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糧食安全

陳文勝:糧食成為了世界經濟戰爭的戰略“核武”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3 錄入:zgxcfx ]

從歷史經驗中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在二戰前,強國實現重大的戰略利益或打擊潛在的競爭對手主要是依靠軍事戰爭;在二戰之后,更多的則是通過貨幣、石油和糧食等經濟武器引發經濟危機來獲得和鞏固霸主地位。所以,二戰以后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為什么2006年以前,美國經濟良性發展,石油需求旺盛,可是石油價格卻十分穩定;目前美國經濟發展放緩了,石油需求下降了,開始大力發展生物能源了,石油價格卻直沖140美元的歷史天價而去?當中、日、韓、印等國家消耗資源以生產美國和歐洲需要的產品,不斷換回美元的時候,為什么一方面美元不斷貶值,另一方面,中、日、韓、印等國不斷增加對石油等資源需求,美國主導的石油等資源卻不斷漲價?特別是從美國總統2005年8月簽署的《能源政策法案》以來,美國就大力推行生物能源政策,僅2006年,美國用于生產乙醇的4200萬噸玉米就是1.3億人一年的口糧,[1]成為引爆世界糧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么,國際石油價格不斷暴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美國在主導,世界糧食危機是美國有意導演出來的一場陰謀。在20多年前,美國通過一場貨幣戰爭和一紙廣場協定徹底打消了日本經濟追趕美國的念頭;20年后的今天,難道一場糧食戰爭又要打響?[2]

1、少數發達國家不斷發展糧食生產的擴張能力。少數發達國家為了取得在世界糧食市場競爭中的壟斷地位,實施高糧食生產擴張能力的發展戰略。在糧食產量上,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居壟斷地位;僅美國一國,目前的小麥、玉米、大豆產量要占全球產量的40%左右,其中小麥高達60%,玉米出口量要占全球出口量的70%。[3]因此,美國一國就控制了當今世界糧食市場的供需總量;只要確保了糧食高生產能力,美國通過減少或增加糧食出口量就主導了世界糧食市場的走向。

高補貼政策。對農業進行高額補貼是美國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實施確保糧食生產能力戰略的一個重要措施。最近幾十年,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方面依靠其雄厚的財政實力,對本國采用高技術支撐的農業長期實行巨額補貼。目前發達國家每年用于農業的補貼高達3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從1995到2002年,共提供了114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糧食產業利潤的三分之一就來自政府的補貼。[4]2002年5月美國總統布什批準通過的“新農民法案”在今后10年內將為農業和畜牧業提供1900億美元補貼,比舊的農業法規定的補貼增加了80%。[5]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的補貼,必然使美國農產品價格進一步降低,從而使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失去競爭力,特別是將嚴重影響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導致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嚴重扭曲,極大沖擊了非發達國家農產品市場,影響了非發達國家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實現了迅速地削弱非發達國家糧食生產能力的戰略目的。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科納雷指出,“富國對農業的補貼是發展的障礙,它削弱我們的經濟,讓我們的農民變得越來越窮?!鞭r業是帶領非洲走出貧困的惟一途徑,現在卻遭受富國產品入侵的毀滅。[6]所以,盡管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都倡導自由貿易,唯獨農業補貼問題的談判從“烏拉圭回合”[7]的10多年后變成了“多哈回合”[8],始終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高技術支撐。一方面,當今少數發達國家遙遙領先的農業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者的素質和農業生產工具的自動化程度,優化了糧食的品種與結構,增強了糧食的生產力和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當今少數發達國家掌握著全球使用最廣泛的專利權,在農業知識產權上占有支配地位。如美英等國在農業高效性、環境友好型和解決世界饑餓問題的名義下,實施了一項全球轉基因組織計劃,截至21世紀初期,美英等國擁有著包括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甚至水果和棉花等基礎糧食產品的龐大專利系統,以及轉基因豬和牛的專利。[9]因此,少數發達國家不僅可以在國際糧食進出口競爭中,使得科技水平處于落后地位的多數發展中國家被迫退出國內農產品市場,還可以憑借技術和一些其他的技術指標,把發展中國家和其他不發達國家的糧食產品擠出競爭市場(如中國的許多糧食產品就因為受到世界糧食市場的技術限制而不能出口),從而強化發達國家在世界糧食市場上的壟斷地位。

