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趙丹丹等: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及驅動因素

[ 作者:趙丹丹?胡碧霞?魏曉?段建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9-08 錄入:吳玲香 ]

【摘要】采用均方差權值法和最小二乘法, 運用2012年湖南省14市 (自治州) 農村環境保護統計數據, 分析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空間格局及驅動因素。結果表明:從效率來看,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綜合指數排名中, 長沙市第一, 為0.755, 排名最后的是婁底市, 為0.335;從空間格局來看,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綜合指數空間格局呈現北高南低、東高西低走勢;從影響因素來看, 顯著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的因素為經濟發展指數、社會生活指數、環保事業指數。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 綜合指數; 效率; 空間格局; 驅動因素;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41171176)

農村環境是社會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的基本物質基礎, 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 而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也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必經之路。目前, 湖南省由于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 導致環境問題日益凸顯, 尤其是農村環境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據統計, 湖南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1.12×10m, 農用化肥使用折純量約249.10萬t, 農用地膜使用量約為7.95萬t, 農用地膜覆蓋面積為70.11萬hm, 農藥使用量為12.30萬t, 農藥、化肥和農用地膜的濫用, 造成了農村水體和土壤的嚴重惡化, 對湖南省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迫在眉睫[1]。僅僅依靠政府環境管理模式既不經濟也不現實, 保護環境需要依靠社會每個群眾, 需要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 提高社區機制效率, 這是湖南省乃至整個國家環境保護實施長治久安的優化策略。

目前, 學者主要從研究方法、農村環境機制以及影響因素等方面對農村環境保護社區進行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 一些學者分別運用層次分析法[2]、灰色關聯度法[3]、網絡分析法[4]等構建農村環境機制體系;在農村環境機制研究方面, 主要有制度因素[5]、改善環境質量[6]、金融投資[7-9]、農村社區治理[10-12]、社區機制質量[13]、城鄉可持續發展機制[14]等;在影響因素研究方面, 主要有相互合作的治理垃圾模式[15-16]、農村環境保護的創新思路[17-19]、市場失靈和政府缺陷[20-21]、畜禽養殖污染[22]等。

綜上所述, 現有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和視角對農村環境進行探討, 為本文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現有研究也存在有待進一步深入的地方, 如鮮有針對農村環境社區機制及驅動因素分析等?;诖? 本文以湖南省14市 (自治州) 為研究對象, 探討2012年湖南省14個市 (自治州) 農村環境社區機制效率, 并運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對社區機制效率驅動因素進行分析, 得出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社區機制效率的相關因素, 為提高社區機制效率以及農村環境保護提供政策性建議。

1 指標選取、研究方法、數據來源

1.1 指標選取

本文構建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涉及一級、二級、三級等要素指標, 主要包括人口因素指數、經濟發展指數、社會生活指數、環保事業發展指數、農業發展指數和環境污染指數等6個方面, 具體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均方差權值法

本研究所采取的均方差權值法是一種既減少和消除研究中多種因素的客觀限制又解決了主觀賦值法無法避免的隨機性和主觀臆斷等問題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 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為消除量綱影響, 優化指標的可比性, 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這里選取極差標準化方法, 若為正向指標, 則按照式 (1) 進行標準化;若為負向指標, 則按照式 (2) 進行標準化處理, 并將標準化結果作為湖南省14個市 (自治州) 各指標樣本的屬性值。

51.jpg

表1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52.png

式中:xij為樣本i、指標Gj的原始數值;maxxj和minxj分別為G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Yij為樣本i、指標Gj的極差標準化值, 也就是屬性值。

第二步, 計算Yj的均方差σ (Gj) 。

53.png

第三步, 計算Yj對于各系統的權重系數wj。

54.png

式中:m為人口因素、經濟發展、社會生活、農業發展、環保事業、環境污染等六個子系統各自所包含的指標數。

第四步, 利用Arc GIS10.0平臺進行標準化后數據的字段計算, 將計算結果轉換為柵格數據, 再通過柵格加權疊加, 求得各地級市綜合評價的空間格局。

1.2.2 最小二乘法

在估計方法上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 OLS方法是應用最多的參數估計方法。在對式 (5) 的估計中, 首先將可能引起被解釋變量變化的所有控制變量引入;其次使用向后逐步回歸方法, 剔除不顯著、無效等控制變量;最終得到有效的參數估計。具體公式如下:

