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開展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的“三變”改革,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歷史任務。去年以來,鳳縣把“三變”改革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改革、打好脫貧攻堅戰、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有力抓手,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有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三變”改革“鳳縣經驗”。
“變”出來的新實踐
在認真學習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用系統思維打好“4810”組合拳,走出了一條具有鳳縣特色的“三變”之路。
(一)“四個強化”聚合力,打牢“變”的基礎。把“三變”改革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從領導指導入手,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總顧問、縣長為組長、縣級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三變”改革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建立聯系點制度,落實聯鎮縣級領導、聯村部門、鎮領導同抓試點村。各鎮也成立相應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村組干部全力抓,形成了“縣指導、鎮主導、村主體”的責任體系。二是強化頂層設計。把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實情作為“先手棋”,結合實際制定《關于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鳳縣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等指導性文件,確保“三變”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按照“試點先行、全面推行”的原則,確定6個縣級試點村、12個鎮級試點村、17個脫貧攻堅村先行先試、探索經驗。三是強化政策保障。經縣政府常務會、縣委常委會研究,給縣級、鎮級試點村各撥付50萬元、10萬元“三變”改革財政專項資金,給脫貧攻堅村各撥付30萬元,作為村集體入股啟動資金。從2018年起,縣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其中200萬元作為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100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獎勵扶持資金。堅持“八批八不批”原則,采取競爭性分配方式審批資金,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四是強化目標考核。把“三變”改革工作納入各鎮、有關部門農業農村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在全縣綜合性考核中加大分值,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二)“八大活動”出實招,加快“變”的節奏。在全縣聚力開展“三變”改革“百日突破行動”,以“八大活動”為抓手,強力推進試點村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開展大交流活動。2017年10月底,鳳縣考察團赴貴州省考察“三變”改革經驗,取得了“真經”。考察后,連載心得體會16期,達到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目的。二是開展大調研活動。縣級領導先后多次帶領“三變”辦同志深入9個鎮開展專題調研,面對面答疑解惑,心貼心交流思路,手把手指導操作,并有針對性地下發《關于切實抓好“三變”改革當前重點工作的通知》,有力推動了“三變”改革順利實施。三是開展大培訓活動。縣“三變”辦以智慧黨建平臺舉辦培訓班1期,結合全縣脫貧攻堅培訓班開展專題培訓2期,深入9個鎮和部分村開展巡回培訓13場次。編印下發《鳳縣“三變”改革工作指南》150份,作為培訓教材和操作指南。四是開展大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會議、板報、微信群、QQ群等載體,加大“三變”改革宣傳的力度、深度和廣度。黃牛鋪鎮三岔河村通過宣傳發動,短期內入股村民就達270戶,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員參與,入股資金21.8萬元,資源變資產260萬元。五是開展大聯姻活動。制定下發《關于開展“三變”改革村企結對大聯姻活動的通知》,篩選66個企業與66個村結對子,為“三變”改革搭建承載平臺。六是開展大督查活動。縣“三變”辦集中一個多月時間,對9個鎮32個村開展調研督導,實現了試點村及脫貧攻堅村督導全覆蓋。七是開展大推進活動。縣上組織召開全縣農村“三變”改革現場會暨三岔河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揭牌入股儀式,各鎮紛紛舉行入股儀式、推進會、現場會,實現了從“等待觀望”到“主動作為”的轉變。八是開展大清查活動。各村及時組建清產核資工作組,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工作。截止目前,已注冊登記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16家。
