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列為8項重點工作之一。
筆者以為,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更關系著我國長期戰略安全。但過去數十年來,由于人口持續過度、快速、大量向城市集中,造成一些地區大量鄉村接近廢棄,土地荒蕪、鄉村衰敗,形成“空心化”現象。鄉村衰敗的另一面是扭曲的城市化,目前這種城市化導致強大的吸附效應——城市吸附鄉村、東部吸附西部,這種吸附效應正悄無聲息地損害長期國家戰略安全。
從表面分析,城市化可以集中人力、土地、經濟、技術等各種資源,從而達到對資源的集中使用,實現更大節約,但這只是一個經濟效用。從長遠看,鄉村衰敗有可能帶來兩大潛在問題:破壞傳統文化傳承;動搖傳統疆土。
從硬件方面看,鄉村保留著大量中國傳統建筑,而建筑的存在是人們內心傳統的重要象征之一。這些象征還包括儀式、習俗、習慣、節日等眾多只有在鄉村才能看到的內容,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統載體。很難想象在大城市一堆充滿所謂西方氣息的現代化建筑群里,還能夠保存著中華傳統文化,即使能夠保留,味道或也大大改變。
許多鄉村的歷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還有一些可追溯到公元五六世紀的南北朝時期,許多村落具有厚重的歷史傳統積淀,古建筑甚多。如今面臨人去屋空、人去村空的狀況,大量古老的房屋日益破敗。房屋的破敗不只是硬件的損失,更嚴重的是傳統文化難以為繼,而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培養需要幾百年乃至上千年數十代人才能逐步形成。
鄉村衰敗的另一個嚴重后果是可能造成邊疆地區不穩。一國之領土是否穩固,人口因素占重要地位。中國國土廣袤,周邊歷史環境復雜,“遷民以實邊”是自古以來的重要國策。自漢武帝開拓西域起,每當中央政權穩定時,都持續大量向邊疆地區遷徙人口,這一過程兩千年來幾乎從未停止,這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版圖基礎。東部城市吸附鄉村尚且只是造成東部農村土地荒蕪,但同樣的問題若發生在西部邊疆,鄉村地區如果缺少一定規模人口的駐扎,或將給未來疆土的穩固埋下隱患。
鄉村振興戰略,基層黨建是關鍵。近年來,我們在國內各地調研時發現,通常基層黨組織有力、集體經濟搞得好的鄉村,“空心化”現象往往少得多;而基層黨組織軟弱,幾乎沒有集體經濟的村子,“空心化”現象往往比較嚴重。農村還是應通過黨組織把農民有效組織起來,走集體經濟的道路,既能保留農民的土地,又能獲得一定的收益,更為重要的是保留了農民的團結性、文化的傳統性。中國當年之所以能夠擺脫帝國主義的壓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將最難組織、長期是一盤散沙的農民有效組織起來,為勝利打下了基礎。如今一些地區的農民卻正在或已經回到一盤散沙的老路上去。
鄉村振興事關國家戰略安全。希望我們能將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繼續發揮好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守護國土的重大職責。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信息資料室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