高資本控制。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農業資本化程度不斷加深,逐漸形成了強大且集中的糧食集團和聯合體;這些資本集團壟斷了全球從種子培育、種植、收購、加工和銷售整個環節,并致力于推動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如美國在雄厚的資本和巨額財政的雙重支持下,已成功建立了一個以其為中心的世界糧食供給和消費結構體系,擁有世界糧食的期貨定價權,進而影響世界糧食的現貨定價。據從事咨詢服務的芝加哥農業資源公司統計,2007年11月份以來,美國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資已從250億美元猛增至650億美元。[10]可以說,擁有雄厚資本的華爾街是世界糧食市場的掌門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囤積居奇者。如中國的大豆,到現在不僅市場被外國資本所控制,就連國內的大豆加工企業也幾乎被外資所控制,有資料表明中國的大豆加工企業,外資和具有外資背景的企業已經占到了80%以上。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中的油已經被外國資本把住了命脈,吃點豆腐都得看外國人的臉色了。[11]

高市場操縱。美國之所以維系一個廉價的糧食生產體系,與對糧食市場進行壟斷性操縱和控制緊密相聯。在這個扭曲的國際糧食生產和定價體系中,主導者是漲也收益,落也收益,在一輪又一輪糧食價格波動中始終穩坐贏家的寶座。美國農業部長謝弗預計,美國2008財政年度的農業出口額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010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190億美元。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2007年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三種農作物的產值達到926億美元。[12]中國的大豆有史以來就是主產國,可入世以來實行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美國的廉價大豆如同洪水一般沖進國門,國內幾千年形成的大豆生產體系全面崩潰,變成了排在世界第二位的大豆進口大國,大豆和豆油的需求基本上依賴于美國的進口。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07年的大豆進口量超過5000萬噸,2008年中國將消費掉4900萬噸大豆,其中進口大豆3400萬噸,占大豆總消費量的70%。[13]2007年以來國際大豆價格暴漲之后,豆油、豆粕以及飼料價格、生豬等肉禽價格的上漲便自然隨之而來。[14]

2、迫使多數非發達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不斷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非發達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不斷下降?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財政的高補貼支撐著他們國家的農業強大生產能力和低成本生產優勢,直接降低了農產品的價格,導致他們過剩的農產品在農業補貼水平低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傾銷,迫使這些國家里農民因種糧虧本而離開這個行業,從而擠垮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體系,造成發展中國家由農業產業主力變成了農產品消費主力這樣一個巨大錯位。在糧食產業的主力轉移到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之后,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就自然而然地主導著世界糧食供需總量,發展中國家越來越處于從屬地位。一方面市場機制失靈:在面臨本國經濟的市場化和全球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侵襲時,漸漸喪失糧食供給的自主性;尤其是在當今世界糧食儲備下降、出口國干旱歉收、石油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漲價等局勢下,不僅消費的糧食價格暴漲,而且直接導致了農業生產成本的大幅度增加,進一步打擊了后發國家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農業無利可圖、農民流出農村,糧食供給日益依賴于幾個糧食生產大國所壟斷的世界糧食市場,而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人口增長和糧食需求日益升級的供需壓力,又加劇了世界糧食市場供需矛盾的激化。而另一方面卻是政府財政無力:主要農業發達國家,在農產品自由貿易框架下,已經將世界各國的農業生產,綁上了同一輛戰車:要么各國比拼財力,進行補貼生產競爭;要么讓出農產品市場,由這些國家提供低價格糧食和一整套食物體系。[15]已經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對農民采取的是農業補貼和關稅保護政策,而后發國家為了實現工業化,卻往往要通過犧牲農民利益補貼城市居民。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是弱國,無力與美國、歐盟等世界強國一樣對農業進行高額財政補貼和調控糧價。如印度,擁有亞洲面積最大的耕地,氣候條件優越,在過去很長時間里糧食自給有余、儲備充足。但是自2005年開始,印度的農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逐漸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導致近年來印度糧食產量無法滿足國內需要;2006年首次進口了300多萬噸小麥以緩解國內的糧食危機,2007年又連續從國際市場進口小麥,印度從此由“小麥出口國”變成了“小麥進口國”。[16]

