,我國農業發展既擁有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糧棉油果菜魚等大宗農產品總量居世界首位等諸多優勢,也面臨著國際市場競爭加劇,自身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現實挑戰。決勝十三五,2016年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但為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開出藥方,也為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問題與發展相隨,也是改革的肇因。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比如,玉米階段性供過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擴大,優質飼草供應不足,說明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變化。生產成本過高、資源錯配等突出問題,也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集中顯現。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找到了制約農業發展的病根,牽住了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牛鼻子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圍繞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農產品供給更加契合消費需求,更加有利于資源優勢的發揮,更加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是一篇涉及生產力調整和生產關系變革的大文章,需要科學謀篇布局,切實抓出成效。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抓好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等重點任務。調結構,就是優化農業生產的品種結構,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為消費者提供品種多樣的產品供給。提品質,就是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培育品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供給的信任度。促融合,就是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把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休閑旅游融合起來發展。降成本,就是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等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實現節本增效,提高農業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去庫存,就是把過大的庫存量減下來,積極支持糧食加工企業發展生產。補短板,既要補農業基本建設之短,又要補農業生態環境之短,不斷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提高糧食產能。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技術性問題,但糧食安全卻是戰略性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不能簡單等同于壓縮糧食生產,更不能搞運動式調整。糧食生產要尊重市場規律、順應供求變化,適時適度調整種植結構。一方面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一方面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支持糧食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加大對主產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完善利益補償機制,才能使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產能的責任落實、舉措落地。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開拓創新,也要狠抓落實。地誠任,不患無財,只要我們咬定目標、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在深化改革的沃壤中收獲豐碩果實,推動我國農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中文欧美日韩无线码 | 亚洲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