55.png

式中:Yi代表綜合指數;β0代表常數項;Xi代表各種驅動指數;βi代表偏回歸系數;μi代表隨機誤差項;i=1, 2, 3, ?, n表示湖南省各市序號;j=1, 2, 3, ?, 示解釋變量序號。

1.3 數據來源

本文以湖南省14個市 (自治州) 為研究對象, 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湖南省統計年鑒 (2013年) 》《湖南省2012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3年湖南省各市統計年鑒、環境年鑒、《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等多種統計數據, 部分數據基于年鑒數據計算獲得, 空間數據來源于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中心提供的1∶150萬矢量數據。

2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分析

本文選取人口因素、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環保事業、農業發展和環境污染6項二級指標, 以及相應的27項三級指標, 在其基礎上利用均方差權值法建立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并利用Arc GIS10.0軟件繪制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空間格局圖 (圖1) 。

2.1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

整體來看, 長沙市綜合指數排名第一, 為0.755, 其次是常德市, 為0.454;綜合指數排名最后兩位的是邵陽市和婁底市, 分別為0.343、0.335。

從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來看, 湘西州人口因素指數排名第一, 為0.08, 其次是株洲市和懷化市, 為0.078;人口因素指數排名最后兩位的是株洲市和湘潭市, 分別為0.061、0.058。長沙市經濟發展指數排名第一, 為0.239, 其次是湘潭市, 為0.126;經濟發展指數排名最后兩位的是邵陽市和湘西州, 分別為0.017、0.007。長沙市社會生活指數排名第一, 為0.137, 其次是湘潭市, 為0.119;社會生活指數排名最后兩位的是益陽市和邵陽市, 為0.039、0.028。長沙市環保事業指數排名第一, 為0.108, 其次是郴州市, 為0.040;環保事業指數排名最后兩位的是永州市、張家界市, 分別為0.002、0.000。長沙市農業發展指數排名第一, 為0.086, 其次是株洲市, 為0.078;農業發展指數排名最后的是張家界市和永州市, 分別為0.034、0.031。張家界環境污染指數排名第一, 為0.151, 其次是邵陽市, 為0.149;環境污染指數排名最后兩位的是婁底市和湘潭市, 分別為0.076、0.018。

趙丹丹等: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及驅動因素(圖6)

圖1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指數的空間分布

總的來說, 從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6個機制指數以及綜合指數的排名可知, 綜合指數與經濟發展指數、社會生活指數、農業發展指數、環保指數等4個機制指標均基本成正相關關系, 而與人口因素指數、環境污染指數等2個指數均基本成負相關關系 (表2) 。

2.2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空間格局

如圖1所示, 按照自然間斷法將湖南省農村環境社區機制效率指數分為五個等級, 其中人口指數從人口密度最高地區到最低地區分為一級到五級。一級包括湘潭、株洲等2個市;二級包括岳陽、長沙、婁底、衡陽等4個市;三級包括常德、益陽、邵陽、郴州等4個市;四級包括張家界、永州等2個市;五級包括湘西、懷化等2個市 (自治州) 。從空間格局來看, 湖南省人口密度呈現出從西到東逐漸增大的走勢, 南北對稱, 中部凹槽的分布格局。

社會生活綜合指數從一級到五級指示發展程度由高到底。一級包括長沙、湘潭等2個市;二級包括湘西、常德、衡陽等3個市 (自治州) ;三級包括婁底、株洲、郴州、永州和張家界等5個市;四級主要包括懷化、岳陽等2個市;五級包括邵陽和益陽等2個市。從空間格局來看, 社會生活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為湖南省的中部地區, 主要為長沙市和湘潭市, 而在湖南省的南部地區呈現出“半環狀”的空間分布狀態, 外圍的株洲市、郴州市和永州市, 其社會生活發展指數要低于內部的衡陽等市。邵陽市、益陽市以及婁底市等由于發展水平較低, 形成社會生活綜合指數的“低谷”, 在“谷”的北部地區, 湘西和常德等市 (自治州) 發展較好。