(三)“十步工作法”指方向,細化“變”的路徑。縣“三變”辦在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多次調研討論的基礎上,形成鳳縣“三變”改革“十步工作法”,細化30個操作流程,提出股權設置及收益分配參考模式,指導基層推進“三變”改革。第一步:定方案。主要任務是:制定“三變”改革方案,成立領導機構及工作機構。第二步:摸家底。主要有4個環節:搞好清產核資、摸清“三變”存量、分清可變資本、界定成員身份。第三步:搭平臺。主要是:選舉產生理事會和監事會、通過聯合社章程、成立注冊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頒發股權證。第四步:選產業。選好并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產業發展方式,尋找確定合作對象。第五步:定資金。動員村集體入股、個人資本入股、外來投資入股。第六步:商股比。確定合作內容,協商股比,公開公示。第七步:簽合同。制定合同文本,簽訂合同協議,開展合同備案。第八步:推項目。推進項目落實,加強項目管理,強化財務監督。第九步:搞分紅。搞好收益核算,制定分紅方案,兌現分紅資金。第十步:抓提升。總結三變成果,宣傳三變經驗。
“變”出來的新模式
“三變”改革啟動以來,基本形成了“縣委和縣政府領導、部門指導、鎮主導、村主體、聯合社主角、群眾參與”的鏈接體系,初步取得了“試點村示范帶動、其他村躍躍欲試”的可喜局面,為全面推行“三變”改革打造了一塊塊“試驗田”。
(一)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西山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將已成立的暢收種植專業合作社、勞務工程隊作為“子公司”,設置基礎股、福利股、資金股、集體股四大類,量化總股本100萬元,吸納土地入股200余畝,現金入股19.1萬元,年內發展香菇8萬袋,栽培黃金耳40架,栽植花椒130畝,種植架豆100畝。該村2016年已分紅6.2萬元,2017年分紅7.6萬元。坪坎村積極搭建“一社六隊”大平臺,即:村集體股份聯合社,勞務工程服務隊、產業發展服務隊、農業生產服務隊、環境衛生管理服務隊、基礎設施管護服務隊、文化宣傳服務隊,建成百畝花椒試驗田1個,規劃實施50畝林麝飼草基地1個,新建百平米標準化林麝養殖場1個,規模化生豬養殖場1個,萬只土雞養殖場1個,百箱中蜂標準化養殖場1個;村勞務服務隊已簽訂鎮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個,工程總價8萬元。
(二)創新“黨支部+企業+貧困戶”模式。黃牛嘴村成立聚力光伏有限責任公司,將貧困戶貼息貸款、屋頂光伏農戶資金、漁光互補發展資金作為原始股金,建成130千瓦光伏小電站,所發電并入國家電網,收購價每度0.98元,每戶每年分紅3200元,并保持20年穩定收益。草店村注冊成立鳳羌陽光光伏有限公司,采用“政府扶持、村集體出資、貧困戶自愿入股、企業參與建設”的運行模式,籌資110萬元,建成109千伏光伏電站,預計年收益12萬元,村集體創收6萬元,36戶貧困戶每戶年分紅1500元。目前,正在籌劃建設容量200噸的果庫、二期107千瓦光伏電站,依托村級電商中心、鳳香果椒種植專業合作社,開發特色農產品、旅游產品。酒奠溝村按照留鳳關鎮規劃的“三變八千”基地項目,利用野洋河河堤建設“光伏長廊”100余組,目前正在安裝發電機組,每組企業投資4.6萬元,群眾投資2萬元,前20年每組分紅5000元,后5年每組分紅2000元。
(三)創新“三變+特色產業”模式。三岔河村投資50萬元,興辦食用菌原材料加工廠,種植香菇10萬袋、平菇2萬袋,6月份可上市銷售,10月底結算分紅。按照往年市場行情,入股資金利潤率將達到20%左右。同時,依托寬灘草甸優勢,正在建設1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將原寬灘木材加工廠17間房屋打造成集休閑、餐飲、住宿一體的避暑山莊,發展10余家農家樂,按經營效益進行分紅。鄧家臺村吸納會員257戶,募集股金12.85萬元,復墾土地200畝,建成花椒、黃精套種基地,爭取省級村集體經濟試點村財政扶持資金300萬元,正在建設農產品加工廠和1座1000噸的果品冷藏庫、日處理20噸的包裝生產線。陳家岔村流轉農戶土地35畝,建成花椒和中藥材套種基地。目前,龐家河村農資服務項目、劉家莊村林麝養殖小區項目、銀母寺村花椒產業園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四)創新“三變+鄉村旅游”模式。永生村以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寶雞市十大美麗鄉村為招牌,以荷塘月色、嶺南長壽街、長橋水街為景點,在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下掛靠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余畝,建成蔬菜瓜果采摘園、開心農場樂園、露天藍莓櫻桃采摘園等農業園區,投資50余萬元改造提升富陽豆腐皮廠,正在實施上山休閑景觀步道、山頂觀光亭、水街門頭店面改造等重點項目,策劃舉辦垂釣比賽,發展漁家樂、黑鳳烏雞、香菇種植等產業。
