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專家: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中的“三農”問題

[ 作者:陳曉華?段應碧?尹成杰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24 錄入:實習編輯 ]

原標題:“三農”領域如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聽聽陳曉華、段應碧、尹成杰等專家怎么說?

新時代新思想新戰略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暨農民日報社專家智庫成立大會專家發言摘登

編者按: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日前,農民日報社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暨農民日報社專家智庫成立大會。與會專家認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新時代“三農”報道的正確輿論導向,是農民日報社做好“三農”新聞宣傳工作的重大課題。報社專家智庫委員會的成立,旨在發揮農業農村經濟理論與實踐、“三農”新聞宣傳等領域權威專家建言獻策和智力支持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貢獻力量。今日本報對有關專家發言進行摘要刊登,敬請關注。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中國農業經濟法研究會會長、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

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意義深遠。鄉村治理體系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當前,鄉村已經開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靜態變為動態,鄉村發展和鄉村治理進入發展新階段,呈現階段性新特點。要保持農村長治久安、和諧穩定,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當前在農村,自治有經驗,關鍵是要適應新形勢,更好地調動和發揮農村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德治有傳統,重點要大力弘揚和傳承鄉村優秀文明,發揮德治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法治有進步,但同現代鄉村治理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是要抓緊補齊的短板。

按照十九大的精神要求,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就法治建設而言,第一,要依靠法治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化、法治化。要緊密結合中央部署和農村改革發展進程,加快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第二,要依法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從立法層面進一步強化對農民群眾權利的保護,完善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切實保障村民民主權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農村集體產權法律制度,依法保障以土地為核心的農民財產權益。第三,依法調節各方面的關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宏觀上講涉及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構建,從微觀上講涉及各類農村經營和管理主體等眾多利益關系的協調。今后,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融合發展奠定制度基礎;另一方面要針對農村利益關系日趨多元化的實際,科學界定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從法律上理順各種利益關系,平衡不同利益訴求。第四,依靠法治化解農村矛盾糾紛。一方面,要教育廣大干部帶頭遵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另一方面要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法治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發揮應有的作用。

鄉村振興要重點發展農村產業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段應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安排,為建立新型城鄉關系和農業農村健康發展指明了道路。

第一,鄉村振興要關注農村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沒有產業就沒有發展。有了產業的振興,鄉村的建設才有基礎。振興鄉村產業,要關注農民就業問題。近些年來,農民工外出就業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大約轉移2.8億農村人口外出就業。當前,我國城鎮化達到一個新階段,城市在轉型升級,產業向高端邁進。適應城市發展和就業形勢的新變化,下一步要讓農民在農村去振興,在農村發展產業,實現當地就業。

第二,農村產業發展要面向城鄉新需求。目前,我國城鎮化率接近60%,城市人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產生了很多新的需求。要了解城里人需要什么,然后再發展什么。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有幾個產業是可以大發展的。一是優質農產品,包括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等;二是特色農產品,適應不同消費群體需求的功能性產品;三是鄉村旅游、鄉村休閑、養老等產業需求潛力旺盛。

第三,發展產業要建立支持政策。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鄉村基礎設施要有政府投入,要加快農村公路、水庫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和條件。要建立多渠道的投資融資機制,加快政策創新,研究什么樣的政策能夠把城市的資金、社會資金大規模地引到農村去。比如創新土地政策,盤活大量的農村土地資源,依靠大量土地產生的信用,撬動資本投向農業農村,把社會資金吸引過來,振興產業。

最后,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的制度設計,一開始就要堅持共同富裕的方向。要探索股份合作機制,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使農民既有工資收入,又有財產性收入,帶動廣大農民走向共同富裕。

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及其對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論述,為我國今后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

推進我國農業農村平衡充分發展,最根本的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把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貫穿到“三農”工作中去,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按照十九大提出“兩步走”的戰略目標,我國農業要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一是把“三農”工作擺在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二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均衡配置農業資源和要素,優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三是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中國農業競爭力。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大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加快促進農業從數量時代向質量時代轉變,從大路農產品供給向中高端農產品供給轉變,從資源環境生態過度消耗型向友好節約環保型轉變。四是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認真實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建設美好田園和美麗家園結合起來。五是推進農業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加工比例,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效益鏈。六是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大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新主體、新體系、新機制,發展農業新興產業,開展農業農村新的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農村“互聯網+”,發展線上線下農產品市場和流通體系

市場和政府的作用都要發揮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

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我感受到了一個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圍繞報告提出的“堅持新發展理念”“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我談談學習體會。

