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振興鄉村戰略目標所需要的改革是和過去不同的改革。新時代的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科學社會主義,振興鄉村戰略是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
必須旗幟鮮明地指出:改革只是手段。既可能改好,也可能改壞。這個世界上,多贏的改革是不常見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的改革比較普遍,或者以犧牲一部分人的權利為代價而增加另一部分人的權利的改革比較常見。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且是一個高優先級的戰略,很多人說,關鍵靠改革,改革才是振興鄉村的動力。各級文件中都這么說。這話沒錯。但縣鄉領導們要明白,接下來的改革準備為哪些人增權利、增加他們的哪些權利才能實現振興鄉村戰略目標?有利于鄉村振興的改革動力是什么?在哪?如何聚積起鄉村振興的改革力量?
如果有人要改革,那么一定有人反改革。現在不是40年前了,如果我們泛泛的談改革是振興鄉村的動力來源,改革有可能加速把鄉村推向更加衰敗的死胡同,或者把鄉村振興變成為極少數人的“后花園”,最終導致“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落空。這種危險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可能性很大。
下面一段文字是某縣為實施振興鄉村戰略準備出臺的《決議》(草案)中的一段關于改革的文字:
“(三)以農村改革集成化為動力。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為抓手,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農村土地制度、集體林權制度、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供銷社規范建立社有資產管委會、田園綜合體等6項國家級改革試點,用足改革紅利,強化改革集成,恢復和壯大集體經濟,激發“三農”活力,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
當我讀完這段文字的時候,心中有些悲涼。“草案”語言文字混亂,思想也混亂。要改革的內容,與要實現的目標似乎是相反的。這應當引起警惕。一方面,前幾十年實施以犧牲三農為代價的城市化優先、出口導向工業化優先、少數人先富的戰略,為其目標服務的很多改革都是與當下振興鄉村戰略相左的,但很多地方和部門短期內還將繼續推進原來的改革。如果認識不到這一層,“改革”的力度越大,鄉村振興可能越會偏離戰略目標越來越遠。
另一方面,改革是各種力量的博弈,是斗爭,是實力的比拼。經過許多年的以犧牲三農為代價的改革發展之后,有利于中央振興鄉村戰略目標實現的改革發展力量已經勢單力薄,況且,我們很多掌握政府資源的部門干部們,已經習慣于和既得利益集團合作,有可能為人民而振興鄉村的海量政府資源,被假以改革名義而被既得利益者獲得,變成有利于他們的改革,這樣的改革反而加速“人民鄉村”的衰敗,或把鄉村振興變成一場“瓜分”運動。
總之,改革是個中性詞,沒那么神奇。改革既可產生紅利,也可產生負利。要明白:實現振興鄉村戰略目標所需要的改革是和過去不同的改革。新時代的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科學社會主義,振興鄉村戰略是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
新時代開始了,要重新深入思考的東西太多了。我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改革改革、再改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建院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