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張朝華等:家庭農場發展中若干關鍵問題的調查研究

[ 作者:張朝華?黃揚?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525 更新時間:2017-12-25 錄入:王惠敏 ]

摘要:對廣東清遠、湖北仙桃和湖南武岡等地家庭農場的調查表明,現階段我國家庭農場發展主要面臨注冊動機存在偏差、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融資困難、人員培訓嚴重不足、品牌意識和營銷能力不強、環境污染不容樂觀、財政補貼難落實及基礎設施不健全等關鍵問題。對此,應嚴格規范認定標準并加強宣傳,構建較為完整的社會化服務鏈,創新家庭農場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人員培訓針對性和靈活性,優化家庭農場農產品營銷體系,改善農場環境污染的治理機制,增強補貼機制的透明度和實效性,優化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機制。

隨著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方式以來, 家庭農場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1]相較于其他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家庭農場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生產效率。[2]較之合作經營農場和企業農場, 其所需的雇傭勞動力較少, 監控成本低, [3]具有高度的經營靈活性, [4]有利于激發經營主體對技術投入的積極性, 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發展。[5]但由于我國家庭農場起步較晚, 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問題。發現問題、探尋成因并尋求可行性解決方案, 對促進家庭農場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為深入了解和掌握現階段我國家庭農場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7年2~4月, 課題組對廣東清遠、湖北仙桃和湖南武岡三地的400個家庭農場開展關于家庭農場經營情況問卷調查, 涵蓋家庭農場的基本特征、社會化服務情況、人員培訓情況、農產品營銷情況、金融服務情況、財政補貼情況及家庭農場的投入與產出等內容。同時, 課題組也對部分家庭農場經營者進行訪談, 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82份, 有效率達95.5%。受訪的家庭農場類型多樣, 其中, 綜合經營的家庭農場數量最多, 有97家, 占比為25.37%;從事糧食、經濟作物種植的家庭農場有91家, 占比為23.88%;從事畜牧、家禽養殖的有86家, 占比為22.5%;從事水果種植的有80家, 占比為20.9%;從事蔬菜栽培的有17家, 占比為4.48%;從事水產養殖的家庭農場數量最少, 僅有11家, 占比為2.88%。總體看, 家庭農場經營中主要存在以下八個問題:

一、注冊動機存在偏差

在實地調研中發現, 一些家庭農場經營者對家庭農場相關政策和基本概念未能清晰了解和掌握, 注冊和成立家庭農場的動機不明確, 甚至存在偏差。歸結起來, 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況:一是自上而下的強制注冊, 一些農戶本身并無清晰明確的注冊動機, 只是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完成相應的家庭農場注冊名額。二是家庭農場經營者出于獲取市場地位的目的, 為加強與農業部門的溝通與協作, 將注冊家庭農場視為與農業部門的溝通渠道和平臺。三是以獲取國家補貼、扶持政策為目的, 而非出于推動農場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6]

造成家庭農場注冊動機出現偏差的原因有:第一, 各地對家庭農場的概念界定不清晰、不準確, 對家庭農場注冊形式和注冊標準不統一、不規范, 也未能進行嚴格把關。第二, 一些政府部門未能準確把握國家鼓勵建設家庭農場的政策意圖、市場導向和地方實際, 過度介入家庭農場建設乃至把家庭農場的注冊數量作為硬性“政績”指標, 而非從農戶自身意愿和實際需要的角度來考量, 因而農戶本身并無清晰明確的注冊動機。第三, 家庭農場經營者自身的內生動力不足, 許多家庭農場經營者未能正確認識家庭農場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和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深層意義, 而僅僅將其作為實現其他目標、獲取短期利益的渠道和途徑, 導致注冊動機的偏差。

為糾正家庭農場注冊動機存在的偏差, 嚴格規范家庭農場認定標準并加強宣傳必不可少。國家應制定和完善家庭農場相關的法律法規, 地方則應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 進一步細化注冊家庭農場的基本條件和認定標準, 并加強對家庭農場申請方經營能力、管理水平、信用情況、生產條件的審核, 做到“保質保量”“寧缺毋濫”, 以抑制通過注冊家庭農場套取政策福利的行為。地方可通過扶植和培育一些具有示范性的家庭農場, 為其他農戶申請和注冊家庭農場提供參考和借鑒。有關部門還要深入基層, 通過組織座談會、宣講會及利用各類媒體對家庭農場的注冊標準、必備條件及發展家庭農場的現實意義進行全面宣傳, 并組織人員下鄉為農戶提供必要的注冊咨詢和業務指導, 從源頭上掃除農戶對家庭農場的認識誤區和盲點, 糾正農戶注冊家庭農場的動機。