對農業來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最根本的就是堅持價格規律。這是一只很有力的市場的“手”。同時還需要另一只“手”,就是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要實現十九大提出的目標,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就要更好發揮這兩只“手”的作用。

首先,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這就是要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我理解,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的要求,就是要深化這個方面的改革。我國糧食保護價政策實施以來,糧食價格不斷提高,超出了國內市場價格,也大大超出了國際糧價,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短期看,可通過藏糧于庫,而長期看,要通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通過市場機制,解決短期的市場供求平衡問題,通過政府作用,來保障長期的糧食安全問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出決定性作用,就會促進每個地區都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區域優勢來生產糧食和其他農產品。

其次,讓政府發揮更好的作用。就推進現代農業而言,政府在以下領域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一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好十九大提出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三權”分置能實現農民的社會保障功能和土地的經營功能。二是做好規劃。政府的規劃作用,對于保護生態、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設施建設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支持科技創新。四是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五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另外,保障糧食儲備很重要,主要是平抑不同年份的生產波動變化需要。六是調整補貼機制,既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也讓農民得到切實的好處。

努力構建新時代 中國特色  “三農”理論體系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出了時代最強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堅持這個戰略定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三農理論體系。

第一,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三農發展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涵蓋了農業、農村、農民等一系列的發展理論和思想體系。要看到,中國農業正在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我們要認真總結中國經驗,發現中國案例,展現中國自信,貢獻中國智慧。

第二,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基本內涵。中國特色現代農業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產業層面,結構調整、功能培養應該體現中國特色。結構上首先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努力實現農產品充分供給。功能培養要立足新產業,在發展中展現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產業和新動能。二是改革層面,政策和制度應該體現中國特色。我國構建了適合自身國情的卓越制度。土地制度方面,實行獨具中國特色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特別是“三權分置”更獨具中國特色。經營制度方面,實行多元化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人才制度方面,正在加快構建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三農工作隊伍。

第三,努力提升中國農業綜合競爭力。強勢農業是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要通過支持保護、結構調整、科技進步等要素升級來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最根本的是要始終堅持用中國供給解決中國需求,用中國資源解決中國問題。

農業要現代化種業必須先行一步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了“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總藍圖和時間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農業發展種為先。農業要現代化,種業必須先行一步,實現現代化;要建設農業強國,必須先建成種業強國。

十八大以來,種業工作在科研創新、企業發展、供種保障、依法治種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種業工作者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對照新時代新思想新戰略,總結經驗,分析形勢,明確新目標新任務。

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改革開放力度,為現代種業發展增添新動能,開啟種業強國建設的新征程。繼續強化種業科技創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堅信只有改革創新開放,才能建成種業強國。

要進一步加大企業扶持力度,在精準指導、精細服務上下功夫,做大做強、做專做精一批種子企業,滿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發展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農產品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企業無論大小,都要做到創新強、管理強、服務強,進而實現市場競爭力強。

要進一步加大依法治種、科學管理力度,以貫徹落實《種子法》為主線,同時借鑒國際種業管理先進經驗,加強種業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建設,構建起科學高效的現代種業管理體系,盡快提升現代種業治理能力。

增效增特增綠推進畜牧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現代化目標等重大戰略部署和安排,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我們國家的畜牧業正在發生深刻的歷史性的變化,主要有三個“加速”:一是生產方式上在加速轉變。去年規模養殖比重已經占到56%,這是一個生產方式的劇變。二是產業形態在加速重塑。區域布局開始新一輪調整變化,畜禽養殖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匹配性增強,產業的集中度、融合度也相應提高。新產業新功能開始顯現,旅游觀光牧場、體育競技、馬術文化等加快發展,為畜牧業發展開拓了新功能。三是農牧關系在加速重構。通過推動糧改飼,發展草牧業,統籌糧經飼,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機肥替代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國傳統農業的精華正在回歸,為養而種、以養定種、為種而養、以種定養、種養并重的融合的新型農牧關系正在發展。

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新部署,加快推進我國畜牧業現代化。一是增效。增效主要是解決競爭力的問題。要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動生產方式變革。二是增特。增加特色的畜禽養殖。原來不受重視的小畜種需求持續增長。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小眾需求也會催生一個大的產業。三是增綠。主要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一方面要轉化利用“黑色”,實現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加強草原的生態保護力度。

以自信開放心態做好“三農”宣傳“排頭兵”

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潘崗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一重大任務,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

第一,黨的十九大彰顯了中國的大國風采。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世界眼中我們黨領導下的國家的新形象是勇于創新、開放自信的。這次大會創新使用了融媒體中心,開始幾天沒有人用,后來幾天中外媒體搶著用。這次政治局常委領導會見中外記者見面,臺上不僅沒有擺花,記者的前面的紅繩子也撤掉了。這表明中國強大起來后,心態都開放自信了,這一點讓人感受比較深刻。