環保事業發展水平指數, 發展最好的一級包括長沙、郴州等2個市;二級包括衡陽、岳陽等2個市;三級包括邵陽、湘潭、株洲等3個市;四級包括常德、益陽、婁底、懷化等4個市;最差的五級包括張家界、湘西和永州等3個市 (自治州) 。從空間格局來看, 環境保護事業發展較好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東部地區, 而西部地區整體環保產業發展不如東部地區, 其中湘西地區北部呈現出明顯的“凹槽”。從長沙到湖南省西北部, 環保產業發展呈現出由好到差, 由高到低的趨勢。而湖南省東部地區則呈現出“波浪狀”高低相間分布, 環保事業整體發展水平并不均衡。

農業發展綜合指數, 一級包括長沙、湘潭和株洲等3個市;二級包括懷化、衡陽、常德等3個市;三級包括湘西、邵陽、婁底、岳陽等4個市 (自治州) ;四級包括益陽、郴州等2個市;五級包括張家界、永州等2個市。從空間格局來看, 湖南省農業發展格局呈現出“大分散, 小集聚”的分布格局。長株潭城市群整體發展較好, 而湖南省南部地區的永州市和郴州市發展較差, 常德市、懷化市發展較好, 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州和張家界市相對于湖南省南部的婁底市、邵陽市總體發展較差, 其他地區發展均勻分布。

趙丹丹等: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及驅動因素(圖7)

表2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與排序

經濟發展綜合指數, 發展最好的一級包括長沙、湘潭等2個市;二級包括常德、岳陽、株洲、郴州等4個市;三級包括益陽、婁底、衡陽、永州等4個市;四級包括張家界、懷化、邵陽等3個市;經濟發展最差的五級包括湘西州。從空間格局來看, 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是東部要好于西部、南部要好于北部, 從湖南省東部的長沙市到湘西州經濟發展呈層次性下降。

環境污染綜合評價指數, 環境污染程度最嚴重的一級包括湘潭市;二級包括郴州、衡陽、株洲、婁底等4個市;三級包括岳陽、長沙、益陽等3個市;四級包括常德、湘西、懷化等3個市 (自治州) ;五級包括張家界、邵陽、永州等3個市。從空間格局來看, 湖南省環境污染指數東部地區污染最嚴重, 并且有向周圍擴散的走勢。

58.jpg

圖2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綜合指數空間格局

如圖2所示, 利用自然間斷法將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綜合指數分為五個級別, 處于 (0.4493, 0.7560) 區間的有常德、長沙等2個市;處于 (0.4237, 0.4493) 區間的有益陽、岳陽、株洲等3個市;處于 (0.3794, 0.4237) 區間的有湘潭、永州、郴州等3個市;處于 (0.3394, 0.3794) 區間的有張家界、湘西、懷化、益陽、邵陽等5個市 (自治州) ;處于 (0.3352, 0.3394) 區間的只有婁底市。從空間格局來看,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綜合指數空間格局呈現北高南低、東高西低走勢, 綜合指數從東部的長沙市向西部的湘西州和張家界市呈遞減趨勢。湖南省西部地區 (張家界市、湘西州、懷化市、邵陽市、益陽市等) 整體農村環境發展水平較低, 而整個東部地區發展水平較高。

3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驅動因素實證分析

3.1 變量選取

以上分析了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機制效率, 初步得出綜合指數與經濟發展指數、社會生活指數、農業發展指數、環保指數、人口因素指數、環境污染指數等6個指數的正負相關關系,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摸清驅動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對提高湖南省各市 (自治州) 的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初步選取經濟發展指數、社會生活指數、農業發展指數、環保指數、人口因素指數、環境污染指數等6個變量作為影響湖南省農村社區機制效率的驅動因素。

經濟發展指數: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社區環境保護機構的建設, 社區環境保護機構越完善。從家庭培養方面來看,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農民受教育水平程度就越高, 故其家庭教育中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也就越多。說明經濟發展指標越高, 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水平越突出。