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

在社會生產高度專業化、精細化的背景下, 家庭農場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的一種新型主體, 同樣也是社會精細化生產分工的參與者, 不可能在生產過程中“面面俱到”, 因此, 家庭農場的進一步發展也需要得到專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支持。[7]但實地調研發現, 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普及性和覆蓋率較低 (見圖1) 。同時, 家庭農場所接受的社會化服務類型存在明顯局限性。調查中發現, 在接受過社會化服務的家庭農場中, 70%是接受耕地、收割、除蟲及動物防疫等生產過程的服務, 而缺乏生產農資供應與農產品銷售等環節的社會化服務, 難以滿足大部分家庭農場經營的個性化需求。

上述問題的出現是由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仍然滯后, 完整、系統、科學的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體系仍未形成, [8]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第一, 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政策體系還不完善。如, 政府對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主要補貼對象是土地承包者, 而非農業服務的實際經營者, 服務組織獲得補貼難度大,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第二, 許多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功能定位不清晰, 且公益性和市場化水平較低, 因此, 容易使服務組織與家庭農場間信息不對稱, 導致服務組織所提供的服務類型過于單一或出現服務真空, 尤其是在農資供應和銷售渠道的領域。第三, 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內部組織建設不完善。如, 公益性服務組織普遍存在服務機制僵化、行政化等問題, 市場靈活性嚴重不足。[9]而相關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則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 且趨利性過強, 內部管理不完善。同時, 不少家庭農場服務組織規模較小, 缺少跨區域服務的能力, 業務范圍局限于本村。

在農業現代化的背景下, 家庭農場的發展離不開與其他外部組織的互動與合作, 其中, 構建家庭農場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協同機制更是重中之重。[10]為有效發揮協同效應, 構建較為完整的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鏈是關鍵舉措。[11]有關部門應遵循市場機制和規律, 加強對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引導、支持和培育。如, 政府可通過媒體平臺進行宣傳, 引導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和其他類型的組織參與建設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并對具有示范效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給予財政扶持, 發揮其帶動作用。已有的公益性服務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應加強內部治理, 并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 加強其與家庭農場的合作, 提升其市場化屬性和社會化服務效益。結合家庭農場發展實際需要, 引導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形成明確的服務目標和功能導向, 從而構建起較為完整的社會化服務鏈, 使其成為覆蓋農資供應服務、農業技術服務、動植物檢疫、銷售服務等全過程的服務體系。同時, 也要鼓勵各類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跨區域服務與協同合作。

 QQ截圖20171225184750.jpg

圖1 家庭農場接受社會化服務情況

三、融資面臨困境

隨著農業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成本的不斷上漲, 家庭農場也面臨生產成本提高和生產資金短缺的困難, 因此急需金融的大力支持。[12]調研中發現, 2015年家庭農場年均投入為57.58萬元, 可見家庭農場的資金需求量普遍較大, 許多家庭農場經營者迫切希望能得到金融支持。但調查顯示, 僅有32.72%的調查對象曾獲得銀行貸款。同時, 有88.1%的調查對象認為向銀行貸款很難或比較困難, 91%的調查對象認為銀行的貸款程序復雜。總體看, 大部分家庭農場經營者以通過向親戚朋友借款及其他民間借貸的形式緩解資金困難, 家庭農場發展的金融需求滿足度較低。

家庭農場之所以面臨融資困境, 一方面, 是因為家庭農場本質上屬于農業生產范疇, 而農業仍是弱質產業, 其生產過程和利潤獲取具有不確定性, 也導致金融機構對家庭農場貸款面臨風險較大。同時, 家庭農場自身的財務管理較為混亂, 調研中也發現不少家庭農場并未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 沒有設置財務管理人員的家庭農場多達61.19%。另一方面, 現有的配套金融機制不完善, 難以適應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要。如, 金融機構的相關金融產品類型少, 服務方式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 不注重家庭農場的差異性融資需求, 對家庭農場的抵押、質押及擔保物的范圍嚴加限制。同時, 貸款利率偏高、貸款的周期較短及審貸程序復雜等問題, 也增加了家庭農場經營者的貸款成本和貸款難度。