第二,要突出宣傳重點,做好“三農”宣傳的“排頭兵”。排頭兵就要有排頭兵的樣子,站得高,站得遠,結合報紙自身的特色,將自身打造成手段先進、競爭力強的新型主流媒體。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三農宣傳領域,要發揮新聞輿論引導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

第三,保持為“三農”服務的初心。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選擇好產業,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要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實惠。將十九大精神宣傳好,除了在宣傳方式和手段上的創新,也要重視宣傳紀律,在這個基礎上把它宣傳好,真正讓新聞回歸。

農業法治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巡視員李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涉及法治的內容很豐富,是今后一個時期農業法治工作的總綱領、總方向和總要求。結合學習十九大精神,我談三個方面的認識:

第一,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業法治之路。十九大報告里強調了黨的領導要貫穿到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多年以來,農業法治工作在堅持黨的領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提出,以及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都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結果。我們要按照十九大要求,繼續探索農業法治建設自身固有的規律,加強農業法治工作。

第二,以善法促進農村的善治。報告提出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發展、保障善治,首次把依法立法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并列提出。所謂良法,就是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客觀規律,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法律規則。我們要按照十九大以善法促善治做好依法立法工作,遵守《憲法》和國家法律規定的各項程序,充分地發揚民主、反映民意,用良法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要通過法治保障農民財產權利安全,保障農民民主權利行使,保障農民積極參與農村集體經濟決策和社會管理事務。要加強農業執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讓廣大人民群眾從執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

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利

農業部經管總站巡視員黃延信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利,壯大集體經濟”,指明了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是推動農村改革的根本遵循。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要把這項改革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向縱深推進。就改革的深度來看,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應加快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載體。中央明確要求,凡是有集體統一經營資產的村組特別是城郊村、城中村、經濟發達村應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二是賦予集體經濟組織市場的主體地位,方便開展經營。現階段可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放組織登記證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據此向有關部門辦理銀行開戶等相關手續,以便開展經營管理活動。三是完善農村集體資產權能,盤活農村各類集體資產。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激發集體經濟組織作為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四是用好用活中央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中央已經明確,對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資產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可以量化為集體成員持有的股份。要用好用足這一政策,以政府的財政補助資金量化促進農村的股份合作等改革,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

我國農產品貿易面臨新形勢新特點

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倪洪興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為今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工作指明了方向。振興鄉村離不開對外開放,必須在開放中加強農業、提升農業、振興農業。當前我國農產品貿易呈現三個新特點:一是我國農產品貿易達到相當規模,農業融入國際市場的程度明顯提高;二是在國際競爭中,我國大宗農產品基礎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三是外部環境對我國農業政策選擇的制約不斷加強。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報告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落實到農業貿易發展和政策調整的具體實踐中。

一是構建開放型農業政策體系。要堅持開放,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加大農業支持力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制。加大農業農村金融政策制度創新,著力解決農業農民缺少金融和保險服務、金融機構缺乏支農助農動力這個問題。二是建立和完善開放型農產品調控體制。應根據宏觀調控有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相應的農產品進口調控機制,確保農產品進口適度適當,確保農業貿易與國內產業協調發展、內外聯動。三是練好內功,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大力拓展農業功能,培育分享農業、定制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扣幾個關鍵詞

農業部農村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

圍繞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時代命題,我主要談幾點心得體會。

第一,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具有顯著的時代背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既是新時代主要矛盾轉化提出的新要求,又是歷史交匯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從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轉化來看,一方面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滯后,成了制約城鄉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的短板;另一方面從現代化角度來看,不平衡就表現在農業現代化與總體現代化不平衡,是全面現代化的制約因素。

第二,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新型城鄉關系的歷史定位。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時期來看,鄉村振興戰略實際上是一個戰略轉型,是新農村建設行動的提升。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新20字方針,明確了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時期鄉村振興的方向和要求。

第三,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新的戰略要求。鄉村振興戰略方針,是按照“五位一體”提升轉型的。加強鄉村治理基層和基礎工作,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第四,鄉村振興戰略要有清晰的思路措施。核心是兩句話,一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二是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真正要振興鄉村,還是要融合。核心理念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路徑上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

綠色食品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農業部綠色食品中心主任王運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綠色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再次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些都與綠色食品事業息息相關。