(五)創新“三變+三金”模式。喇嘛泉村按照資產入股掙“股金”、入社就業掙“薪金”、年底分紅掙“現金”的“三金”模式,通過“黨委引導、支部協調、包抓單位支持、貧困戶參與”的方式,將200余畝集體土地以300元/畝租賃給貧困戶,發展板藍根、杭白菊、銀杏、金絲皇菊等產業扶貧基地5個,已實現銷售收入7萬余元,按交易量返還60%,股金分紅40%的比例兌現,貧困戶戶均增收1800余元。
(六)創新“三變+田園綜合體”模式。桑園村依托陜西遠景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規劃建設的田園綜合性園區,以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形式深化合作,組建各類用工勞務隊,發展花椒、蘋果產業種植園,實施“一村一園”戰略。目前,公司已完成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用地及地上附著物資產評估等工作。村集體已發展優質蘋果園30畝,集資創辦果袋加工廠,目前正在建設廠房。
“變”出來的新啟示
啟示一:提高認識是基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認識的提高,才會有行動的自覺。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識“三變”,從變思想、變認識入手,從思想發動、輿論宣傳抓起,從“三變”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講起,著力解決各級干部不愿變、不會變、不敢變的問題,實現從“要我變”到“我要變”的觀念轉變,讓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認識“三變”、了解“三變”、熟悉“三變”、參與“三變”、運用“三變”、受益“三變”。
啟示二:加強領導是保證。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頂層設計,是推動工作落實的有力保證。要把“三變”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黨政負總責,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部門指導、鎮主導、村主體”工作推進機制,確保“三變”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啟示三:政策支持是保障。“三變”改革離不開政策支持。我們既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又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更要靠政策來推動“三變”改革,及時研究出臺全方位、多層次的制度、方案、辦法、細則等,最大限度用足用活政策,為“三變”改革打通政策通道。
啟示四:盤活資源是前提。“三變”改革的內涵是“股”,關鍵是“變”,確權是前提。要從清核資產入手,解決好“有什么可以變”的問題;從市場需求著手,解決好“需要變什么”的問題;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做起,解決好“誰是股東”的問題;從最現實的缺資金、沒平臺的問題切入,解決好“錢從哪里來”的問題。要以“還權賦能”為核心,有效激活各種要素、激發內生動力、聚集發展潛能,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各類分散的資金聚起來、農民增收的渠道多起來。
啟示五:選好產業是關鍵。產業選得準不準、好不好,直接關系“三變”改革的成敗和成效。要把精準選擇產業項目作為重中之重,以資源稟賦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經營主體為龍頭,選擇發展有基礎、市場前景好、帶動力強的項目,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啟示六:利益鏈接是紐帶。農民群眾最關心的是投入多少錢,能分紅多少錢。因此,要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以股份合作為核心,以股權為紐帶,把經營主體、農民、村集體捆綁起來,形成“責任共同體”。要以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科學合理設置量化股權,以聯合社章程明確股東資格、權利義務、收益分配比例,讓股東吃下“定心丸”,最大限度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作者系鳳縣縣委農工部副部長、政研室主任、統籌辦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