家庭農場的順利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支持, 為加強金融系統對家庭農場經營的支持, 必須創新面向家庭農場的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部門應為包括家庭農場在內的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創新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13]針對不同經營類型的家庭農場, 創新家庭農場的質押物、抵押物形式, 提供個性化的貸款產品。如, 對以土地經營權為基礎的種植型家庭農場, 可根據其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 以土地經營權為質押物為家庭農場提供貸款。而對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主的養殖類家庭農場, 則可以其固定資產、存貨甚至已簽署的銷售合同作為抵押為其提供貸款。當然, 政府也應給予金融機構適當補貼, 鼓勵其進行抵押物、質押物的創新。金融機構還應樹立服務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理念, 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流程, 簡化家庭農場的信貸手續和審批流程, 適當降低家庭農場的貸款利率, 延長家庭農場的貸款期限, 積極開拓家庭農場的網絡金融服務、電話金融服務等新型服務形式, 這有助于提高家庭農場和金融支持系統二者的耦合性, 產生更大的協同優勢。

四、人員培訓嚴重不足

現代農業的發展和家庭農場的建設都需要職業化、高技能素養的農民隊伍和專業人才, 但整體看, 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專業素養仍不高。[14]調查顯示, 沒有接受過經營或管理方面培訓的受訪對象占比高達59.7%, 這反映出家庭農場經營人員接受專業培訓的情況不容樂觀, 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急需加強。[15]在實地調查中, 不少家庭農場的經營人員也表達了希望得到生產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訓的意愿。

家庭農場經營人員的培訓參與度較低、缺乏專業人才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地方政府對家庭農場經營人員培訓的重視程度不足, 缺乏引導和激勵家庭農場經營者參與培訓的必要措施。二是缺乏專業的培訓組織和師資隊伍, 尤其是一線的培訓工作者數量難以滿足實際需要, 且培訓課程和內容設置不合理, 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足, 導致培訓質量低下、效果不佳。三是家庭農場經營者自身培訓意識不強, 一些家庭農場經營者認為參加培訓費時費力, 家庭農場的經營效果主要依靠自己多年來從事農業生產所積累的經驗, 參不參加培訓關系不大。這反映出部分農場經營者對專業培訓的認識存在誤區, 也對家庭農場經營的發展規律和人力資源要求認識不足。

為提高家庭農場經營人員參與專業培訓的熱情和積極性, 要盡可能提升人員培訓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各地要結合實際構建包含農業部門、農業技術人員、相關企業的家庭農場培訓服務交流機制, 并以此為依托深入基層, 加強針對家庭農場經營人員的宣傳工作, 對其提供必要的咨詢, 提升他們對培訓重要性的正確認識。為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政府有關部門、培訓服務組織要在充分開展基層調研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 把握家庭農場人員的培訓需求, 形成明確清晰的培訓目標, 并以此為導向, 設置涵蓋農業生產技術和家庭農場管理技能的培訓計劃和培訓課程。要形成適合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實際的培訓機制, 針對家庭農場的實際情況, 靈活調整培訓時間、培訓地點甚至培訓形式。還要加強培訓師資的引進和培養, 創造機會豐富其基層培訓經驗, 并定期進行再培訓和技能考核。