3、糧食成了世界經濟戰爭的戰略“核武器”。美國為什么即使在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大量剩余的情況下,也要用巨額的財政補貼虧本地生產廉價的糧食來出口,同時還用巨額的財政補貼維持著大面積的休耕土地?這樣一個明顯違背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和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其戰略目的與核武器無法使用也要大規模發展的目的并無兩樣。除了“二戰”在日本使用過核武器以外,世界上擁有核武器國家至今為止沒有使用過第二次,但仍然在不斷發展核武器,因為擁有了核武器就加入了核俱樂部,不僅擁有了震懾力量,而且擁有了全球性話語霸權。從戰略的高度來說,持續的糧食生產力就是世界經濟戰爭中的“核武器”發展能力,擁有了世界糧食市場的壟斷地位,就有了經濟戰爭的核武器。曾任美國里根政府農業部長的約翰·布洛克就這樣說過:“糧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國系在我們身上,他們就不會搗亂。”[17]

糧食成為主導世界格局最有效的武器。制造糧荒所具有更廣泛的生物殺傷力,是比制造任何武器所無法相比擬的。如果一個國家自己沒有糧食自足的能力,依靠由少數發達國家壟斷的世界糧食市場來自發調節國內的糧食需求,國內糧食生產體系必將受到發達國家糧食“核武器”的重創,在關鍵的國家利益博弈中就必然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粮裨浾f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18]歷史上美國就發起過好幾回糧食戰爭,如在冷戰時期,糧食就曾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應對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陣營的政治武器,實現了核武器所難以達到的戰略目的。在上世紀80年代由于蘇聯糧食歉收,美國直接停止過對蘇聯的糧食援助,對蘇聯進行糧食禁運。當蘇聯被迫在國際市場大量采購時,美國“火上澆油”,通過法令在國內減少三分之一的小麥耕種面積。但當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進行改革時,西方議員阿德·梅爾科特立即指出:蘇聯需要多少糧食就提供多少糧食,之后是蘇聯解體。[19]從2007年到2008年這場世界糧食危機,越來越多的人就認為是美國在利用自己在糧食市場中的壟斷地位,為維持在全球的控制優勢和霸主地位、獲取全球性政治和經濟利益而發動的糧食戰爭。糧食武器可以打擊、改變進而控制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體系,讓其只能仰賴糧食援助或糧食的供給,形成無法改變的經濟依賴與政治依附關系,這就是非洲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淪為美國附屬國的奧秘。

操縱糧價成為轉移經濟危機和打擊新興經濟體的最有效手段。2007年以來,美國發展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為了將自身危機轉嫁出去,并化危機為機遇,就要利用其在國際上的獨霸地位制造更大的危機,操縱糧食與石油價格就成為了轉移經濟危機和打擊新興經濟體的最有效手段。糧食價格的上漲,不僅可以大幅度增加潛在競爭對手的生產和生活成本,帶來物價全面上漲造成通貨膨脹,阻礙其發展速度,削弱其競爭能力。由于糧食屬于剛性消費品,糧價作為最敏感的物價指數,它的價格一漲,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會跟著上漲,一旦因糧食短缺造成價格快速上漲,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則會如影隨形,進而帶來是社會安全感嚴重缺失,造成社會動蕩和國家危機。2008年這場糧食危機相繼在海地、津巴布韋、菲律賓和埃及等一些國家引發抗議和騷亂[20]就是很好的證明。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糧食出口國,糧食危機無疑能夠坐收巨大的收益,尤其是對于維持美元強勢和緩解滯脹困境,糧食具有重要作用。雖然糧價上漲,也會推動美國等發達國家自身的通脹,但由于消費比重較低,通脹影響明顯小于發展中國家。根據相關資料表明,食品在發展中國家的CPI核算體系中的比重一般在30%左右,而在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在10%以下。本次世界糧食危機發生以后到目前為止,發展中國家的通脹水平普遍達到了發達國家的三倍以上,比如歐美的通脹水平基本都在3%以下,而“金磚四國”的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則紛紛接近甚至達到了兩位數,越南更是一度超過20%,并成為當前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盡管美、歐央行在不斷抬高反通脹的聲調,但加息卻停留在口頭和市場的預期中,這或許是“糧價陰謀”的真義所在。由于糧價上漲能夠推動全球通脹,促進全球貿易價格上漲,而全球貿易一半以上是以美元計價,同時芝加哥又是全球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因此糧價上漲有利于增加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從而維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21]

