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山片區旅游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
鄉村旅游建設發展的當下經驗,主要是在政治維度、經濟維度和文化維度三個維度上展開的。
政治維度:解決的是三農問題,城鄉差別問題,新農村建設問題。通過對鄉村旅游的大規模投資,交通、通訊、服務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都被拉動起來了。特別是旅游與精準扶貧結合,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這是一個偉大創新。這個維度,從政治出發,解決政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經濟維度:鄉村旅游發展了新產業,創新了新業態,拉動了新消費,拓展了新經濟。新的鄉村旅游突破了農家樂范疇,它通過旅游+,加生態,帶動生態發展,加文化,促進鄉村文化建設;加體育,拓展體育旅游,加現代農業,形成農業觀光;加康養,形成大健康產業......
鄉村旅游成為一種新的經濟杠桿,點化催生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增強了許多傳統產業和業態的升級提質,活躍了經濟生活。
文化維度:鄉村旅游在文化維度上從兩個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一、全面提升了生態文明水平。凡是鄉村旅游開展起來的地方,政府和群眾、投資商和游客,都對保護本土生態環境有了緊迫感和使命感,都知道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好的修復回歸狀態和;
第二、重新喚起傳統文化的深刻復興。鄉村是保持中國傳統文化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也是中華文化最后一片“保護地”,鄉村旅游發展,文化和歷史被置放在重要位置之上,因而得到修復和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得到鄉村旅游這個文化產業兜底支撐。
可以說鄉村旅游在政治維度、經濟維度和文化維度三個維度上,取得重大成就,解決了繁榮經濟、保護生態和復興傳統文化的重要成就。
但是,還有一個維度被嚴重忽略了,那就是美學維度。
這個美學維度在原來三維之中之所以不可或缺,主要在于:
第一、 美學直抵精神和靈魂,無此便無序
美學是精神和靈魂的最高階段。按照馬克思的話來說,人類之所以超越動物,是“人也懂得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胸中裝有美學精神,具有審美水平的思想和靈魂,一定是高尚的思想和靈魂。鄉村旅游發展,由于急功近利是總趨勢,美學被拋棄在一邊,到處都是粗制濫造的鄉村建設。那些以為貼了一塊青磚,裝了一塊木板就把歷史召喚回來了的理念,直接解構了原鄉美麗,這樣建起來的鄉村旅游,不能留住靈魂在此處徜徉和回味,它是“偽民俗”和“偽歷史”,無法喚醒歷史追憶,成為無序之爛景。
第二、 美學直抵感官和情愫,無此便無根
美學直抵感官和情愫,是感覺范疇的理性結果。沒有美學維度的鄉村旅游建設,人的感覺感受得不到應有尊重,大量不符合人類審美需求的,甚至反人類感覺系統,反美學的意識,直接轉化成為各種規劃、建筑樣態、環境結構,會使人覺得難受,造成感覺系統的反感,在這樣的環境中,人類找不到皈依感,靈魂成為無根之木,無處泊岸。
第三、 美學直抵格調和情懷,無此便無格
美學成就人類的格調和情懷,無論哪種風格的美學都具有一定品級的格調和一定寬廣的情懷。美學缺席的鄉村旅游建設所造成的危害,直接表現為低俗、粗俗和媚俗,在這樣的環境中,旅游的“康、養、學、閑、情、奇”就很難得到實現,在沒有格調的地方就很難養成有格調的靈魂,就像在雞窩中,要培養雄鷹一樣,沒有這種可能。
鄉村建設一定要復歸美學精神。馬克思在論述人和動物區別時有段話極為重要。他說:“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支配時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人還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鄉村建設包括城市建設,恰恰像動物一樣,僅僅只把和肉體的需要相關連的建設好,而把人的需要包括對美的需要都置于腦后。這就是鄉村建設中沒有美學精神支配的后果。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有段名言,“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卻很多。如今的許多成功人士,包括官員、企業家、媒體人、白領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想必都很出色,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藝術和鑒賞……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藝術,而是虐殺藝術……”吳冠中先生的這段話不幸而被諸多擁有權力和金錢的人給證明了。
為此,我提出鄉村旅游建設中美學的“原鄉精神”,作為美麗鄉村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高度重視的不可或缺的審美意識形態。
第一、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原鄉精神的根本。千百年歷史中,傳統村落建設就一直遵循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則。依山傍水,因勢就形來建筑房屋和小道,牛欄和谷倉,依據本地氣候雨水和陽光條件種植相應的農作物等等,就是道法自然。那種強行扭曲自然規律,打破自然平衡的做法,已經讓人類嘗夠了苦頭。第一美學法則應該是“道法自然”。
第二、術尊本土
在原鄉精神支配下的鄉村建設,應該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你是喀斯特石灰巖層,大青石就是你的材料;你盛產竹子,竹子就是你的材料;哪怕你窮得只剩下黃土,那些夯土墻也是美麗鄉村的一道艷麗風景。
在本土材料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就是本土工程技術。這些技術滿含著本土文化精神,如何壘砌石頭,如何夯土筑墻,如何架梁蓋瓦這些與材料密不可分的“術”,具有歷史價值和審美元素。“原鄉美學”強調“低技術”,就是這個意思。原鄉工程技術的“低”保持了文化的原生性,具有歷史蘊含。如何有效地利用這種“低技術”而不讓人感覺是粗疏簡陋,就要在其中加注現代時尚元素,形成本土原鄉精神和當下時尚精神的高度融合。
第三、肌含歷史
原鄉精神指導下的鄉村建設,特別注重所有形式的肌理,這是積淀潛藏歷史最為表象的元素。那些匆忙貼上去的各種仿古材料沒有歷史肌理,給人感覺仍然是現代材料。鄉村建筑最能讓人記住鄉愁的就是建筑外在層面的肌理。建筑表層在歲月打磨下,也會“蒼老”,這些“蒼老”會無聲傳達出歷史韻味,散發滄桑之感,具有強大的“帶入”性,使人獲得游歷到歷史“里頭”的感覺。這是其他裝飾無可替代的功能。
第四、韻追時尚
“把鄉村建設成為鄉村”,很容易使人誤解的是,那些古已有之的傳統就不能有一絲改變嗎?
“原鄉精神”強調兩個方面:
第一、鄉村建設一定不能忘記的是我們花錢花精力建設鄉村不是要把鄉村弄成城市,而是要保留一切能夠證明這就是鄉村的本質特征,要把鄉村建設成為鄉村。
第二、如果僅此而已,那也只是表達了原鄉精神的一半。鄉村也在發展,也會融進每個時代的先鋒因素。因此,原鄉精神一定要與時俱進。
本土材料和時尚精神在視覺上將形成歷史和現實的對話,傳統和舒適擁抱。鄉村感覺隨處飛揚,時代精神又能抵消歷史的陳腐之氣。這樣的鄉村建設美學既保持了歷史敘述,又傳達了當代意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格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