五、品牌意識和營銷能力不強

商品的品牌是商品所特有的一種標記, 可將其與其他商品進行區別, 這也是減少同質化競爭、形成差異化優勢的一種方法。[16]對家庭農場所生產的農產品來說, 同樣離不開農產品品牌的建立、營銷和推廣。但在調查中卻發現, 注冊了農產品品牌的家庭農場僅占22.39%。不少家庭農場經營者對于形成農產品品牌并不重視, 認為沒有必要注冊品牌, 這反映出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品牌意識相對薄弱, 家庭農場的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急需加強。在產品的營銷方面, 對農產品僅進行簡單加工和包裝及完全不加工、不包裝的家庭農場占樣本總數的98.51%;同時, 僅有22.39%的家庭農場擁有專門的農產品營銷人員, 批發商收購、直接運往市場銷售或批發的家庭農場仍占絕大多數 (86.56%) , 利用網絡電商渠道進行銷售的家庭農場不足15%。這也充分說明家庭農場經營者的營銷意識薄弱、營銷渠道狹窄、品牌塑造能力和產品營銷能力非常缺乏。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家庭農場經營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 缺乏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的專業知識, 因而導致品牌意識相對薄弱, 且對于農產品品牌建設和營銷管理的認識相對比較保守。二是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服務水平低、市場信息不靈, 加之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市場分析能力有限, 因而造成農產品市場的信息不對稱, 農場經營者出于經營風險考慮, 大多選擇傳統的批發商收購渠道。

為改善上述問題, 應進一步優化家庭農場農產品的營銷體系, 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來著手:在產品層面上, 家庭農場應明確其農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市場目標, 結合當地特色和市場需求, 圍繞農產品品牌、加工和包裝進行全面提升, 還可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 給農產品賦予鮮明的文化內涵, 以提升農產品的識別度和差異化優勢。產品同質化較高的地區, 可由幾家農業龍頭企業對家庭農場的農產品進行統一的品牌打造、市場劃分、標準化生產和包裝, 并注重主品牌和子品牌的層次性構建。在定價層面上, 政府要構建家庭農場的市場供需信息共享平臺, 方便家庭農場經營者按照市場的不同供需情況, 對農產品進行合理的價格分類。在營銷渠道層面上, 政府應結合地方實際, 加強農產品物流運輸、批發市場、互聯網等渠道設施建設, 并為家庭農場提供必要的電子商務銷售指導和培訓。在營銷手段上, 應鼓勵家庭農場積極參與各類農產品展銷活動, 聯合相關企業組織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展銷會。同時, 還可將農產品營銷和地方旅游、農家樂休閑等產業銜接起來, 發揮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

六、生產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不容樂觀

雖然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農業污染突出問題的治理”, [17]但在實地調研中發現, 家庭農場在生產過程中仍存在不少環境污染問題。如, 在對清遠市陽山縣的肉雞養殖類家庭農場進行考察時發現, 不少家庭農場污水橫流、臭氣彌漫。這些家庭農場的家禽養殖數量較多, 但養殖設備簡陋, 家禽的糞便等排泄物均直接排放, 甚至直接排入周圍的河道, 大部分家庭農場經營者沒有任何有效的整治和處理措施, 這不僅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也會對周邊的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此外, 家禽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料如不及時處理, 也會被分解為有害物質, 并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造成家庭農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的原因有:第一, 家庭農場經營者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缺少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理念。同時, 許多家庭農場的資金比較緊張, 買不起治污設施或僅能買得起落后的治污設施。第二, 許多家庭農場經營人員缺乏基本的農業污染治理知識和能力, 難以開展科學、正確的防治工作。第三, 政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足, 環保監督不力。一方面, 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對家庭農場的環保問題未給予足夠重視, 沒有落實環保宣傳的工作, 未能嚴格審核家庭農場的選址規劃、治污設施和能力等必要的準入條件。另一方面, 有關部門對于家庭農場的污染狀況未能嚴格進行定期考核評估, 也缺乏必要的環境污染防治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

為有效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并促進家庭農場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 構建和完善家庭農場環境污染的治理機制十分必要。政府要加強對家庭農場環境治理的引導和支持, 在家庭農場的財政補貼中, 明確規定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的比例, 對家庭農場的環保治理工作給予一定資金扶持。[18]同時, 也要借助農業生產排污費、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來加以引導。在家庭農場注冊時, 有關部門要嚴格審查其治污能力和設施, 批準注冊后也要定期組織人員下鄉進行巡視和監督, 并通過媒體、動員會等形式加強對家庭農場經營人員的環保教育。還要加強農業環保技術的扶持、培育和推廣, 如, 在農村新建沼氣池等設施及推廣有機化肥生產技術, 以實現家庭農場廢棄物和農業垃圾的循環利用。

