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趙婷:最早搞包產到戶的并不是小崗村

[ 作者:趙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21 錄入:王惠敏 ]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40年前,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的改革是從安徽開始的。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個紅手印”早已是家喻戶曉,不過,早在小崗人“大包干”前幾個月,肥西縣山南地區就在全國第一個實行了包產到戶,而且從一開始就是有組織、半公開的。

1978年,江淮大地上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從開春到秋季直至立冬,沒下過一場透雨。安徽,是這場旱情的重災區。經歷這場旱情的安徽肥西縣小井莊農民李祖忠說:“旱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嗎?擦一根火柴,田地能從頭燒到尾!”時任安徽省委書記、農委第一書記的王光宇也曾回憶說,那是他記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巢湖里的水都干了。全省13.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旱魔肆虐,6000多萬畝農田受災,400多萬人口的地區人畜飲水發生困難。

對于安徽而言,這場旱情無疑是雪上加霜。旱情沒來之前,安徽就是全國有名的叫花子省。全省28萬多個生產隊只有10%勉強維持溫飽;25%的生產隊人均年收入低于40元,在饑餓線上掙扎;65%的生產隊處于溫飽與饑餓之間。

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萬里在1977年到任的頭幾個月里,曾遍訪鄉寨山村,他問老百姓有什么要求,得到的回答都是:“只要吃飽肚子就行了?!?/p>

眼下,已經進入秋種季節,旱情有增無減,如果秋種普遍種不下去,很可能發生全省性的災荒,后果不堪設想。

怎么辦?

這年9月,省委召開秋種緊急會議,做出一項重大決定?!芭c其拋荒,倒不如讓農民個人耕種”。會議決定,讓農民“借地度荒”:凡是集體無法耕種的土地,借給社員種麥子;每人可借兩到三分地;鼓勵老百姓多開“四荒地”(荒地、田邊、地邊、小片荒地),誰種誰收,國家不征統購糧,不分配統購任務。沒想到的是,這一借,借出了包產到戶。

肥西縣,離合肥不到一小時車程。

在1978年的這場旱災中,肥西全縣三條主要河流斷流,124座中小型水庫枯竭。不要說莊稼無法成活,就連山上的一些野草也干死了。

1978年9月15日,時任肥西縣委書記的常振英趕到山南區檢查秋種工作。肥西縣山南區委書記湯茂林匯報說,省委借地度荒的決定好是好,就是三分地太少了,作用不大。要想解決問題,不如把地全部借出去,按照曾希圣1961年那樣包產到戶。

湯茂林提到的曾希圣曾任安徽省委書記。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曾希圣在全省實驗推行包產到隊、到戶的責任田,使糧食迅速增產,并有余糧支援河南、江蘇等地。但是,責任田能增產,卻沒能過得了政治關。1962年,責任田受到批判,曾希圣也遭到點名。“文革”期間安徽大批干部群眾因責任田問題受到牽連。

對這段歷史,湯茂林和常振英自然記憶猶新。所以,常振英沉默良久,最后說:“不要講分,還是講借。你在黃花大隊蹲點,就在黃花試點看看吧。”

安徽人膽子大是有傳統的。眼下,苦到極點的安徽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曾給他們帶來福祉的“責任田”。一場影響中國農村發展進程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就這樣從貧困落后的地方發端了。

最早搞包產到戶的,并不是小崗村

1978年9月15日晚議定秋種包產到戶的會場(黃花村油廠)及當年參加會議的部分人員,右三為湯茂林。

就在向常振英匯報的當晚,在黃花油廠,湯茂林召開了支部大會。大隊黨員24人,來了23個。當時負責作會議記錄的權巡友回憶說,會上,湯茂林首先帶領大家學習省委“六條”和“借地種保命麥”的決定,號召大家想想辦法。大家一致反映:借地是個好辦法,但三分地太少了;而且說是借,社員們擔心還要往回收,心里總不踏實。

“干脆按照責任田那樣干,搞包產?!笔钦l第一個大膽提出包產到戶,各種文字記載與口述史的記錄各不相同,黃花村幾位當時與會的老黨員一致回憶說是湯茂林的主意:“他不提出來,我們也不敢提呀。”總之,那個晚上,那個會上,有人點燃了導火索,大家紛紛贊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到凌晨議出來了一個“四定一獎”——