小結: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求,是人類永遠無法離棄的戰略產業,不僅事關人類生存繁衍、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而且還事關未來生物能源的戰略先機。因此,糧食生產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綜合國力,是不可或缺的國際競爭力。盡管這次世界糧食危機有著眾多的誘因,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非農產業的高附加值和增長的可快速性對后發國家和地區來說,具有難以抵御的誘惑力,農業的戰略位置最容易被忽視。由于世界糧食市場為少數發達國家所壟斷,一旦出現國際“糧荒”和糧價上漲的局勢,少數發達國家就可以通過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或提高糧食戰略儲備量來控制世界糧食市場的供需總量。所以,世界糧食總量足夠,卻還有8億多人在挨餓。[22]糧食市場受控于少數發達國家,是世界糧食短缺的必然。

 

作者:陳文勝,湖南衡陽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鄉村發現》執行主編。

        -------------------------------------------------------------------------------
        [1]屈直言:《是糧食危機還是糧食戰爭?》,《中國青年報》2008年7月20日。
        [2]屈直言:《是糧食危機還是糧食戰爭?》。    
        [3]繆建民:《次貸危機和全球糧食危機背后是道德危機》,《上海證券報》2008年5月29日。   
        [4]屈直言:《是糧食危機還是糧食戰爭?》,《中國青年報》2008年7月20日。 
        [5]許經勇:《論中國當前的糧食生產與貿易保護政策》,《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6]譚樹森:《追溯全球糧食危機根源》,《新華網》2008年5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5/01/content_8086165.htm
        [7]1986年9月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舉行了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決定進行一場旨在全面改革多邊貿易體制的新一輪談判,故命名為“烏拉圭回合”談判?!髡咦?。
        [8]2001年11月,在卡塔爾多哈舉行世貿組織成立后的第一輪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即多哈回合。多哈回合按最初計劃在2005年1月1日前結束,但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第五次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上,由于各成員在農業等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作者注。
        [9]趙剛、林播:《基因游戲》,《環球財經》2008年7月1日。
        [10]譚樹森,芝加哥周評:玉米扛起農產品飆升大旗,中國證券報,2008年6月16日。
        [11]洪巧?。骸冻渣c豆腐得看外國人臉色》,《江南都市報》)2008年1月29日。
        [12]譚樹森:《追溯全球糧食危機根源》,《新華網》2008年5月1日。
         [13]段聰聰:《“誰來養活中國”仍是問題》,《環球時報》2008年6月22日。
        [14]王磊:《解密全球糧價暴漲背后的“食物帝國”》,《中國青年報》2008年5月11日。
        [15]段聰聰:《“誰來養活中國”仍是問題》。
          [16]楊學祥:《從石油爭奪到糧食控制:美“糧食武器”逼近中國》,《光明觀察》2008年6月20日。
        [17]王磊:《解密全球糧價暴漲背后的“食物帝國”》,《中國青年報》2008年5月11日。
        [18]滕興才:《石油戰爭:石油政治決定世界新秩序》,《中國青年報》2008年6月17日。
          [19]王磊:《解密全球糧價暴漲背后的“食物帝國”》。
          [20]鄭京平:《糧食危機何嘗不是機遇》,《人民論壇》2008年7月11日。
           [21]鮑迪克:《糧食政治》,《環球財經》2008年第7期。
           [22]張光政:《世界糧食總量足夠 為何還有8億多人挨餓?》,《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3日。
 
        來源:中國改革報 2011年4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爽视频在线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a级综合久久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