綠色食品自20世紀90年代誕生發展,始終是綠色發展的先行者、開拓者和實踐者,致力于講述一個推動綠色發展的中國故事。近年來,綠色食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嚴格農業投入品管控,實行“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有效確保了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經過多年的品牌培育和宣傳推廣,綠色食品取得顯著的綜合效益。通過品牌溢價,綠色食品產品帶來高附加值。在北京的沃爾瑪超市,有綠色食品認證的豬肉70元/斤,一般的豬肉20元/斤。通過基地帶動,2000多萬家農戶實現增收,為2000多家生產加工企業提供穩定的原料產品,支撐綠色食品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通過減量化生產,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據專家測算,“十二五”期間,綠色食品生產平均每年折合減少施用尿素268萬噸,為保護“綠水青山”發揮了積極作用;綠色食品先后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多個評價指標體系,并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申報條件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評定指標之一。據調查,在國內大中城市,綠色食品品牌的認知度超過80%,在所有認證產品中,綠色食品公信度排名第一。

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國農業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孫林

在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農民日報社成立專家智庫,既是貫徹十九大精神、堅持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為了更好地提供智力支撐,值得新聞宣傳出版單位學習和借鑒。作為黨的新聞宣傳出版單位,在新時代應該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更好地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要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認真、全面、深刻學習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思想,深刻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刻內涵,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鄉村治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重點問題,主動設置議題,深入調研、精心策劃,調整和優化適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選題結構和內容,創新理念、內容、方法、手段、業態和產品,堅持融合發展,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又善于宣傳的三農工作隊伍,做好三農新聞宣傳出版工作,發揮好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作用,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有市場的產品。

十九大對加強和改善鄉村治理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有責任全面記錄當前鄉村治理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報道農村基層干部群眾破解難題的新探索新實踐,闡釋新時代改善和加強鄉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為探索農村治理新模式、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認真領會十九大精神做好農村改革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研究員張曉山

一、加快修法工作,落實“承包地二輪期滿三十年不變”的方針。要根據十九大報告精神,出臺具體政策方案,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和相關法律,盡早將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轉化為國家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發展現代農業也就有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權,說明農地產權關系有不夠清晰之處。一是體現在技術層面;二是體現在制度層面。確權確到什么時候,二輪承包到期后還變不變,新的承包期是多少年,有權依法承包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如何界定等問題一定要明確。

三、從精準定位和對接兩個維度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5000多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脫貧后,他們的收入構成真正以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為主,而不是繼續主要依靠轉移性收入,這樣的脫貧才是可持續的,脫貧結果才真實,脫貧成效才真正能獲得群眾認可,脫貧才能可持續,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精準識別脫貧對象。一部分人被排斥在脫貧對象之外,他們得到的幫助少得多,但他們貧困程度現在可能比建檔立卡戶更困難。對徘徊在貧困邊緣的人口應該有一個基本估計,要有一部分項目資金或扶貧資金留出來,通過整個區域的脫貧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幫助這部分邊緣性人口脫貧。

實現鄉村振興要做好三個“調整”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對“三農”領域來說,它的新使命、新任務、新目標就是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標志性的體現就是三個“起來”: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三個“起來”,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問題,更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

鄉村振興除了要修煉“內功”,從“三農”自身做起,還要內外兼修。外力的支撐特別重要。由此,應該做好三個“調整”,第一個調整,要調整思維方式。第二個調整,調整價值認知。要重新思考當前的價值認知:一是城與鄉的關系。二是“三農”的關系。三是從全農業產業鏈條來看效益。第三個調整,要調整發展順序。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優先怎么優先?首先要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或者叫大戰略下來看它是否優先,其次放在城市與農村這個大背景下看它是否優先,再次放在三次產業的大結構中看它是否優先,最后放在農民和市民這樣一個大格局中看是否優先。

一句話,鄉村振興必須是內外兼修,光修內沒有外力的支持肯定是不行。所謂農業現代化其實很簡單,它缺什么?就是缺少像工業、城市那樣注入現代元素,如果把現代元素注入,它的腿就不短了。什么現代元素?就是現代理念、現代技術、現代設施、現代管理、現代金融等等,這些現代元素注入后,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要加強對農產品需求變化趨勢的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教授唐忠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報告中將鄉村振興提高到戰略高度,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后,我談四點想法。

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在農業農村經濟方面體現明顯。第一,城鄉間收入差距還很大,貧困人口大部分在農村,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第二,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領域,城鄉差別還非常大;第三,農村的環境條件與城市比差距也非常大。今后要考慮把農村污染與環境治理問題納入到公共服務均等化范圍里去。

