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文件的特點,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個“新”字。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有175個新字,他在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會見中外記者一千多字的講話中也有十多個新字,如“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新目標”、“新任務”等。十九大報告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各項具體政策,雖然其中沒有新字,但都是根據新時代的總政策制定的,可謂“沒有新字,但全是新意”。因此,抓住一個新字學習貫徹十九大農業農村政策,就抓住了精神實質,抓住了根本。
要抓住一個新字來領會和貫徹十九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于十九大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要達到的目標是再用3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現代化的農業農村與此前從溫飽到全面小康的農業農村,具有性質上的根本區別。這種區別在于,現代農業所需要的是農業規模化、商品化、市場化和農民職業化,而不是此前少了自己吃、多了拿來賣,農民生產什么、市民消費什么,也不是以產量為核心拼資源拼消耗。而且,目前正處于兩種性質的農業農村的交匯點上,把握不好,定力不足,或起點太老舊,或搖擺不定,容易退回到交匯點之前,一切照舊,拖累整個現代化的進程。因此,要切實抓住一個新字,領會好十九大農業農村政策的新理念新目標新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新作為新氣象。
抓住“新”字學習貫徹十九大農業農村政策,就要區分十九大前后政策的“同”與“不同”,從思想上切實轉到新時代新目標新任務上來。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雖然只有四百多個字,但卻是一個完整的政策體系,與此前的政策有明顯的不同,只有抓住不同點,才能真正體會到新政策的深刻含義,增強貫徹執行的自覺性。比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與此前的“同步發展”,在內涵上是有區別的。十八大黨章要求“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而十九大黨章則是“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增加“新型”這一定語,表明了質量性質上的新要求。而且,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比“同步發展”更加完整。“同步發展”是目標,“優先發展”是過程。因為,現代農業既需要工業化來提供包括種子、機械在內的大量工業品,又需要城市化吸引進城農民來提供規模化生產的土地和農產品市場。所以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一般要落后于工業化、城市化數十年,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如果按照四化同步發展,就會始終存在著時間上的等距離,也就不可能同步實現二0三五年、二0五0年的奮斗目標。因此,十九大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就為同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架起了一座橋梁,而且,經過多年的積累,農業現代化已具備了人、地、錢等多方面“優先發展”的實力。只有這樣來理解四化同步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的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
抓住“新”字學習貫徹十九大農業農村政策,就要抓住十九大農業農村政策的新界定新定義,準確理解,全面實施。與以往比較,十九大報告對農業農村政策的界定更進一步清楚明了,指向明確,毫不含糊,操作性強。比如“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是老話,但要“重”到什么程度,沒有界定,十九大報告則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這就對“重中之重”作了明確的界定。“城鄉一體”,也是老提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誰是“一體”,以城為體,還是以鄉為體,是城市鄉村化,還是鄉村城市化,此前的政策性文本沒有界定,其執行的結果不難體會。十九大文件則明確為“城鄉融合發展”,這就是說,城和鄉仍然是各自為體,兩個不同的主體,各有區別,不是“一體”,而是“兩體”,城就是城,鄉就是鄉。“融合”發展,就是各有特質,互相促進,發展成果,城鄉共享。再比如,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其中的“長久不變”是指的承包制,還是指的承包期,一直沒有界定,以至于學界長期爭論不休,政策設計者也語焉不詳。十九大文件明確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毫不模糊,明白無誤。再再比如,如何看待小農與現代農業,也是長期爭論不休,十九大文件明確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在這里,小農戶是出發點,但不是目的,目的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的顯著標志是規模農業,通過規模的擴大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收入,增加供給,增加積累。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著眼于“現代農業”和“有機銜接”,而不是僅僅是站在小農戶一邊。可以說,如果始終維護現有的小農戶,也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農業。有的人往往拿日韓的小農戶說事,日韓的小農戶怎么也沒有少到一家一戶幾畝甚至幾分農田。在農業經濟學界,長期以來存在著三個悖論,即“大農好還是小農好”、“農地公好還是私好”、“農業收益是遞增還是遞減”,爭論不休,沒有結論,而且還會繼續爭論下去,永不停止,也永無結論。這種狀況,對中國農業現代化影響不少。十九大的農業農村政策,甩掉學術之爭,走向實際,讓事實說話,學術可以永遠爭論,但實踐不能絲毫等待,這就顯示出高度的務實精神及政策規劃設計者與學者的區別。
抓住新字學習貫徹十九大農業農村政策,就要抓住新目標、新任務,制訂出時間表和實施標準,風雨無阻,一以貫之。一往無前。這方面,沿海地區比內地無疑要醒得早、起身快、走在先。1990年代的江蘇省蘇南農村,抓住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優勢和鄉鎮企業吸引勞力的時機,加快農田整理,大搞農田“豐產方”,投資農業機械化,加快水利現代化①,實行農田專業化生產,及時開啟了農業現代化工程。2010年,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發出《關于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的意見》,并頒布《江蘇農業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試行)》。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要求江蘇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十九大剛閉幕,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楊岳就在10月27日的人民日報發表長文,表示要“努力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江蘇等農業現代化先行省區的經驗,對湖南等內地省區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總之,要在今后三十五年左右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全新工作,十九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為我們開辟了全新的道路,只要我們抓住一個新字,認真領會,全面貫徹,農業農村現代化就一定能夠達到又一個光輝的頂點。
(作者系湖南衡陽縣委宣傳部退休公務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