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農村發展問題一直是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要事。而“三農”問題經歷了幾個階段,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全面實現小康和現代化進程的“瓶頸”。2000 年,李昌平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集中描述了當時的農村風貌,引起了學術界和政府的高度關注,“三農”問題的概念也由此初步浮現。此后,政府針對這些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學術界也開始對“三農”問題展開深入研究。本文擬反思農村的傳統功能,并結合現實環境,審視時下農村的發展情況,繼而探討農村未來的角色定位。
一、農村的傳統角色定位
歷史沿革中,農村對于整個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的發展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農村的傳統角色主要表現為初級勞動力的聚集地、傳統文化沉淀區、農民穩定生活的場所。從農業生產來看,土地與農民的綁定,使大量初級勞動力聚集在農村; 鄉紳階層對鄉規民約的維護,促成了傳統文化在農村的不斷沉淀和發展; 同時,農民是數量最為龐大的社會群體。因此,農民和農村的穩定事關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農村發展的現實挑戰
審視當下農村的角色,首先必須關注農村發展的實際環境。當前,在統籌城鄉一體化和加速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獲得了較多的發展機遇,農村建設發展有了較大進步。同時,也不能忽略農村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一方面,由于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大量農村人口正在持續流向城市,甚至逐步超過了農村發展所能承受的限度,導致農村面臨日益空心化的危險; 另一方面,在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時,需要從農村獲得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而一旦城鎮化手段、方式過激,便會嚴重阻礙當地的新農村建設發展。
三、農村發展的困境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村正面臨一些現實的發展困境。農民工群體在城市處于邊緣位置,很難融入城市生活,部分農民工很有可能最終會返回農村,農村便成了農民工的后備緩沖地; 農村的文化傳承發展也出現了巨大變化,大量人口外流造成傳統文化傳承中斷,而大量現代文化的涌入又很難被迅速消化吸收,于是農村變成了文化發展不足區域; 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極易導致農村發展資源的短缺且流失,甚至超過農村所能承受的極限值。
四、農村的未來角色定位
推動農村建設發展,首先必須清晰定位農村在未來社會變遷中的角色選擇。如前所述,當前我國農村發展面臨眾多問題,不僅深受空心化和城鎮化挑戰,而且還面臨著文化發展不足和資源短缺流失的問題。因此,立足于農村的長遠發展,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從這一點上看,國家當前全力推進的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無疑是具有長遠發展眼光的。具體說來,未來的農村發展,必須實現經濟、文化和政治的同步繁榮。農村需要承擔起現代農業文明的承載區、傳統鄉土文化的傳承地和基層政治發展的實踐地等3 個角色。
(一) 現代農業文明的承載區
推進農業生產是農村發展的主要任務。而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和促進土地流轉,正是推進農村長遠發展的必要措施??偟膩碚f,就是要讓農村成為現代農業文明的有效承載區。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對農村承載的現代農業文明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
1.農村應成為新型農民的聚集區?,F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推進,需要有充足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具體說來,要加速農村土地流轉,讓土地向少數“種田能手”集中,從而逐步實現農業的規模經濟。同時,農村需要積極創造適宜新型農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盡可能地為新型農民在農村聚集提供便利條件。
2.農村應成為農業生產技術創新和實踐的有利場所。一方面,農村應建立良好的科技研發環境,用以支持農業科研工作的開展; 另一方面農村也需要建立相關的對接機制,通過與相關農業院校等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實現產學研全面結合,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
3.農村應建立農產品的統籌集散機制。通過建立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不同新型經營主體,不僅能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控制,而且還有利于實現農業經濟的規模效應。從全局來說,農業經濟的規?;洜I,有利于充分發揮和培養新型農民的經營管理能力,為農村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與基礎??傊?,通過承載現代農業文明,不僅有利于進一步夯實農村的發展基礎,而且能充分發揮農村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二) 傳統鄉土文化的傳承地
傳統文化一直是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然而隨著農民不斷外流,農村文化傳承面臨中斷的風險。同時,農村又難以迅速消化吸收現代文化,導致農村的文化建設發展不足。因此,在農村未來的建設中,要重拾農村的文化功能,最重要的是重塑農村承擔的傳統鄉土文化傳承地的角色。傳統鄉土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傳統村落民居和傳統技藝面臨消失的風險較大,鄉土文化的傳承需要得到高度關注。
( 1) 農村未來發展應對傳統民居村落進行保護性的開發,要全力保留富有歷史價值的傳統村落民居。據相關報告顯示,2000-2012 年,全國共有90 萬自然村消失,日均消失300 個,傳統村落岌岌可危。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啟動了我國傳統村落的調查與認定工作,出臺了對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農村的未來建設,絕不能以傳統村落的沒落為代價。
( 2) 積極保護和傳承即將消失的農村傳統技藝文化。傳統技藝是我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沉淀中保存的智慧創造。近年來,由于依靠傳統技藝謀生越來越難,許多傳統技藝甚至已經消失。在文化傳承中,農村應積極地為傳統技藝的傳播和繼承提供有利條件,全力“拯救”和保護瀕臨消失的傳統技藝文化。
( 3) 美麗鄉村建設,最重要的是實現“農村文化”的美麗。因此,十分有必要在農村推進國學教育,通過國學中“真善美”文化的熏陶,幫助農村建立良好的村風民情,建設鄉村文明。
(三) 基層政治發展的實踐地
農村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從農村發展看,作為基層政治發展的實踐地,農村未來的發展依舊需要推進治理革新。事實證明,我國農民善于結合農村實際情況,運用新方法以促進基層政治的發展,如“一事一議”、村民理事會等具體辦法,都是農民在農村長期政治實踐中的成果,足以證明農民可以承擔起農村基層政治發展的重任。具體而言,
(1) 農村需要創造和維護穩定環境,為基層政治和民主發展提供外在條件。具體可通過增加農村集體活動,強化農民的公共意識和集體觀念,為鄉村治理創設良好的政治環境; 同時,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提升村民的民主意識,為農村民主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
(2)應積極培育農村治理人才,充分發揮新型農民和各類型人才在農村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具體可通過參觀調研、集中培訓等形式,提高農村治理人才的管理能力。
(3) 促進村民自治的實現。黨的十八大強調“基層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隨著社會發展,農村的各種新問題層出不窮,需要農民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解決方案的初步勾勒,為國家制定涉農政策提供充足的實踐支撐,從而推動基層政治的發展??傊?,應充分發揮農村各大主體的作用,共同建設民主和諧的美麗鄉村。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微信公眾號原創)2018-05-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