七、財政補貼難以落實

農業補貼有利于緩解家庭農場的資金問題, 促進其生產效率的提升。[19]國家農業部、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科技部、工信部及扶貧辦等多個部委出臺幾十種家庭農場財政補貼項目, [20]涵蓋了種養、加工、流通設施、基礎建設等方面, 補貼種類齊全且補貼金額高。但實地調研卻發現, 89.53%的家庭農場并未真正享受到政府的財政補貼。種植類、養殖類家庭農場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 財政補貼落實不到位也加劇了家庭農場的資金壓力, 難以提高家庭農場經營者規模化經營的信心和積極性。

家庭農場財政補貼落實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 中央及地方為家庭農場設置的財政補貼種類多樣, 但由于農村基層的補貼政策宣傳不到位、信息不透明, 使很多農場經營者不了解補貼政策的內容, 且其獲取政策信息的能力有限, 無法及時了解各項補貼的標準或結合自身實際申請相應的財政補貼項目。另一方面, 家庭農場財政補貼政策在基層的實際執行過程中, 由于補貼種類繁雜, 不同的補貼項目所依據的標準有所差異, 而各部門的核算數據又缺乏共享機制, 造成地方有關部門工作負擔重和效率低下。此外, 由于缺乏專門、有效的家庭農場補貼負責機制, 不少家庭農場經營者在訪談中也反映了申請手續繁瑣、操作流程復雜和不規范、審批周期長等問題。

為保證家庭農場各項補貼真正落實, 一方面, 有關部門要推動家庭農場補貼政策的公開化、透明化, 通過政府網站、微信微博等多種媒介加強對補貼政策信息的宣傳力度, 并組織工作人員定期到基層為家庭農場經營人員提供補貼政策的咨詢服務, 以幫助家庭農場經營者正確把握補貼政策的內容, 結合自身條件申請相應的財政補貼項目。另一方面, 也要提高補貼政策的實效性。政府應加強各部門的農戶信息共享平臺建設, 以減少各部門對家庭農場補貼申請進行信息核實的工作量。政府對家庭農場的財政補貼要明確重點, 將補貼種類進行適當的整合, 化繁為簡, 并結合家庭農場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和實際需要調整補貼類型。如, 針對家庭農場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政府應提升對治理環境污染的財政補貼比例, [21]做到有的放矢, 從而提高財政補貼的效率。

八、基礎設施不健全

總體看, 家庭農場的水電設施、農田設施、養殖設備、農產品加工設備、倉儲保鮮設施及物流運輸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訪談中有家庭農場經營者反映, 農場所需的水電設施都是自己請人架設線路、打四眼井才解決的, 花費了不少成本, 而且所在的村莊道路崎嶇不平, 基礎設施難以與真正的“農業現代化”相符。而家庭農場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生產單位, 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 因此, 基礎設施不完善是當前家庭農場生產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究其原因, 主要是農村地區的公路、水電設施、通訊設施等公共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尤其是在落后地區, 由于資金匱乏, 有關部門更是缺乏對這些基礎設施的維護和改進。而對家庭農場經營者來說, 在現階段缺乏配套金融政策、自身資金薄弱、基礎設施補貼資金難落實的情況下, 基礎設施不完善更是給生產經營帶來較大阻礙。

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要緊跟農業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 尤其是要能適應現階段我國農業現代化和家庭農場發展的新形勢, [22]因此,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機制的優化勢在必行。一方面, 優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資方式和融資渠道, 政府要提升對農業基礎設施, 尤其是家庭農場基礎設施的財政補貼比例。另一方面,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鼓勵更為多元的投資主體、社會力量參與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 以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和投資效率, 并將商業化、市場化的新型管理機制引入家庭農場基礎設施的管理中, 促進基礎設施的良性運營。同時, 要強化基礎設施的績效評估和財政監督機制的建設, [23]引入第三方評估組織, 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 積極開展對家庭農場基礎設施建設的績效評估, 強化對家庭農場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審計、監督工作, 保證建設資金落實到位。

作者單位:張朝華 黃揚 暨南大學人文學院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縱橫 2017年07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啪天天久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中文字幕乱偷免费视 | 日本一本到精品综合视频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 | 午夜乱理日本乱理片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