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秦立軍:三治融合推動扶貧扶志

[ 作者:秦立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21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必須把扶貧與扶志有機結合,通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幫助貧困群眾斬斷思想窮根,徹底擺脫貧困。

找準思想扶貧的坐標點。脫貧攻堅不斷深入,面臨的困難更深層、更多元,唯有找準坐標,方能勇毅篤行。一是干部的“盲點”。干部作風不實問題是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有的干部不愿“身入一線”,只圖完成任務;有的政策不清、工作不實,引起群眾誤解甚至引發上訪;還有的缺乏責任擔當,制定扶貧規劃千篇一律,等等。干部的虛浮作風嚴重阻礙了脫貧進程。二是民生的“痛點”。貧困的成因雖有客觀限制,更關鍵是思想貧困這個“痛點”制約。有的群眾精神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思想觀念不正,相互攀比成風;還有的以貧為榮,想方設法爭當貧困戶,等等。這種文化怪異造成一些群眾年年扶、年年貧,甚至越扶越貧,形成循環貧困。三是群眾的“盼點”。群眾也想富,但因客觀條件限制缺乏脫貧信心。有的群眾想就業卻因技能匱乏找不到工作,有的產業發展良好卻因交通不便、路子不廣找不到銷路,有的想謀出路卻因不懂政策而毫無頭緒,等等。唯有找準這些“盼點”,才能有的放矢,做到標本兼治。

畫出思想扶貧的路線圖。實踐中,我們探索了一條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的扶貧路子。一是扶貧車間進農家,讓群眾手上有活,解決就業這個群眾脫貧的最大難題:開展“企業聯村”活動,充分利用鄉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立一批“扶貧車間”20個,由企業提供設備技術支持,群眾從事加工生產,幫助5000余名群眾實現“農忙時做農活、農閑時進車間”,確保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效果。二是法律服務進田間,讓群眾行為有戒。針對基層矛盾糾紛和損害群眾利益現象頻發的問題,一方面推行法律援助工作站、點設置,另一方面延伸司法服務,在田間院壩開設巡回法庭,既方便群眾又作普法教育。目前,全縣實現了村、企法律顧問全覆蓋,群眾在家就能解決糾紛,感受到公平正義。三是鄉風文明進村莊,讓群眾精神有樂。采取“兩委三會三組”模式,以村支“兩委”,村民理事會、議事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三會”,青年才俊、鄉村賢達和經濟能人“三組”凝聚自治合力,做到“民事民議民決民辦”,保障政策落實。同時通過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進一步規范日常行為,遏制陳規陋習,樹起嶄新風貌。四是扶貧手冊進口袋,讓群眾心里有數。創新“雙冊立檔”工作模式,新的扶貧手冊從7個方面、13大類細化幫扶措施、政策等事項,縣級領導現場教學,幫扶人員據實填寫并實時完善。“雙冊立檔”的實施消除了群眾的誤解,各項信息的完整記錄也讓他們心里有數,徹底打消顧慮。

用好思想扶貧的方法論。我們從實踐中得出:只有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切實提升基層自治能力,幫助貧困群眾重拾發展信心,才能走出一條勤勞致富的長效扶貧之路。一要發揮德治為先的引領作用。通過專題講座、文明創建、文藝匯演等德育活動,激勵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樹立正確價值導向,把脫貧的信心樹起來、勁頭鼓起來。我縣規定懶漢、不孝敬父母的、有不良記錄等貧困戶不予小額信貸評級授信,讓群眾學會依靠自身勞動脫貧致富。二要發揮依法治村的核心作用。把法治理念貫穿到扶貧全過程,利用法律平臺、法律援助、司法熱線等進一步延伸法治觸角,提高群眾法律意識,根除農村法治觀念淡薄、社會治理無序、黑惡勢力難控等頑疾,遏制扶貧領域腐敗增量,確保扶貧工作健康有序推進。三要發揮村民自治的根本作用。把造福群眾作為落腳點,發展更廣泛更充分更健全的村民自治,支持群眾自我管教,找到群眾意愿的“最大公約數”,做到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比如我縣實施的“扶貧人人溫暖”工程,對基礎設施項目采用“政府引導、群眾帶資投勞”模式,引導群眾“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監”,變“輸血”幫扶為“造血”攻堅。

作者系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寧縣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聲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系列一区中文字幕 |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理伦片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阿v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