定土地:全大隊每人包一畝地種麥,半畝種油菜。

定工本費:每種一畝地生產隊補貼五元,用于買種子、化肥。

定產量:麥子每畝上繳隊里100公斤,油菜每畝50公斤。

定工分:每種一畝地記工分200分。

獎懲:超產全獎;減產全賠。

大家心里高興得不得了,區委書記說能干,大家都沒太猶豫。可畢竟有1961年的前車之鑒,大隊主任解啟福說:“要干也不能叫干責任田,得換個名字?!睖终f:“我們得做好兩種準備,對群眾說包,對外就說是借。”

1978年9月16日上午,黃花大隊召開干部大會,宣布隊里的決定,下午就召開了社員大會。社員們都很擁護,巴掌都拍紅了,紛紛說,照這樣干下去今后的日子有奔頭了。會議一結束,全大隊就立即行動起來。不到兩天的功夫,全隊1700畝地中有1420畝分包到戶。

政策實施的那天,天還沒亮,黃花大隊就有農民摸黑起早提著馬燈走進自家責任田里干活,面對因干涸而變得堅硬的土地,牛犁不動就用鍬挖、用四齒耙子翻、用榔頭砸。有的農民晚上洗腳水都舍不得倒,澆到田里去。頭一天,黃花大隊就種下了40多畝的麥子與油菜。

最早搞包產到戶的,并不是小崗村

“大包干”后,農民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

另一邊,湯茂林也匆匆趕回區委,就黃花的情況召開區委會。區委委員們有的建議在全區推廣,有的擔心影響太大,搞不好會犯方向路線錯誤,不好收場。會議最后決定:只在黃花大隊周邊的9個大隊推廣。

9月19日,山南區委在黃花大隊召開現場會?,F場本來只通知了山南公社、柿樹公社、防虎公社的黨委書記和9個大隊的支部書記參加。誰知一大早,周邊大隊的干部們聞風而動,紛紛趕到了現場。黃花大隊搞包產到戶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山南區。

在現場會的人群中有來自鄰村館西大隊小井莊的會計李祖忠。

李祖忠回憶說,自己帶著喜悅和沖動回到村里,提議像黃花大隊那樣干,但頭兩次開會大家意見不統一。大家怕呀,1961年搞責任田時,李祖忠的父親是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為此沒少挨批斗,連李祖忠自己也在小農場被關了一個星期。

9月20日,小井莊召開了第三次社員大會,25戶當家的全部同意包產到戶。很快,他們將全隊158畝田地全部包產到戶,連塘口、耕牛、大型農具、種子也跟田一起分到戶;還進一步把黃花大隊“四定一獎”這個紙上的分配形式也取消了,規定只要完成上交任務,收獲全歸自己,使“包產到戶”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徹底,措施簡便。小井莊是肥西縣包產到戶最徹底的典型。

最早搞包產到戶的,并不是小崗村

最早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小井莊一角。

李祖忠家七口人,兩個大人帶五個孩子,分了七畝地,夫妻倆忙活了幾天把麥子、油菜都種了下去。老伴問:“肥也下了,力也出了,要是地又收回去了,怎么辦?”李祖忠說:“不怕,他湯茂林都敢干呢!咱就是死,也得把這一季收上來?!?/p>

湯茂林五天之內開了四個會,黃花經驗像一股具有神奇魅力的旋風,一下子刮遍了山南全區——全區7個公社78個大隊1006個生產隊有77%實行了包產到戶,迅速掀起了抗旱搶種的熱潮。到11月10日,種小麥8萬畝,大麥2萬畝……超過正常年景種植面積的兩倍多,且秋種質量也大大超過往年。

“湯大膽”的名字傳開了。在山南區的影響下,肥西縣其他一些地方的群眾也偷偷地搞起了包產到戶。有的不僅分了地,還分了牲畜和農具。至1978年11月,全縣除山南區外,有726個生產隊實行了包產到戶,占全縣總數的11.3%。

這邊“湯大膽”忙著分地到戶,那邊一封“告狀信”遞到了省委。這封“告狀信”的標題很是醒目:《山南區委書記湯茂林領導10萬農民向何處去》,信中說,包產到戶是劉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陰魂不散……

肥西縣的包產到戶會因此而夭折嗎?帶頭的“湯大膽”又將面對怎樣的暴風驟雨?欲知更多詳情,歡迎關注下期推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日報記事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玖玖爱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 亚洲精品色在线 |