二、我國農業正在發生“三化”。“三化”,是指農業工業化,農業服務業化,農業小部門化。農業工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實質是用工業產品裝備農業的過程。農業服務業化是農產品加工、營銷等農業后部門的重要性和差值份額上升。經營農業是否賺錢,更多取決于服務業化的農業后部門。農業小部門化是指農業產值份額和就業份額都在下降。

三、我國農產品需求還處于上升區間,要加強對農產品需求變化的研究。大多數中國人的食品消費還沒有達到穩定狀態水平,從長期來看,農產品國內供給與國內需求的缺口會越來越大。

四、鄉村治理要與農業補貼相聯系。在鄉村人口不斷下降,農村集體資產不斷量化給成員個人的背景下,鄉村治理的抓手比較少,是一個現實問題。未來鄉村治理一方面要增加公共服務的投入,但另一方面農業補貼也應與一定社會責任掛鉤。拿到國家支持資金的時候承擔力所能及的鄉村責任,可以增強鄉村凝聚力,減少鄉村治理成本。

補齊農業職業教育缺失的短板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信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三個優先發展”,分別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教育優先發展、就業優先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知識能不能傳遞到農民那里,這可能是最為緊要的。我們把三個優先發展疊加起來,可以發現講的就是農業農村農民。因此,農民教育、農業教育和農村教育,實際上是“三農”問題中最核心和最關鍵的。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期,全國掀起了一陣高校合并的風潮。在火熱的高校合并浪潮中,新增的本科院校中相當一部分主要合并了辦有職業教育的大專和中專。高校合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但是也出現了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比如,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業職業教育的邊緣化,甚至動搖了農業職業教育體系的根基。

中國現在對教育的需求、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迫切。我們要借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新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業的職業教育,特別是要高度重視農業農村教育,補齊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缺失的短板,支撐和支持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

辦好農業職業教育,既要有政策支持,還要做好宣傳。現階段要正確認識職業教育的意義,推進職業教育知識普及和宣傳,營造全社會尊重和重視“藍領”的社會氛圍,讓任何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榮譽感和合理收入,鼓勵職業“藍領”發揚工匠精神,讓農業職業教育邁向一個新時代。

為全方位提升國民健康提供科技保障

中國農業科學院食品營養所研究員王東陽

食物與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事關城鄉居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物營養供給能力增強,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改善,但仍面臨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營養相關疾病高發、營養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這些都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當前,我國居民膳食正從吃飽轉向吃好、吃得營養,我們認為總的消費態勢是:口糧將逐漸下降,動物性食品消費有所增長,蔬菜、果品消費趨向多樣化,在外消費明顯增多,并將帶動膳食結構提檔升級、食物消費需求總量緩慢增長。

吃飽、吃好、吃得營養是維持健康的首要前提。十九大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保障基本營養供給。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四是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

推進實施國民營養計劃,深入開展食物營養功能評價研究,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著力發展營養強化食品、雙蛋白食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促進現代食物營養產業發展。設計個性化營養食譜和營養補充方案,開展營養均衡配餐研究,加快創建國家食物營養教育示范基地,推廣“共享餐車”、“社區中央廚房+生產基地+餐飲門店”、“生產基地+食品加工制造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

村級醫療互助助力“鄉村振興”

“福村寶  ”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偉

黨的十九大部署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戰略任務,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2016年12月,江蘇江陰市長涇鎮和平村村委組織全村村民開展村級醫療互助,通過“村民自愿出一點、村集體扶持一點、社會贊助一點”,共籌資32.9萬元,通過“福村寶”專業服務平臺,對本村村民按病種公平補助,重點補助大病。2017年10月底,和平村共補助216人次,補助資金26.1萬元,全村村民醫療保障水平提高了近10%,191個大病病種醫療保障水平提高了近20%。目前江陰市已有196個村開展,覆蓋人群82.2萬,年度補助資金8847萬元。預計年內江陰市基本實現全覆蓋,覆蓋人群超過100萬,年度補助資金達1.2億元。

江陰市發展村級互助醫療有一套相對成熟完備的政策辦法和符合實際的操作辦法。一是政府積極引導。二是堅持公開民主決策。三是共建共享籌資。四是公平高效運作。

江陰市的創新實踐,跳出“托底”思維,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市場手段,較好地緩解了基本醫療保障與基層群眾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找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增強了群眾獲得感,減輕了老百姓的醫療負擔,精準緩解因病致貧返貧,降低貧困發生率,進一步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通過開展村級醫療互助,村民守望相助、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蔚然成風,促進了有效治理,弘揚了鄉風文明。通過村級醫療互助,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水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11-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另类卡通动漫 | 亚洲男女精品天堂 | 亚洲第一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