社會生活指數:社會生活水平越高, 農民的生活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農村社區服務機構更加健全, 農民的收入更有保障, 對于生活質量水平的要求也就會提高, 進而將加大對社區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說明社會生活指數越高, 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水平也就越高。

農業發展指數:農業發展水平越高, 說明該地區的綠化水平相對較高, 對環境的進化有促進作用;若為提高農業的產量而過度使用無機化肥, 將造成土壤板結、水體富營養化, 起到破壞環境的作用。因此農業發展指數對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水平的影響待定。

環保事業指數:環境保護一般是為了解決眼前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 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說明環保事業指數越高, 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水平也就越高。

人口因素指數:人口密度越大, 將會增加該地區環境負荷量, 但適當地增加人口因素, 對農村環境保護社區建設有促進作用, 為社區環保提供充足的服務。因此人口因素指數對農村環境社區水平的影響待定。

環境污染指數:環境污染指數反映了環境的質量, 環境污染指數越大, 表明環境污染越嚴重。這說明環境污染指數越高, 農村環保社區污染越嚴重, 需要建立社區環保體系, 完善環保體系結構。

3.2 實證結果與分析

運用Eviews8.0統計軟件進行回歸分析, 首先對湖南省農村環境社區機制變量逐一進行回歸, 摸清各機制變量與綜合指數的正負相關性;其次進行多變回歸;最后根據回歸結果以及科學性, 剔除人口因素指數、環境污染指數, 得出結果見表3。

59.jpg

表3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驅動機制回歸結果

從回歸結果來看, 修正R為0.8774, F統計量為24.25, 說明模型整體擬合優度較好。其中經濟發展指數、社會生活指數、環保事業指數等3個變量顯著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社區綜合指數。具體分析如下:

經濟發展指數的系數為0.4340, 說明經濟發展指數對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經濟發展指數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將提高0.4340個百分點, 且經濟發展指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

社會生活指數的系數為0.8220, 說明社會生活指數對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社會生活指數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將提高0.8220個百分點, 且社會生活指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

環保事業指數的系數為2.1592, 說明環保事業指數對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環保事業指數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將提高2.1592個百分點, 且環保事業指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

從回歸結果看, 農業發展指數的系數為0.0782, 說明農業發展指數對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起到負向作用, 但農業發展指數不顯著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

4 結論與啟示

4.1 結論

(1) 湖南省農村環境社區長沙市綜合指數排名第一, 為0.755, 其次是常德市, 為0.454;綜合指數排名最后兩位的是邵陽市和婁底市, 分別為0.343、0.335。 (2) 從空間格局來看, 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綜合指數空間格局呈現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走勢, 綜合指數從東部的長沙市向西部的湘西州和張家界市呈遞減趨勢。 (3) 經濟發展指數、社會生活指數均在10%的顯著水平上正向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環保事業指數水平在5%的顯著水平上正向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農業發展指數正向影響湖南省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效率, 但影響不顯著。

4.2 啟示

(1) 從湖南省農村環境社區機制效率的影響因素可知, 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水平、環保事業等對社區的環境保護有正向的推動作用, 因此要大力發展經濟, 加大對社區環境保護服務體系建設的經濟投入, 引導農民受教育, 進而提高農民保護環境的意識。 (2) 加大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投入, 特別是農業科技的投入, 研發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低的農業品種, 大力宣傳科技農業, 改變傳統農業耕作方式, 減少無機化肥的使用, 提高有機肥的投入, 從而減少環境的負荷量。 (3) 各縣 (市、區) 政府應對環境保護加大資金投入, 組織基層社區建立相關的環境保護機構, 監督并通過考核機制給予一定獎懲, 定期的派遣專業人員到社區講授環境保護知識。

參考文獻略

作者簡介:趙丹丹 (1979—) , 女, 湖北麻城人, 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等。段建南 (1957—) , 男, 山西晉城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資源利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地理》2017,06(37),164-17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不卡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8k | 亚洲国产福利小电影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100集 | 一本久久sm热国产片 | 最新国产精品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