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農業供給側改革磨好三把劍

[ 作者:李蕓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01 錄入:王惠敏 ]

剛剛發布的《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一號文件”)指出,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民網)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理念更新、體制改革、實踐創新等方方面面,是興農之要。當前農業面臨的諸多矛盾和難題,表現各不相同,但“病根”都出在結構方面。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既能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更有利于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筆者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磨好互聯網+、政策支持、強力監管這“三把劍”,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基礎。

“互聯網+”是一場海嘯式的技術革命,于農戶、消費者而言,增進了互聯互動,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與農戶溝通,質量靠得住的農產品能夠得到更快、更廣的傳播推廣。即讓農企根據銷售來組織生產,相當于對產業鏈全要素進行重組,這讓“靠天吃飯”的農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產品銷售風險。互聯網的開放、快速、傳播特性,則將倒逼著農企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挖掘文化內涵,樹立起農業“百年老店”的形象。這在思想觀念上,就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

政策扶持是國家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調控,通過惠農補貼、技術研發、品種育種等綜合性措施,降低農業生產風險;鼓勵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促進農民增收;引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和動力。

強力監管是保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改革的過程就是農民要把控好自己生產質量和規模,操作核心主體是農民,種子是農民種的,管理是農民管的,要是有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投機取巧,導致農產品品質一般甚至假冒偽劣產品,改革也就沒法完成。所以,有關部門應加強部門聯合監管,統籌管理,嚴厲打擊違法制、銷、施用違禁農藥及化學藥品。利用多媒體渠道宣傳,強化農民可持續發展意識,讓其意識到通過施化肥、打農藥、單純追求產量增長的生產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促使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多生產綠色有機食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提升經濟效益,讓農戶成為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的主力軍,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中堅力量。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羞羞视频网站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 |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